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周京京 《收藏》2013,(9):94-97
界首彩陶是安徽淮北地区一种优秀的民间传统工艺。20世纪90年代,淮北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出土了一些宋代界首彩陶片;徐州市博物馆在发掘地下明代城址的宅基和生活垃圾堆积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界首彩陶片;安徽省文物总店、界首市文物管理所征集收藏了上百件民间传世明清至民国时期的界首彩陶,这些珍贵的实物资料表明南宋时期界首彩陶已有烧造,并延绵不断烧制至今日。结合历代界首的建置和区域的历史沿革,以及国内外民间传世和出土彩陶器的排比分析,笔者初步将界首彩陶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赵冰 《收藏》2006,(12):80-83
“界首彩陶”曾被学者称为“中国近现代四大彩陶之一”,其制作工艺和艺术特征,既蕴涵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又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为美术、陶瓷、文物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所关注。2005年,“界首彩陶”幸运地被安徽省推选为申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候选项目。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的黄河中上游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1989年我国发行T149《彩陶》特种邮票一套四枚,其中有三枚邮票展示了黄河中上游流域原始先民制作的彩陶精品:一枚是陕西西安出土半坡类型的人面鱼纹盆;一枚是甘肃永靖县出土的马家窑类型旋纹彩陶瓮;另一枚是青海民和出土的马厂类型神纹彩陶壶。另外在1954年发行的特9《伟大祖国》第五组邮票中也有一枚以马厂类型彩陶瓮、罐为主图的邮票。这些彩陶反映了西部远古先民生产生活、图腾崇拜等内容,体现了西部远古文明。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死后,葬于陕西黄陵的桥山,黄帝陵成为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5,(5):162
【主办单位】中国全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中国博物馆协会民办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中国民间文物艺术品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中国民间文物传世工程组委会【承办单位】中国古玩研究院北京中古商古玩研究院【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民间文物研究精英、民间文物鉴赏精英、民间文物运营精英、民间文物投资精英、民间文物市场精英。【授课内容】集中在当前比较热门的四大板块——文物鉴定鉴赏板块、国内国际市场板块、市场运营战略战术板块、名家名人案例板块。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5,(5):163
听导师讲课与导师切磋和导师联谊【主办单位】中国全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中国博物馆协会民办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中国民间文物艺术品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中国民间文物传世工程组委会【承办单位】中国古玩研究院北京中古商古玩研究院【课程设置与导师介绍】第一专题《青铜器专题》  相似文献   

6.
司马川 《收藏界》2015,(3):18-29
春天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美好,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千山滴翠,阳光明媚,合肥的春天亦是格外的美丽,润心如玉。一场大型传世古玉器展销,自春节即在安徽省文物总店二楼大厅举办,数百件传世古玉器琳琅满目,绚丽多彩,也似与这春之美景琴瑟相和,醉人心脾。据考古资料所知,所谓"传世古玉器"绝大多数是历史上古墓葬和古遗址出土。即使是时代较晚的明清时期的玉器,也有一部分出土于墓葬之中。在这次展销中,有200余件玉器精品,都是经过多位专家鉴定,年代自新石器至清  相似文献   

7.
耕生 《收藏》2010,(2):34-35
湖南陶瓷业历史悠久,距今1万余年前的道县玉蟾岩出土陶片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陶片之一。大约在东汉中朝,湖南开始烧造青瓷,湖南已经发现东汉至清代瓷窑400余处,窑火绵延,至今不绝。  相似文献   

8.
谢丽 《收藏》2023,(8):61-63
<正>“教场铺龙山文化遗址”是山东省茌平县古迹遗址之一,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遗址内、生产路及沙坑内散布着大量龙山至汉代时期的陶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该遗址进行了多次考察,发掘了大量古文物,是我国龙山文化重要研究遗址之一。  相似文献   

9.
林丰年 《集邮博览》2015,(4):102-103
原始彩陶,是古代人类用一种红色粘土制坯,然后用不同的矿物颜料在陶坯上绘饰花纹,再经烧制而成的器物。它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先民,由游牧状态逐步转入定居生活后,为了储水、盛食和煮饭的需要,而创造出的日常生活用具。中国是世界上出现彩陶最早,及现存出土彩陶最多的国家。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都曾是我国远古时代彩陶文化发达的地区。大量考古出土的彩陶实物研究证明,我国的原始彩陶,其分布之广泛,器型之多样,纹饰之丰富,构  相似文献   

10.
耕生 《收藏》2013,(7):70-71
吉州窑年代的下限是困扰学术界的一个问题,而纪年瓷无疑是解决疑问的实证。考古资料和民间藏品中目前已有两件实物可资参照。1983年,吉州窑永和窑址出土一件丁未年款釉下彩绘水波纹残罐(图1),现藏江西省吉安县文物管理所。底径12.8厘米,高20厘米。敛口,平沿,短颈,溜肩,球腹,圈足,口及上腹部分残缺。罐外壁薄施一层白釉,器内无釉,有明显的旋削纹,足边露砂胎。罐体以褐彩绘画,共有4组纹饰,各组纹饰之间以粗细弦纹间隔,颈部饰卷草纹一周;肩部褐彩书写"□□作称心买卖答者,丁未岁下市朱有成用工"(图1A);  相似文献   

11.
李烈初 《收藏》2012,(4):148-149
绘画也好,书法也好,都有它的发展轨迹,后人很难剪割。1964年,南京先后出土东晋谢鲲(谢灵运的伯父)墓志、王兴之(王羲之的堂弟)夫妇墓志(图1),字体都属隶书。1965年,《文物》杂志、《光明日报》分别发表了郭沫若的文章《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郭文认为东晋的书法还是隶书,传世王羲之用行书写的《兰亭序》"既...  相似文献   

12.
耕生 《收藏》2013,(13):70-71
吉州窑年代的下限是困扰学术界的一个问题,而纪年瓷无疑是解决疑问的实证。考古资料和民间藏品中目前已有两件实物可资参照。1983年,吉州窑永和窑址出土一件丁未年款釉下彩绘水波纹残罐(图1),现藏江西省吉安县文物管理所。底径12.8厘米,高20厘米。敛口,平沿,短颈,溜肩,球腹,圈足,口及上腹部分残缺。罐外壁薄施一层白釉,器内无釉,有明显的旋削纹,足边露砂胎。罐体以褐彩绘画,共有4组纹饰,各组纹饰之间以粗细弦纹间隔,颈部饰卷草纹一周;肩部褐彩书写"□□作称心买卖答者,丁未岁下市朱有成用工"(图1A);  相似文献   

13.
宋康年 《收藏》2006,(6):81-81
这件长沙窑青釉褐彩双系瓷壶是2004年夏天在安徽望江县农村一座唐代墓葬中出土的。当时因为农民不懂得文物政策,未能及时向有关文物管理部门反映 ,被一个文物贩子以低价收购,又以数千元高价转售外地。不久,这一消息不胫而走,被该县文物主管部门得悉,他们及时地与当地公安执法部门联系,公安部门立即立案侦查,对该文物贩子进行了严厉的处罚,将该瓷壶追缴回来,移交县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14.
王卫丹 《收藏》2011,(5):52-59
玉兔迎春,元瓷映辉,菏泽古沉船出土瓷器于2011年1月26日至3月10日在山东博物馆首次与公众见面。该古沉船是2010年9月17日在山东省菏泽市国贸中心建筑工地被发现的。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菏泽市文物处随即联合组成考古队,对沉船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01,(5):82-82
中国,泱泱文物大国,有着不可估算的传世和地下埋藏的文物。收藏、品鉴、研究文物,其尚远矣。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文明的进步,对地下文物的发掘,已建立了专门考古学,而对传世文物的研究,却因种种原因,在高等学府中,依然没有它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乐明 《上海集邮》2001,(5):10-12
6月12日《陶瓷》(与比利时联合发行) 1971年10月25日,两国建交。 邮票第1图为1958年出土于甘肃甘谷县城东北35公里处西坪遗址(西坪邮政所,741603)的国家级文物鲵鱼纹彩陶瓶,用细花红陶制成,为新石器时代的汲水器,属庙底沟类型,距今5000多年。瓶高38厘  相似文献   

17.
漏彩通常是指瓷器作品已完成釉下色地(如钴蓝釉或乌金釉),或釉下彩(如青花淡描主体纹饰轮廓线)的烧制,但未添绘釉上彩绘即投放市场的现象。由于流传于世的漏彩器并不多见,即使有所见也往往被视为单色釉或青花品种,故历来有关漏彩的文字也较少。有见及此,本文拟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一些较为典型的出土器或传世品,谈谈自己初步的心得。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相关例证大多只是根据有限的平面图片资料进行直接的观察,而非立体的感觉,错漏之处故亦在所  相似文献   

18.
研瓷动态     
《收藏界》2006,(1)
2003年11月至04年6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当阳峪瓷窑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清理了7座窑炉,出土了大量器物。当阳峪瓷窑出土的器物,有坚硬的灰胎,也有较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06,(3):4-5
清&;#183;雍正 珐琅彩松竹梅图纹瓶 雍正皇帝极为喜爱珐琅彩,此瓶是故宫博物院传世品中唯一一件由雍正皇帝与唐英共同主持、督造的珐琅器。该瓶内素白,外通体施白釉,白釉地上以珐琅彩绘松竹梅“岁寒三友”,颈部墨书“上林苑里春长在”七字,上下有胭脂彩“翔采”、“多古”、“香清”三印章。器型秀美,制作精细,施削规整,胎体轻薄,纹饰施彩细润,是雍正朝的杰出之作,也是雍正珐琅彩中唯一的传世瓶器。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6,(7)
正为推进汝窑研究深入开展,2015年11月,故宫博物院在延禧宫展厅推出了"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此次展览除了悉数展出故宫博物院所藏北宋汝窑瓷器,还展出明、清时期景德镇窑仿汝釉瓷器,辅展以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汝窑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修复件、窑具、带釉及素烧瓷片,还自海内外多家文物机构借展了代表性传世汝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