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海南教育》2013,(6):114-114
<正>一提到写作文,学生普遍感到头痛,不知如何写好作文。即使写起来也少不了模仿或按固定的框架来写,毫无生气,缺少自然。对于教师来说,如何进行习作教学,也感到困惑。如果直接向学生灌输什么是"中心明确",什么是"重点突出",什么是"内容具体",什么是"事例典型",这些纯理论概念,学生听起来雾里云里,  相似文献   

2.
现在有不少小学生都感到写作文特别难,看着作文题目,绞尽脑汁,咬破笔头也不知道怎么写、写什么。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生活和语言的积累,有时感到"无米下炊",没有东西可写,有时却感到对于事物的形象、色彩写不具体,辞不达意。要想解决这些困难,最好的办法是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叶圣陶先生曾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小学生今天作某  相似文献   

3.
如何让小学生感到写作文一点儿也不难?最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自己养成经常动笔写下水作文的习惯。其次,从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作文""作文该写些什么""作文该怎么写""怎样写好文章"等几个方面加以引导。如果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写作文真的就一点儿也不难了。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最感到头疼的是所教的学生作文成绩不高。相当部分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几乎都是出力不讨好,辛辛苦苦教了几年,学生也写了不少作文,但是却总感到水平不高,成绩总不令人如意。这其中的关键是:学生感到无从下笔,不知从何写起,不知写些什么。笔者将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写出来,与同行探讨,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所谓"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但在实践过程中,有的老师虽然知道除了要让学生明白"写了什么"外,还应该关注"怎么写的","写得怎么样","为什么写","我是怎样读懂的"等问题,可是,没有很好的方法把以上各个方面整合起来,以致课堂看起来"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于上述现象,如何应对呢?笔者认为,只有巧设教学主线,才能让课堂明晰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结  相似文献   

6.
小小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不知道"写什么",其习作大都"篇幅简短、内容单调、空洞无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之所以无从下笔,主要原因就是"无事可写",更不知道如何把一件事情写具体。笔者认为扩写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这一难题。本文对扩写训练需遵循的原则及常用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十分严重。许多学生一到作文课就感到头疼,不知该写什么,即使写了也是语言苍白、材料贫乏。如何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提高其写作能力,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陈加娟 《语文天地》2012,(23):57-59
记叙文是学生写作时经常选择的一种文体,可是学生往往不知道该"写什么"和"怎么写"。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为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一、言之有物言之有物就是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中学生写作究竟应该写什么?很多老师一直提倡"我手写我心",这是对的。中学生应该多写"我",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这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正在以"我"为中心去观察世界,体味人生。应  相似文献   

9.
写作文时,大部分学生往往既存在搜肠刮肚"无材料可写",又存在材料仿佛一大堆,"不知写什么好"的问题。其实,作文如炊。学生畏惧写作,原因无非有三:一是"无米可炊"——学生的习作脱离实际生活,无话可说,也无字可写;二是"有米不知该如何炊"——有许多话说,却不知怎样下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最感到头疼的是所教的学生作文成绩不高。相当部分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几乎都是出力不讨好,辛辛苦苦教了几年,学生也写了不少作文,但是成绩总不令人如意。这其中的关键是:学生感到无从下笔,不知从何写起,不知写些什么。笔者将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写出来,与同行探讨,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帖银霞 《快乐阅读》2011,(24):70-71
学生要想写好作文,需要知道写什么,还应懂得如何去写。而事实却是,害怕写作文的学生绝大多数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或者觉得"有话写不出来",即"言之无物"或"有物不能言"。笔者认为,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做好生活积累、阅读积累、仿写积累这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王高堤 《考试周刊》2014,(33):43-43
正在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作文存在畏惧心理。我曾做过一次测试:在语文学习中,你感到最难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最难?57位学生中有46位感到最难的是写作文(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感到难的原因是: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因此,很多作文课都是老师指导完以后,学生咬着笔杆愣神,有的学生甚至轻轻唠叨:"我最怕写作文了。"是的,不但学生怕写作文,就连有些老师也怕上作文课,抱怨学生写不出好文章。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理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  相似文献   

13.
克服学生写作中的厌恶、恐惧心理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语文教师要分析原因,教给方法,提高能力,使学生既知道"写什么",还知道"怎样写",不断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是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教学部分.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小学生一提起作为就喊头疼,感到无话可写、不懂怎么写、字数不够等。学生交上来的作文让教师失望。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教师开展作文教学一直研究的问题。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市写作学会作文教学课例大赛”上.语文教学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低效教学的症结——作文指导太多关注写什么而忽视怎么写.  相似文献   

15.
"札记"的"札",解释是"木简之薄小者也"。古代,人们把文字写在木片上,零碎的木片就叫做"札",专记短小见闻、偶感随想之类。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札记教学,不失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教师过早地按应试作文套路来教作文,从而导致作文教学的低效;而学生们"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写",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能力都比较差。因此,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往往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17.
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大大降低了他们对作文的热情以及写作的效果。"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紧紧地禁锢了学生的写作情绪。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在创作源头,如何化抽象为形象,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通过范文引导、主题活动开展、多媒体展示等方式方法,让作文的源头活起来,为学生创设写作的情境。  相似文献   

18.
李杰新 《考试周刊》2014,(79):44-45
<正>1.作文教学要立足课文,善用素材立意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围绕"写什么""为什么写"和"怎么写"三方面展开的,"写什么""为什么写"与"怎么写"是本末关系。无"米"下锅时,任何烹调技术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如何借阅读之米,做写作素材立意之炊呢?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学生一拿到作文题目,首先苦恼的是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取材。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素材匮乏,写出的文章空洞、肤浅。其实,课本就是一个丰富的材料库,它既  相似文献   

19.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中常常碰到一些凝固格式,对于这种凝固格式的教学需要动一番脑筋,"X什么X"格式就是一例。从形式上看,"X什么X"格式有疑问代词"什么",是特指问,从表意上看,是逆对方之意而诘问,不要求作出回答。"什么"读轻声,并不负载疑问信息,只是起加重反诘语气,强化否定性质的作用如果将形式内容结合起来,就是用特指的方式表达跟对方相违逆的意思简称为"逆意特指问",这是汉语中常用的一种格式。外国留学生如果不懂得此类格式的整体意义,理解起来常常感到困惑,运用起来常常出错下面是留学生在运用这种格式时出现的病句: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和质量是素质教育的一面最直观的"镜子"。也是老师教授能力的一种间接体现。如何发挥教师在学生作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呢?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写作文,要是老师经常自己动笔写,或者写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什么,就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写作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