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镜撷英     
吴伟忠 《收藏》2013,(5):100-103
新莽至东汉时期的铜镜制作很精致,是两汉时期铜镜发展的高峰,铜镜纹饰更为复杂多变,有规矩纹、神仙乌兽纹、四神纹、流云纹、波折纹和锯齿纹等,其中流云纹、波折纹和锯齿纹多饰于镜缘上。这个时期,铜镜上的花纹以单线勾勒轮廓为主要表现手法,线条纤细,繁缛,流畅生动。东汉中期以后,神兽镜、画像镜、龙虎镜等镜种出现,由于采用浮雕式技法,使得主体纹饰隆起突出,较之以前采用线条法装饰的纹样更为形象生动,开创了后代铜镜高圆浮雕的制作手法。其主体纹饰采用浮雕式技法,标志着中国铜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时期的铜镜按形式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画像镜三种。高浮雕技法的采用,使神、禽、兽的形态更为活灵活现。纹饰构思也多样化,如神兽镜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展现出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神仙世界。禽兽镜则  相似文献   

2.
刘继涛 《收藏》2007,(2):101-101
新莽时期方格规矩镜(亦称“博局镜”)大量流行。因其制作精良而成为一这一时期铜镜中的佼佼者。其特点是除西汉时期常见的素面折平缘外,镜缘中的带状花边装饰逐渐盛行,多见几何纹和双线波折纹,其次是流云纹,同时也有少量锯齿波折纹、锯齿流云纹和卷叶纹等。主纹多为仙人和禽兽纹,同时“四神”与“四灵”图形也逐渐完备。  相似文献   

3.
战国四蜼镜     
冯毅 《收藏》2011,(2):132-133
该镜圆形,直径22厘米,弦纹钮,外饰一周凹面环带及绹纹。镜面平坦,素卷缘。镜背主题纹饰为四兽。细密的羽状地纹上4只皆拉着前一只长尾的兽,长吻,圆睛,双目仰视上方,双耳或双歧(同"跂",《说文》:"足,多指也。")后抿,动感十足。纹饰简洁活泼,以和谐的线条表达出流畅的韵律感,构图安排极为巧妙。羽状地纹细密而规整(如图)。主纹中兽的构图,系用纯熟流利的单线条勾出轮廓,为战国铜镜特有的一种图式。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称这类铜镜为“战国四兽镜”。管维良先生《中国古代铜镜史》一书中则称之为“四雌(W芭1)镜”,这一定名更为确切,因为确认了此镜上的兽即为“雄”。今仅就所掌握的资料对这一称谓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4.
祁建铭 《收藏》2012,(15):90
笔者藏有一面东汉时期的古铜镜,包浆乌青黑亮,在碧绿斑锈点缀下显得格外雅致古朴。其圆形、圆钮、圆钮座,镜面微凸,直径9厘米,重118克(如图)。尺寸虽小,但制作精湛,古代工匠采用浮雕技法,在方寸之间创造出迷人的图案,给人以无限遐想。铜镜素缘,饰锯齿纹、旋纹。三叠纹饰象征着天体、光芒和湖泊海洋。整幅画面表现神龙忽隐忽现,出没于天水之间的景象。此铜镜主题似可定为龙凤戏珠,圆钮可视为宝珠。其上装饰明暗双龙双凤各一,明龙神采飞扬,明凤振翅翱翔:暗龙暗凤相会,双首隐匿进了铜镜深处,凤羽翎毛附着龙身延伸舒展,线条优美流畅,画面生气昂然,充满了龙飞的活  相似文献   

5.
汉代是我国青铜镜铸造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这一高峰不仅表现在铜镜铸造数量上有了大幅增加和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更表现在铜镜的种类和纹饰在继承战国和秦代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纹饰和镜种。有的专家利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通过对汉代铜镜的纹饰、类型的分析,把汉代铜镜分为蟠螭纹镜、星云纹镜、连弧铭文镜、草叶纹镜等十五类。  相似文献   

6.
钱士义 《收藏》2010,(11):81-81
我收藏一面东汉镜,根据纹饰取名为羽人神兽镜。镜直径14.5厘米,厚0.9厘米,重660克(图1)。大圆钮,5个乳钉将内区平均分成5个区域,区域内浮雕着7个羽人3只神兽,外区有“胡氏作”3字,外缘饰云纹。  相似文献   

7.
《收藏界》2007,(10)
13.飞鸟纹镜(图13)圆形,圆钮,圆钮座。钮及钮座下叠压一只飞鸟。其外短斜线纹带,线条间距较宽。锯齿纹及波折纹缘。直径8.8厘米,缘厚0.5厘米。2003年巩义市西城变电站晋墓出土。14.齿纹蟠龙镜(图14)圆形,圆钮,圆钮座。座周围盘绕一龙,龙头回首衔尾。其外施一周斜线纹,  相似文献   

8.
从东汉后期到三国两晋,在铜镜制作工艺上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种由禽兽带纹镜演变出来的浮雕画像镜成为当时的代表作。特别是常见的神活故事以及神人车马题材的流行,成为当时铜镜的突出特征。所谓神人,指的是古代道家思想中得道而神妙莫测的人。《庄子·逍遥游》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  相似文献   

9.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12,(7):127
草叶纹铜镜直径13.3厘米。兽形钮外"见日之光,天下大明"铭文一周。方框形凹槽外为主纹饰区:上下左右对称饰圆座乳丁,其间饰草叶纹。内向十六连弧镜缘。锈色自然,纹饰古拙、精美。时代为西汉。  相似文献   

10.
正宋金时期铜镜基本上脱离了以前铜镜纹饰含意比较朦胧、抽象的神秘基调,多数以现实生活中写实和民间广为流传的经典故事为内容,画面非常直观,表达比较直白,充分反映出这个时期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达摩渡海镜(图1),直径15.4厘米。八瓣菱花形,圆钮平顶。纹饰采用半浮雕手法,制作精良。画面为海水滔滔,浪花翻卷,镜钮右侧海面上立一僧人,身披袈裟,手持法器,脚踏一叶小舟,逐浪前进。左侧下方一龙首探出,口吐云雾  相似文献   

11.
我国铜镜制造业发展源远流长,特别是到西汉(包括新莽时期)可说是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其数量之多,制作之精,居历代铜镜之首。尤其是当时制镜工匠们在主题纹饰和表现技法上全面创新,赋予铜镜以全新的审美情趣,使我国古铜镜发生了一次划时代的变化,当时无论是在制作工艺、纹样设计、题材选  相似文献   

12.
朱光来 《收藏》2009,(4):101-101
笔者藏有一面唐代海兽葡萄纹铜镜,其工艺精湛、纹饰精美,愿与与同好共赏。镜直径11.4厘米,厚1.2厘米(如图)。圆形,伏兽钮,镜分内外两区,内区用细小密集的乳钉纹作围,内饰葡萄和叶藤蔓,伏兽钮四周装饰雀鸟和形状各异的海兽。  相似文献   

13.
梁鉴 《收藏》2007,(8):110-111
规矩镜是汉代流行的铜镜品种,规矩纹指的是规矩镜所采用的纹饰:镜钮外一个方格,有时方格内会有铭文带,方格四边中点各出-T形纹饰,与其相对为L形纹饰,方格四角外相对V形纹饰。TLV纹饰间一般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和羽人、瑞兽、乳钉纹等。规矩镜于西汉晚期和新莽时期最为盛行(图1、3),关于它的来源、寓意和定名问题,不少学者曾进行过探讨。  相似文献   

14.
草叶纹镜的出现,大致在汉文帝时期。其尺度有序,规整华美,形式多样,流行时间较长,到西汉晚期才逐渐少见草叶纹镜的身影。草叶纹镜是一个大的镜种,存世量较多。多数草叶纹镜尺寸较大,如图1铜镜直径达侣厘米。草叶纹镜的纹饰装饰有如下一些特点:1.草叶纹的位置、数量、造型一般都很规整,但也有一些发生了变化,日本学者槌口隆康《古镜》中所著录的一面被称作"草叶纹支数之冠"的铜镜就是  相似文献   

15.
草叶纹镜的出现,大致在汉文帝时期。其尺度有序,规整华美,形式多样,流行时间较长,到西汉晚期才逐渐少见草叶纹镜的身影。草叶纹镜是一个大的镜种,存世量较多。多数草叶纹镜尺寸较大,如图1铜镜直径达侣厘米。草叶纹镜的纹饰装饰有如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6.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11,(8):132-133
瑞兽铭带镜 此铜镜直径15.7厘米。圆钮,柿蒂纹钮座。镜背以斜立二重齿纹圈分为内外二区。内区布局"规矩配置"即由大方格和V纹分成四区,每区有一瑞兽,行走跳跃。外区为铭文带一周。镜背纹饰生动、有力,锈色自然,品相完好。年份为隋代。  相似文献   

17.
宋康年 《收藏》2007,(3):101-101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铜镜铸造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工艺水平极高。在制作技法上,唐镜别具一格,完全摆脱以前图案纹饰拘谨古朴的规范,形成了自由,豪放的独特风格。本文介绍的一面唐代打马球纹铜镜,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杨玉彬 《收藏》2010,(2):118-121
汉镜中的西王母物像大量出现在东汉时期的画像镜与神兽镜中,禽兽镜中西王母物像虽较少见,但在汉镜纹饰题材的发展洐变中却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国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并穴合葬墓。两墓共出土彩绘陶器189件,其中刘胜墓中彩绘陶器多为泥质灰陶,以褐色涂地,纹饰富于变化,多绘夔龙纹、变形鸟纹和云气纹,少数绘流云纹、弦纹和锯齿纹。窦绾墓出土彩绘陶器则为夹砂灰陶。其中,12件彩绘陶盆极具艺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笔者新见一博局纹铜镜(图1),实物虽残,但涉及主题的纹饰与铭文仍可辨识。从残存部分看,该镜为圆形,四蒂四瓣花钮,座外双线大方格,内饰12个乳钉纹,乳钉间十二地支铭。方格外分四区,每区内置两个带连弧纹底座的乳钉,主纹为四灵。近缘处置铭文圈带及栉齿纹,镜缘饰锯齿纹带及辟雍(水波)纹。由形制观察,左青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