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高职自主招生质量保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自主招生,是指由学校自主进行入学测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实施招生录取,考生参加院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后,可直接被录取,不用再参加高考.高职自主招生改革始于2005年,有3所上海高职院校参与试点.2006年教育部批准9所试点学校,北京3所学校自主招生630人,上海6所学校自主招生3400人.2009年教育部批准更多的高职院校自主招生,仅上海就有21所,全国超过40所,自主招生计划人数占各校招生总数的10%,超过2万人.高职自主招生最大的特点是:自主招生被录取者不用也不准参加高考(未被录取者可继续参加高考),打破简单通过高考、以分数来划分考生归宿的既有方式.  相似文献   

2.
丸子 《高中生》2008,(24):45-45
2008年的高考录取中,少女作家蒋方舟因通过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选拔,享受了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的优惠。这则新闻让2009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对高校的自主招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竟,谁不希望成为降分录取的幸运儿呢?本期特提供这方面的内容给考生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有人说,没有经历过高三的生命是不完美的生命,没有参加过高考的人生是有缺憾的人生,至少少了一次特殊的生命旅程。正因为如此,一年一度的高考对每个考生来说就成了人生的一道关口。同时,又由于高考承载的内容太多太多,因此,高考日益临近的这一阶段,让人窒息。在考前的这段时间,紧张气氛几乎对每个考生都是一种无  相似文献   

4.
作为参加1977年高考的考生,我心中有太多的感慨.每每回忆起那段经历,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把参加高考当作改变我人生的转折点,为了这一天,我已经等了太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平地而起 想象一下,你的高考会多么紧张?如果你因为较高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多了一次高考以外的机会,去一所万人艳羡的大学,你会多激动?2006年,复旦大学经教育部批准,首次推出了录取形式的改革试验,通过面试可以录取300名考生。这是高校对人才的多样化选拔,也是对考生“天大”的好消息。与以往的自主招生相比,这种面试录取突破了以往的“面试不能成为录取的唯一依据”,真正实现了“学校说了算”。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阅读》2009,(8):6-8
2009年高考刚刚结束,回想2009年初,自主招生、保送生、小语种招生这些高考先锋率先打响了高招战役。对于大多数考生和家长而言,高考是全新的,也是改写命运的。在这个人生节点上,不坐失良机无疑会铸就一个高质的起点。每一所学校都用自己的“眼光”优中选优。但是有一点是共性的,在他们的挑选标准中,学生分数高低只是其中标准之一,他们更关注考生的能力、素质、情商。  相似文献   

7.
2009高考新政     
自主招生不断扩大规模,平行志愿继续在全国加大推广力度,江苏省多变的招生模式引起很大的争议……2009年高考新政策无疑是考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焦点。高考改革的道路何去何从?高考录取规则的变化,让不少考生受益,也让不少考生焦虑:自主招生真的公平吗,平行志愿到底是好还是不好,高考改革是增负还是减负?让我们一起关注2009高考新政。  相似文献   

8.
又到了一年一度高校自主招生报名的时间了。对于这场自主性极大、和高考关系紧密的考试,你了解多少?自主招生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主权的重要措施,由高校自行组织,一般由笔试、面试两部分组成。绝大多数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考生,仍必须参加高考(少数例外),他们在被通过自主招生考试的高校录取时可获得20分或不等的优惠。究竟哪些学生适合自主招生呢?一般而言,有实力的  相似文献   

9.
从2003年起,我国就通过实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进行人才选拔制度改革,以选拔部分在某些方面具有突出特长或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考生在高考录取时可获得5—30分不等的加分优惠。这种招生形式的出现不仅使名校可以提前招揽到优秀生源,而且也打破了以往高考一卷定终身的规律,给了考生更多  相似文献   

10.
论语     
考生需要先看看自己是否适合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对于高三考生而言,准备申请材料、笔试、面试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对于大多数高三考生来说,高考才是主线,考生应该先衡量一下自己是否有实力、是否基本满足高校自主招生的要求再决定是否参加自主招生考试。  相似文献   

11.
一、自主招生概况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是高校扩大自主权利的一个体现,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主权的重要措施。自主招生选拔由高校自行组织,一般由笔试、面试两部分组成。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考生必须参加高考(上海地区除外,上海地区考生通过复旦、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选拔后,高考成绩可仅作参考),在高考录取时可获得若干加分的优惠。因此,许多高中,  相似文献   

12.
背景:自2003年开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高校实行了部分招生计划自主招生,高校自主招生人数不超过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各地中学推荐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培养潜质,或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人才,高校自己组织考试,通过笔试和面试两轮考试确定自主招生的对象,但入选考生依然要参加全国的统考。2006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涉足破冰之旅,分数第一次与高校录取脱钩。1185名上海高三考生完成了复旦大学自主选拔“面试”,经由面试专家综合评定,最终预录取300名考生,这些考生可以不参加高考,直接入读复旦大学。这意味着“面试”将越来越多地走进中国高考考生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自2003年开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高校实行了部分招生计划自主招生,高校自主招生人数不超过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各地中学推荐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培养潜质,或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人才,高校自己组织考试,通过笔试和面试两轮考试确定自主招生的对象,但入选考生依然要参加全国的统考。2006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涉足破冰之旅,分数第一次与高校录取脱钩。1185名上海高三考生完成了复旦大学自主选拔“面试”,经由面试专家综合评定,最终预录取300名考生,这些考生可以不参加高考,直接入读复旦大学。这意味着“面试”将越来越多地走进中国高考考生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你乱收费我不干上得法庭讨公断武汉大学一年级学生邓伟,去年7月,作为武昌文华中学的考生参加高考,填报自费一栏第一志愿是武汉大学。其后,邓担心不能录取,当月29日遂与×高校签订了一纸合同,合同曰:录取邓伟为工业电器自动化自费生,预交押金850元。“若考生单方面中止合同,则录取押金纳入学校教育基金,不再退给考生。”后来,邓伟被武大录取,去×  相似文献   

15.
薛涌 《中学教育》2007,(8):31-31
作文是高考中最能反映考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不仅体现了考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且反映了其人生态度和理想,甚至考生可借此表现年轻的生命历程。作文题目出得好,就能让考生把自己的生活写出来。如果让我来命题的话,我马上会想到两个题目:第一,你是如何帮助别人特别是陌生人的?你从帮助别人的经验中学到了什么?第二,你见到过社会上的什么不义?你是怎么努力去消除这种不义的?在这种努力中你有什么人生收获?  相似文献   

16.
耕耘 《当代学生》2013,(7):12-18
人间四月天,乱花渐欲迷人眼,高校自主招生大战的如火如荼,给这个美丽的季节也带来那么点纷繁混乱的味道。即使你不是考生或者准考生,关注下面的文章,了解一下当前高校自主招生的形势,以及参与者参加笔试和面试时的经历、攻略,对你的学习、生活都是另一种有用的提醒哦。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元旦三天假期,高校自主招生成一"景":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复旦、同济等诸多名校举行2009年自主招生测试,许多考生和家长一个接一个考场"连轴转";而各校别具一格的考题亮相后,也引起人们热议。考生普遍遭遇"金融危机"自主招生,可谓重点大学"抢跑道"之举。全国统一高考前,重点高校通过自主招生,"圈定"一部分优秀考生,让他们获得预录取资格,或在高考中享受几十分加  相似文献   

18.
自主招生必须以考生具备特质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当然也应该兼顾各科成绩达标,但是不应该以高分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再考察考生有没有特质。高校招生的目的,本来就是争取优良生源。现在之所以成了严重的问题,是因为自主招生没有表现出原来所期望的区别于统一高考的选拔标准。它作为一种同质化的招生,又先于统一高考举行,这就造成了高校间极大的不公平性。又因为各自主招生高校之间标准的同质化,  相似文献   

19.
作为参加1977年高考的考生,我心中有太多的感慨。每每回忆起那段经历,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把参加高考当作改变我人生的转折点,为了这一天,我已经等了太长的时间……剪刀剪出的才子 1959年出生的我6岁开始上小学。小学没上多久,就赶上“文革”动乱。可以说整个青少年时期是在纷乱、动荡和困惑  相似文献   

20.
招生骗子,人人痛恨。他们不光骗了家长们的钱财,还耽误考生的前途。每年高考录取前,很多招生考试机构或相关部门都会通过相关渠道,告诉家长和考生如何去防止、甄别招生骗子,以免上当。本刊近几年在高考录取前,也一再给家长和考生提醒。可还是常有人上当受骗,让骗子屡屡得逞。前不久,新华社报道了2006年发生在吉林长春的一桩招生骗局案始末,本刊这里予以转载,期望对即将参加2007年高考的考生及其家长再次提醒:别相信招生骗子及其中介的美好说辞,他们的任何“承诺”都是谎言。本文也再次证明了一个事实:高考录取,没有什么“潜规则”,也不是靠钱就可以录取的;录取,靠的是考生本人的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