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评价全国省市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标和方法,全面评价西北地区区域创新能 力。分析表明,西北地区是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最低的地区,建议国家和西北地区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在继续加强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治 理的基础上,依托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 基地建设,构建跨西北行政区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带动西北地区区域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2.
宗教文化产业是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区内宗教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提出关中-天水经济区宗教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在关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开发规划》的批复中,提出将其核心城市西安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这是国家对包括北京、上海等很少几个城市建设发展的定位。西安、陕西乃至西部传媒对此予以极大的重视,相关报道也  相似文献   

4.
城市形象影像化传播的类型,原则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时任省长袁纯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出系列设想,陕西建设千万人口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的重要目标,也是陕西城市化发展的重大机遇.随着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以及即将举办的西安世园会,城市形象影像化传播成为当下传播学的热点之一,那么,城市形象影像化传播有哪些类型和特点?存在着怎样的优势与劣势?如何更好地发挥影像化传播在城市形象构建与宣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构建农业科技110服务和信息共享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110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宗旨是服务"三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科技110服务平台建设整合了涉农科技资源,为农民发展生产提供热线电话服务、田间指导、远程视频诊断、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农资配送、农产品销售服务和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示范等,搭建快速便捷的农业科技110技术服务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6.
2004年我国出台了《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为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作出了指导和规定。2005年8月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共同下发了《“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为全社会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提供有效支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重点包括: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科技环境平台建设。本期项目方案解读介绍了作为6个重点平台之一的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方案的主要内容。[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基于资源基础论的视角研究我国科技战略管理,对我国科技资源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 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挑战,透过包含安全监控、协调服务和竞争优势的三角形架构,阐述科技资源的战略管 理过程和方法,并对北京市基于资源基础论的科技资源管理进行实例分析;提出加快建立国家层面的科技管理平台, 以实现科技资源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下实现统筹配置、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建设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是实施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在分析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十三五"建设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科技管理改革要求,提出"十四五"期间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适应新型科技计划管理组织模式、支撑科技计划管理全流程、支撑对重大科技事项和问题的科学决策、提升科研人员服务体验等,指出...  相似文献   

9.
科技传播体系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之一的高新知识流通辐射的科技传播体系,担负着知识向经济转化、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的极其重要的使命。为了促进各类科技机构和传播组织在功能分工的基础上实现有效联合,促进国家体系的良性运行,必须建立一种合作互动机制,组成国家科技传播体系。把国家科技传播体系与创新结合起来,并把创新作为可持续运动状态的核心构成要件,就要处理好国家科技传播体系建设过程中与其他构成要件共同运作联系中的自我更新和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构建和国家创新体系同构对应的。与发现发明体系、开发应用体系融接连通、功能互动的传播扩散体系。这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化工程。首先必须进行科技传播制度创新、科技传播技术创新、科技传播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10.
科技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稀缺资源,其优化配置至关重要,但是我国科技资源存在重复分散购置、不能得到 有效共享利用的状况。本文从国外利用信息化技术统筹和协调科技资源的实践出发,探索中国在统筹协调科技资源的过 程中信息化应用的途径,以达到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1.
科技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稀缺资源,其优化配置至关重要,但是我国科技资源存在重复分散购置、不能得到有效共享利用的状况.本文从国外利用信息化技术统筹和协调科技资源的实践出发,探索中国在统筹协调科技资源的过程中信息化应用的途径,以达到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在过去的2012年,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概念异常火热,从科技部联合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等部门建立文化科技创新工程联席会议机制,启动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批准首批16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到文化单位纷纷要专业转型和升级,科技企业悄悄渗入文化产业,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了极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我国出台了《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为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作出了指导和规定。2005年8月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共同下发了《“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为全社会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提供有效支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重点包括: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科技环境平台建设。本期项目方案解读介绍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年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出版业转制改革的深入,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紧密围绕核心竞争力建设,探索农业科技专业出版新模式,即以抓住机遇及时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以研究农业需求带动农业科技出版,以挖掘资源打造优势品牌图书,以失去改革提高质量和效益管理,以信息化提升出版传播效率,以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提高竞争实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科技文献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与发展,借鉴国内外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成功经验,探索欠发达地区科技文献共享模式,通过对现行体制下科技文献资源共建障碍的分析与共享模式的研究,提出"资源各自持有、各自建设、同一界面、共同服务"的甘肃模式,构建甘肃科技文献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业态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的路径和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科技传播所面向的受众群体在数量、类型和需求等方面也在不断地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适应受众对科技内容的需求,就需要对原有的科技传播理念、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甚至突破,以融合与创新的策略把握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的新机遇,这就要求科技传播主要围绕科技传播的融合与创新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文章在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的新机遇和新趋势的基础上,就科技传播融合与创新的必要性进行实践性的论证,并对如何有效实施科技传播融合与创新提出相关的策略建议,以丰富科技传播的思路和方法,释放科技传播的强大优势。  相似文献   

17.
莫煊海 《图书馆学研究》2008,(1):46-48,F0003
本文以广东省科技图书馆的工作实践为例,介绍了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在工作实践中如何开辟各种合作与发展模式,从不同侧面讨论了图书馆在合作与发展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实现的目标,促进图书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把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建设和转型为本省科技文献资源保障基地,科技创新咨询服务基地和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8.
论文在分析海峡两岸科技信息资源的分布及特点和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两岸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设想,即建设海西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然后将该平台与我国台湾地区"科技政策研究与资讯中心"网站平台进行对接,实现两岸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进而促进两岸相关领域的科技信息资源的共建.  相似文献   

19.
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重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一环,而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则是武汉城市圈建设的路径选择。分析湖北省科技文献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存在问题,结合省情建立科技文献资源的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科技文献资源为科技创新服务,对于提高湖北省科技文献的利用效率,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在迎来国家西部大开发10周年之际,国务院发布了新一轮对于西部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