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世界》2014,(12):F0002-F0002
梁新云,又名梁兴荣,男,陕西宁强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入南京艺术学院进修书法专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院副院长、长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特聘教授。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展、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参加陕西智性书写双年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获“全国奖”、入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入编《20世纪陕西书法篆刻集》、《20世纪陕西书法简史》、《百年陕西文艺经典》、《陕西中青年书法家作品收藏提名展》。  相似文献   

2.
书法档案是书法活动的历史资料,是传承中华文明、进行书法创作的宝贵资料。本文在阐述书法创作及其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书法文化的文化价值与教育功效,阐明了书法档案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3.
《收藏界》2012,(8):128-129
赵朴初的诗词、书法在艺术界闻名遐迩,尤其书法影响力非同一般,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诗词促进书法、书法也需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赵朴初具有丰富的佛教文化思想,其佛学文化是多数学者和书家不具备的。在中国书法史上虽然出现了高僧和名居士书法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涌现了许多书法大家。其中在宋代出现了四位杰出的书法大家,代表了宋代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他们是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之所以这样排列,恐怕是以书法影响大小来论,如果按时间顺序排,蔡襄无疑是米芾、苏轼、黄庭坚的前辈。其中米芾书法以超逸取胜,苏轼书法以气势取胜,黄庭坚书法以诗境取胜,蔡襄书法以古趣取胜。  相似文献   

5.
《收藏》2020,(10)
正书法是一门艺术,属于精神层面的范畴。相对来说只是个小圈子,在实用书写趋于式微的今天尤为如此。奢想天下人都来"书法",似全都当和尚谁来种地呢?所以圈内人看书法还是应当客观些。首先,书法就是书法。事物有区别,是因为属性异。事物有苟同,是因为相互之间有联系。书法有自身属性,这种属性决定书法是书法而不是绘画。在继承前提下创新,创新才是有效的,才有意义和价值。书法与相关事物在联系上往往有一个模糊边际,边际相切,缘于吸纳与融合。书法与画国画笔墨纸砚通用,用笔方法、线质线性也颇多相通处,  相似文献   

6.
书法功夫     
李海亭 《精武》2007,(1):42-43
书法功夫,就是用类似写书法的形式练习拳械套路、修持内功方法的总称,也就是把书法与诗词艺术直接运用于健身运动,使书法、诗词和健身完美地结合起来,合而为一,练书法,诵诗词,畅胸怀,澄心志,柔筋骨,壮腰身,调阴阳,固精神。现将其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文杰 《收藏》2010,(11):172-172
王文杰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少将军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书法课题班成员,兰州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名誉院长。书法、文学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著有《大风歌与垓下歌》作品集、《中国书画博览·当代名家王文杰卷》。  相似文献   

8.
朱浩云 《收藏》2009,(6):42-45
在明代中期的苏州,有三位才子,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祝允明、文徵明和王宠。他们多才多艺,特别是在书法方面功力深厚,个性鲜明,风格独特,号称“吴门书法三大家”,代表了明代中期书法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寇克让 《收藏》2016,(10):36-43
当代书法十分活跃,异彩纷呈、热闹非凡。对于具备辨别能力的专门研究者,这无疑是一个黄金时期,而一般人很容易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为此,出版社约我写本书法学习的指导书,这就是去年以来收到不小反响的《书法没有秘密》。  相似文献   

10.
由古至今,历朝历代都把汉字书写艺术视为传承文明的国宝,世代绵延,不断推陈出新,在汉字书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来的先人先贤、仁人志士,都在为汉字书法艺术贡献着毕生的精力。其中知名度较高的书法名人不胜枚举,他们在书法殿堂中各领风骚。  相似文献   

11.
论书法艺术与武术演练的相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学视角审视书法艺术与武术演练的相通性。认为:武术与书法均注重内涵的"骨力",武术形质的"遒劲"与书法中的"折钗股"异曲同工;武术与书法均遵循均衡、对称、奇正、对比、呼应、比例等形式美的法则;武术与书法均体现气韵生动的节奏美、注重章法的布局及对意境的追求。提出:习武者应注重"武外功"的修养,使武术演练表现出浓郁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
演觉法师     
《收藏界》2014,(3):136-140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广济寺方丈。擅长书法、诗词、文物鉴赏。法师习字四十余年,其书法曾得到赵朴初、启功亲炙,温润平和。其书法将篆书圆通劲直的笔法与婀娜多姿的修长体势融合于一体,妙手于心、自然天成,形成了特有的如“清水出芙蓉”般的平和、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1,(6):136
2011年4月24日,由北京道东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主办、中国书法学术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的"入古出新——马子恺古篆书法艺术展"在北京798艺术区见心会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马子恺近期创作的40余幅书法新作,  相似文献   

14.
气功与书法     
书法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线条艺术,从秦汉的甲骨文到篆隶、章草、行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气功则是几千年来人们作为强身健体的一种养身法。将气功用于书法,可谓源远流长。唐代大书法家徐洗曾曰:“气贯全身,意在笔端,”宋朝的苏轼,元朝的赵孟頫,他们也都讲究意在笔先,体现了书法必须要入意境,意到法随。随着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气功运用于书法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实践证明,气功用于书法,对于练气功为主的同志,即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又可学到一手很好的书法;对以学书法为主的同志,结合气功,以书写入境,增加笔力,久而久之,力透纸背,正可谓有入木三分之感。在这一点上我颇有感受。我从小喜爱书法,六岁习书,也曾泛临过颜、柳、欧、赵体。后在上海同济大学念书期间,受教于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五年之久,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在摸索把气功运用于书法上,坚持不懈,收到了良好  相似文献   

15.
《收藏界》2012,(11):142
李斌权,1965年生,籍贯山西,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艺术发展中心主任,中国音乐书法的倡导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音乐书法的先行者与创造者,也是打通音乐与书法节律的成功实践者。作品先后在保利、瀚海、荣宝、传是等各大拍卖公司拍卖,被奥地利、美国、英国、日本、香港、台湾等海内外团体和个人广泛收藏、反响强烈。  相似文献   

16.
《收藏界》2012,(8):134
李斌权简介李斌权,1965年生,籍贯山西,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音乐书法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作品先后在保利、翰海、传是等各大拍卖公司拍卖,被奥地利、英国、日本、香港等海内外团体和个人广泛收藏,反响强烈。近日,在保利春季拍卖中,著名书法家李斌权的书法《芙蓉楼送辛渐》经过十几轮的激烈竞拍,最终以28万元落槌成交。此次保利春拍书法专场几乎汇集了所有近现代、当代书法绘画名家的作品,从另  相似文献   

17.
赵祖雄 《武当》2015,(1):32
太极拳与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是各具艺术魅力的不同表现形式。实践证明,把太极拳同书法结合起来一齐习练,能取得最佳的养生效果。从太极拳和书法的起源而言,太极拳始于明末清初,后来逐渐形成了陈、杨、吴、武、孙等流派。太极拳融汇武术、易经和中医经络学于一体,兼具技击与养生两大功能,是我中华武库的一大瑰宝。而书法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演变,生生不息,也逐渐形成了篆、隶、楷、行、  相似文献   

18.
赵长青 《收藏界》2012,(10):143
李斌权简介李斌权,1965年生,籍贯山西,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艺术发展中心主任。他长期致力于书法与音乐结合的研究、创作,希望通过书法音乐会的形式,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书法艺术,被评论者认为是"中国音乐书法第一人"、"第一位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中国书法家"。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7,(11)
2012年8月,《书法没有秘密》出版,不仅在介绍字体流派的基础上,指明了各体入门的途径,也对古代书法史中的很多事件、人物做了新的解释,扑朔迷离的书法历史更进一步贴近真实。该书作为一部书法思考之作,以其通俗性成为书法学习者的参考指南,因此受到读者好评,颇为畅销。2017年11月,《书法没有秘密》将再版,值此我们以书作者的自序以及历史作家杜君立先生的文章供读者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朱浩云 《收藏》2010,(2):90-94
自20世纪90年代国内艺术品拍卖兴起以来,名人书法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能上拍的名人书法不多,偶尔亮相,市场价位也不理想。但是清末遗老、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康有为(1858~1927年)和梁启超(1873~1929年)的作品屡屡有上佳的表现。康有为的书法字如其人,狂放不羁;梁启超的书法工整朴拙,刚柔相济。90年代他们的大幅精品很受市场青睐,价格有时突破1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