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批评,是对他人的错误、过失、缺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手段。不批评或开展错误的批评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而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对孩子的教育又会适得其反。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既有效地发挥批评的教育功能,又能让孩子欣然接受呢?对认知水平较低的聋童的批评教育应该做到就事论事、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进行批评并为孩子提出改正的方向和方法。让批评成为我们研究孩子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批评,是对他人的错误、过失、缺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手段。不批评或开展错误的批评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而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对孩子的教育又会适得其反。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既有效地发挥批评的教育功能,又能让孩子欣然接受呢?对认知水平较低的聋童的批评教育应该做到就事论事、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进行批评并为孩子提出改正的方向和方法。让批评成为我们研究孩子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需要我们老师的批评教育,但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这就给我们老师批评学生带来了困难,可有时又非批评不可。怎样批评才能既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使他接受批评呢?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三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批评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育学生的手段,是教师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以唤起学生的警觉,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思想素质。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言行。不留情面或婆婆妈妈,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会造成师生之间的感情对立。批评要讲究艺术,教师要认真研究,正确指导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批评学生欣然接受,不但引以为鉴还进行深刻反省;有的批评学生难以承受,甚至激化了矛盾,产生对抗情绪或从此一蹶不振。要想使批评既有的放矢又形式多样,既一针见血又留有余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就要求教师像艺术家那样研究和掌握批评这门艺术。而批评的艺术是在理解、信任、尊重和关心的土壤里开出来的灿烂的花朵。作为教师,批评学生时应针对被批评对象的实际情况(包括场合和情节以及学生的性格、心理素质等)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使他们乐于接受,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切忌“一刀切”。一般情况下。批评的方式有下列几种。  相似文献   

5.
黄卫 《南昌教育》2009,(7):35-35
当前,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等主体性教育理论已经成为教育的主流理论,但我认为教育不能没有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合理的批评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战胜诱惑的能力;合理的批评能教给学生衡量自己行为对错的标准,也是激励学生上进的一种手段。那么,班主任如何运用批评手段,既能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又能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根据我当班主任十几年的经验,总结了如下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6.
伴随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师生观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大多提倡使用褒扬的方式,能不批评则尽量不批评。然而缺少批评的教育已经不再是完整的教育,批评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推引力。作为教师,既想不违背教育改革理念,又想实现批评教育目的,此时就可以尝试利用"曲径通幽巧达意"这种曲线批评艺术来让批评教育结出美丽的果实,指引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批评是教师教育和管理学生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而教师批评的语言对批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批评学生时,教师一定要讲究语言艺术,让批评的语言既充满教育智慧,又体现人文关怀。一、教师的语言要言之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批评的语言一定要言之有情、言之有爱,像春雨渗透到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听后能从中体会到教师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8.
王献章 《班主任》2001,(5):23-23
表扬与批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重要方法,也是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常用的手段.表扬与批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因此,我们应把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讲求辩证艺术.  相似文献   

9.
批评是教师教育和管理学生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而教师批评的语言对批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批评学生时,教师一定要讲究语言艺术,让批评的语言既充满教育智慧,又体现人文关怀。一、教师的语言要言之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批评的语言一定要言之有情、言之有爱,像春雨渗透到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听后能从中体...  相似文献   

10.
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批评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教育方法,我们要大胆而又慎重地运用,但不是什么样的批评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不科学、不合理的批评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会伤害学生,无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品行发展,背离了我们的良好愿望和教育目的。因此,要发挥批评教育的积极作用,实现其教育价  相似文献   

11.
常言道:“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利于行。”然而,苦口良药毕竟难以下咽,逆耳忠言更难以接受。虽然批评是教育学生和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教育实践离不开批评,但是如何使批评既一针见血又留有余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使学生欣然接受,教师就要像艺术家那样研究和掌握这门艺术,做到“五宜”、“五忌”。  相似文献   

12.
万跃进 《时代教育》2010,(4):147-147
思想教育是一门艺术并且自成体系。思想教育工作者只有既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活动原则,又能熟练运用各种教育活动艺术,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本文就如何有效的运用奖励艺术、批评艺术、沟通艺术开展思想教育活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批评不仅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更是一门艺术,要讲究方式方法。对于那些既有缺点又爱面子的学生,教师不妨采用暗示的方法指出其缺点,帮助其改正。  相似文献   

14.
批评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它是一种能够使人和社会进步的武器,善批评者,既可以实现自己的初衷又可以使对方欣然接受。尤其是教师,批评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它既能使学生的不良思想及行为受到谴责,并得到克服,又能帮助学生消除思想上、作风上的污垢。但一旦批评不当,沦为攻讦或谩骂,武器也就成了道具往往会产生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肖新兴 《考试周刊》2011,(14):201-202
小学教育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既离不开表扬,又离不开批评,需要两者合理结合,而且讲究方式、方法和艺术性,这种艺术全靠为人师者在工作中揣摸,与时俱进,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这样才能达到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批评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如何使你的批评既利于学生接受,又能达到教育目的,掌握好批评的尺度和批评艺术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寓批评于褒扬中,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职校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但自尊心强,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如果直截了当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方法应是丰富多彩的 ,它既需要寓教于乐 ,也需要说理灌输 ;既需要表扬、激励 ,也需要批评、惩罚。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 ,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 ,表扬和激励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张扬个性 ,已成为教育者的共识。然而 ,在注重表扬和激励的同时 ,不能忽视、弱化 ,甚至丢弃批评和惩罚这种教育方法。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 ,批评和惩罚的教育功能有被误解和弱化的倾向。现在一提批评和惩罚就好像是对学生身心的伤害 ,甚至因为在教育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我们的教师不敢批评学生了 ,感到茫然 ,对学生身上的一些错误或不良倾向 ,…  相似文献   

18.
黄忠明 《教书育人》2000,(13):41-42
教师批评犯了错误的学生,既可使用和风细雨的“温和式”批评,也可使用声色俱厉的“发怒式”批评。马卡连柯曾说过:“(教师)如果在需要生气的时候,生气就甚至于会比和颜悦色还更有效力”。在某种境况下“发怒式”批评更能奏效,更能达到育人的目的,更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赤爱。 “发怒式”批评也是一种教育艺术。如何正确使用,才能使其充分发挥育人的实效?笔者浅以为,使用“发怒式”批语应讲究下面“五要”: 一要倾爱心 教师在批评犯了错误的学生时,使用和风细雨的批评语言,固然可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但这并非是唯一的方法和途…  相似文献   

19.
批评,是班主任教育学生和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批评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应该像艺术家那样研究和掌握这门艺术。要使批评既有的放矢,又形式多样;既开门见山,又留有余地;既有响雷急雨,又有丝竹之声;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动人。这样,批评才生动、深刻,才富有成效。班主任应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时机,采取最佳的批评方式和方法。除了面对面的严厉训导外,还有许多科学的方式方法可以选择。一是谈心式批评批评必须面对面进行时,完全可以通过谈心的方式进行,而不是非要严加训斥不可。尤其是对班干部和一贯表现好而偶犯错误的学生,对那些观察、分析和认识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谈心方式更容易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如果班主任主动找这些学生谈心,以平等的姿态,以长辈、朋友、大哥大姐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在谈心过程中开展批评,学生易于接受。从实践效果来看,这是一种积极的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的班级管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教会学生自立.同时,在学生"越限"时,教师要管理、要教育,要做到既关心爱护学生,但又不袒护学生;既严格要求学生,但又不刺板老套对待学生;既与学生成为朋友,但又不能与学生做兄弟;既宽容但不放任;既服务好学生,但又不成为学生的保姆;能够在学生轻狂时给一句提醒,错误时说一点批评,失败时提一些鼓励,迷茫时给一番点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