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寰 《收藏》2013,(7):37-41
17~18世纪是东西方瓷器贸易的繁荣时代。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制瓷国,是当时东西方瓷器贸易中当之无愧的主角。而这一时期,日本随着瓷业的崛起,也加入到了外销欧洲的行列中,与中国形成竞争,其中的典型案例就是"伊万里"与"中国伊万里"之争。  相似文献   

2.
沈浩注 《收藏》2012,(3):52-56
在中西瓷器贸易达到鼎盛期的18世纪,中国瓷器装饰上出现了西方的人物、花卉、建筑及徽章等种类丰富的西洋图像,瓷器也成为中西方艺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此时西洋艺术东来,除仿古外,并模仿西洋瓷之绘画,如圣母像,碧眼卷发之人物等,此系以前所未有者。"瓷绘西洋人物图像不仅丰富了瓷器的装饰题材,有助于西洋绘画技法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李喜萍 《收藏》2012,(3):42-51
2011年11月4日,由西安博物院与上海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东风西渐——上海历史博物馆藏欧洲瓷器展"在西安博物馆院展出。上海历史博物馆提供的170余件欧洲精品瓷器以传播、融合、创新、发展为线索,展示出欧洲瓷器从仿造中国瓷器、融合西方文化元素、革新生产技术,到研发新产品并走向成功的发展历程。展览的这批欧洲瓷为拉斯洛·帕...  相似文献   

4.
杨虹仪 《收藏》2013,(13):132-137
商品交换最大化效益这条经济学原则在公元前3世纪就为中国人熟稔。在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上,中原地区的商人用贵重金属、瓷器、丝绸等作为主要交换物,商品交换的同时也传播了古老的文化艺术。中亚、西亚及非洲一些国家是最早与中国通商的地区。自葡萄牙人于1557年在澳门设立永久贸易中心起,欧洲与中国的直接贸易才拉开帷幕。葡萄牙的海上霸主地位在17世纪初被荷兰人夺走,长达一个世纪,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同东方的贸易,并从中获取巨大利润。在中西方众多交换商品中,瓷器的影响最为持久深远。上千年过去了,丝绸会腐烂虫蛀,贵  相似文献   

5.
杨俊艳 《收藏》2021,(1):34-39
有田烧,是指江户时代(1603~1867年),以佐贺、长崎一带为中心的肥前地区所生产烧制的瓷器。当时肥田瓷器主要是从伊万里港运往日本全国各地或输往海外,所以称"伊万里瓷",也叫"肥前瓷器",但瓷器的中心产地是有田,销到欧洲的瓷器也基本是有田烧制的,故又称"有田烧"或"有田窑""有田系"等。青花五彩瓷器是有田烧重要彩绘品种之一,盛行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相当于中国清康熙及雍正、乾隆时期。  相似文献   

6.
金立言 《收藏》2018,(6):130-137
自隆庆元年开海禁之后,东西二洋与中国的贸易迅速发展起来,至17世纪达到了顶峰。景德镇瓷器是当时海外市场需求最大的商品,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大量购买瓷器运往欧洲各国,风靡一时。而此时日本正处在江户时代初期,德川家康坐稳了天下,以小堀远洲为代表的茶师大力弘扬茶道文化,并向景德镇订烧了形形色色的瓷器。这些瓷器造型纹饰独树一帜,一个崭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雄奇昳丽——17世纪青花与五彩瓷特展"中展出一批富有代表性的外销日本器物,反映出17世纪中日文化的交流轨迹(图1)。  相似文献   

7.
卢侃 《收藏界》2012,(6):37-42
中国清代外销瓷不仅在器形方面按照西方客户的要求烧造顾客所订购的形制,而且在纹饰及工艺等方面,亦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本文拟探寻清代外销瓷器上的纹饰以及添加工艺所表现出的"西洋味"。  相似文献   

8.
笔者收藏了一件江户时期的伊万里烧大盘,高6.8厘米,口径33厘米,足径21厘米。盘敞口,深弧腹壁,圈足。盘内满绘五彩飞鸟戏花图,左下方用红色绘出水池的一角,水池四周围有栏杆,池边花繁叶茂,摇曳多姿,空中两只飞鸟戏逗,穿梭飞翔,恬静自得。此盘构图舒朗精巧,优雅大气,绘画技法娴熟,用笔自然流畅。盘中瓷绘红、绿、黄、蓝、赭、紫诸多色调俱全,色彩对比强烈,浓艳和谐,给人以五彩缤纷之感,画面也显得生机盎然,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9.
傅恩凤 《收藏》2011,(2):32-32
福建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在对外贸易上,中国瓷器是必不可少的贸易品,因此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陶瓷之路"。东门窑是当地烧造外销瓷的重要窑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收藏的青釉刻花夔龙双环耳瓶是该窑的代表作品。瓶高32.3厘米,口径7.4厘米,底径10.5厘米。微喇叭形瓶口,长颈,溜肩,圆鼓腹,圈足。足底露胎,施青釉不及底。  相似文献   

10.
牟晓林 《收藏》2012,(5):52-58
在中西瓷器贸易达到鼎盛期的18世纪,中国瓷器装饰上出现了西方的人物、花卉、建筑及徽章等种类丰富的西洋图像,瓷器也成为中西方艺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此时西洋艺术东来,除仿古外,并模仿西洋瓷之绘画,如圣母像,碧眼卷发之人物等,此系以前所未有者。"瓷绘西洋人物图像不仅丰富了瓷器的装饰题材,有助于西洋绘画技法在中国的传播,更为国内了解西方的文化、历史和人文等各方面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明代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商人和传教士络绎东进,一时欧洲上层社会中出现了使用中国物品、仿制中国式样的时尚。当时的欧洲社会,以中国瓷作为装饰品和日用品的风气极盛,其时风行欧洲的中国瓷器除了景德镇产品外,德化瓷也以其洁白的瓷胎和釉色,适应西方用途的品种和具有东方艺术风格的观音瓷塑像而著称于欧洲。由于德化瓷器特有的洁白如玉的釉色,欧洲人称它为“中国白”  相似文献   

12.
迈森被誉为德国的"瓷都",这座德累斯顿城辖下,位于易北河畔的美丽小城,是德国乃至欧洲最早制造瓷器的地方,它生产的瓷器畅销于欧洲。民主德国、联邦德国都曾为迈森瓷器发行过邮票,民主德国发行尤多。  相似文献   

13.
李秀娜  吕埴 《收藏》2014,(8):134-138
哈萨克人属突厥民族,是来自咸海一带的戴尖帽的塞种人。塞种见于东西方文献,希罗多德记载为斯基泰人,而我国《史记》和《汉书》则称为塞种。"哈萨克"这个名字是斯拉夫语KAZAKH游牧战神的意思,从天山到里海的中亚草原是这些游牧战士的活动区域。  相似文献   

14.
李毅民  张少华  王枚 《收藏》2011,(1):140-143
中国是瓷器的故土,是陶瓷艺术的首创国,历史上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代表着辉煌的陶瓷文明,创造了灿烂的陶瓷收藏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近代以来的一个世纪中,中国的陶瓷技艺逐渐式微,世界陶瓷的品牌地位让位于英国等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15.
余岢 《上海集邮》2008,(8):33-34
瓷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据史料,我们的祖先在约八千年前已掌握了制陶、或称为"缸瓦"的技艺,瓷器也约在公元前16-11世纪就已有了雏形。隋唐以后就更为鼎盛,并名扬于全世界,英语的"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  相似文献   

16.
林南中 《收藏》2013,(8):73-75
英国是继葡萄牙、西班牙之后来到东方的西方国家。早在都铎王朝第五代君主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1558~1603年),英国海军战胜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权,为英国从事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设立。伊丽莎白女王颁布命令,授予东印度公司具有垄断贸易、拥有军队、设立法庭等各种特权。通过一系列的战争,  相似文献   

17.
黄卫文 《收藏》2013,(8):32-41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商品,自唐代开始就大量销往海外。清初,由于沿海抗清势力的存在,清政府采取了严厉的海禁政策——"片板不许下水,粒货不许越疆"。这种闭关锁国的做法,虽然一度使得当时的中外贸易大受影响,但海外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并未减弱。  相似文献   

18.
韩伟 《集邮博览》2011,(6):52-53
“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都翻译为“china”,这充分说明瓷器在世人眼中早已成为中国的象征。瓷器的温润、淡雅、古朴大方,也正是我们民族的气质。  相似文献   

19.
王志军 《收藏》2013,(5):130-132
邢窑是唐代著名瓷窑之一,与越窑共同开创了中国古代瓷器"南青北白"之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闫学民 《收藏》2011,(4):108-109
"站人"银元是英国贸易银元的俗称,因银元正面中央铸有一站立持戟和盾的武士,当年流入中国时百姓不认英文,以图像辨别银元便落下了如此称谓(见图)。在近代流人中国的外国银币中,"站人"银元一个比较常见的类型,银币标准重量26.95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