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弄情深     
我从小是在苏州河边的老式石库门房子里长大的,对这里好几条弄堂特别熟悉,尤其是我们九弄,它蕴藏着我美好的回忆。在我的记忆里,毛家阿婆总系着大围裙在弄堂里穿梭,不知在忙什么;我的太公喜欢拖着躺椅,塞着耳机,坐在弄堂边,边听边唱个不停;甘家叔叔走来走去旁若无人,总不跟别人搭腔,把自行车推出弄堂,于是这一天就看不见人影了;陈家阿婆是菜场里卖塑料器具的,  相似文献   

2.
四所交流协作的幼儿园行事历(校历安排)表中,都有参观“阳光笑容小乐园”、“交通安全公园”的活动安排,什么是“阳光笑容小乐园”?什么是“交通安全公园”?在疑问和好奇之际,适逢新九龙妇女会乐华幼儿园大班幼儿要去参观“阳光笑容小乐园”,为了更多地了解香港幼儿园开展的有关活动,我便跟着幼儿园的老师和幼儿一同前往。  相似文献   

3.
近几日,天空阴阴沉沉,冬雨淅淅沥沥,望着窗外密密细雨,我不禁沉醉于对儿时的回忆。忽的。耳边响起了阿婆说过的一句话:那片天空没有雨。 儿时的我住在一个幽静偏远的小山村,到外村小学念书要走上五六里泥泞小路,淌过一条浅浅小溪。 记得那是一个初冬的早晨,屋外下着绵绵细雨。由于怕冷我迟迟不肯跨出家门。这时,阿婆忙完手中的活,两手麻利地在衣襟上揩了几下:“妹儿,走,阿婆送你去!” 乡间小路上多了一对祖孙。阿婆是缠过足的,走路不太方便,一会儿她便被拉下一段路。雨,渐渐大起来。我转过头:“阿婆,别来了!””走。快…  相似文献   

4.
动词在写人的文章中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最能突出人物的特点,表现人物的特性。请看下面这篇小文章——邻居阿婆邻居阿婆阿婆很喜欢吃粽〔zòng〕子,勤快的她舍不得买便自己动手包。她说:“自己包的清爽,斤两实在。”阿婆包粽子有“派头”:身旁放两个银色的脸盆,一个放糯〔nuò〕米,糯米上还搁着一个小瓷碗,小瓷碗里是一大块一大块酱色的肉;另一个脸盆盛水,里面浸着箬〔ruò〕竹叶。旁边还有个铝锅,里面放包好的粽子。阿婆包粽子的动作最奇特:先拿起两张箬竹叶折成无洞的漏斗状,然后铺点米,再放上一块大肉。这时阿婆脸上洋溢着笑容,手腕灵…  相似文献   

5.
<正>桂香飘来的地方会有温暖。——题记桂花含苞我在乡野阿婆家长大。阿婆家院子里有几棵桂花树,花香四溢,年年如此。秋风轻掠,桂花含苞。我脱了鞋,爬上桂花树,想折一个小枝丫送给阿婆。可稚嫩的皮肤却磨破皮,流出血。“阿婆,阿婆。”我哭着。阿婆着急忙慌地跑过来,甩甩手上的水,用布满“沟壑”的手抚去我的泪珠,骂几句:“你个憨坨,喊你不要去,你偏去,现在摔了,安逸不?”可看见我可怜兮兮的样子,又不免心软下来,解恨似地捏几下我的脸,又牵起我的手,走回门内。  相似文献   

6.
《教学随笔》2008,(12):46-47
"阿婆,阿婆,你看这日历,怎么不对呀?"我站在日历边,故作奇怪地大声问道,嘴角有掩饰不住的笑意。紧接着,便听到阿婆踢踏踢踏的脚步声。阿婆朝日历看了一眼,马上明白了,伸出手来,轻轻拉拉我的小脸:"你这个小  相似文献   

7.
“哈哈哈!”“嘻嘻!”“呵呵呵!”在我身边,时时洋溢着欢声笑语。 我的“死党”都是爱笑的女孩,但她们的笑声各不相同。王维的笑花样最多了,一会儿是眉开眼笑,一会儿是捧腹大笑。她还有个招牌笑容:嘴巴微微一抿,露出八颗小白牙闪闪发亮,小酒窝也陷得恰到好处,让人觉得她的笑又甜美又醉人。有时,她的小虎牙也会淘气地亮相,更让人觉得可爱。王维的笑很能感染人,不管是谁,只要看见王维灿烂的笑容便会觉得亲切,忍不住跟着她一起笑,哪怕心里有烦恼,都会烟消云散呢。  相似文献   

8.
拉开我书桌的抽屉,你可以发现一只小小的布口袋———绛红色的面,边撬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这是近十年前阿婆送我的礼物,我把它连同阿婆的爱珍藏至今。阿婆是我家几十年来的老保姆,全家人待她就像待自己的亲长辈。我出生的时候,爸爸妈妈工作都特别忙碌,根本没有时间照顾我,阿婆就主动承担起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记得我牙牙学语的时候,是个特别淘气、特别贪玩的孩子。阿婆当然管不住我,只有阿婆替我剪头发时,我才变得安静一些。我坐在小凳子上,身体不老实地扭来扭去,阿婆戴着老花眼镜,拿着理发剪刀踱过来踱过去。阿婆的手总是微微颤抖…  相似文献   

9.
别人的城市     
我生长在中国的南方,我过去是生活在一座不到两万人的小城里,我的回忆就像瓦楞草一样长在那些低矮的屋顶上,还有石板铺成的街道、伸出来的屋檐、一条穿过小城的河流,当然还有像树枝一样从街道两侧伸出去的小弄堂。当我走在弄堂里的时候,那些低矮的房屋就会显得高大很多,因为弄堂太狭窄了。  相似文献   

10.
在我看来,铃儿的声音是纯美的。若是雨下一整夜,冷风吹响铃儿,并不单一的声调便会合奏出一首圆舞曲。若是无风,我会有意地碰碰风铃,写字时故意摇动手腕,让红绳串起的彩色铃儿"醒"过来。未长大的我很喜欢手工制品,陶醉于精细的制作工程,阿婆会很开心地教我做这做那,这串铃儿便产生于那一时期。阿婆总是时不时地买些小玩意给我们姊妹几个,更会小心翼翼地用原材料串成独具匠  相似文献   

11.
错 怪     
小隆(lóng)放学回来,看见一楼顾家阿婆晾在楼下铁门栅(zhà)上的拖把落在地上,连忙跑去捡起来。不料顾家阿婆正好赶来,顺手给了他一巴掌,还咬着牙骂:“哼,又是你,这回被我抓住了!”这一掌落手很重,打得小隆头上火辣(là)辣的。“我……我没有……”小隆讷(nè)讷地说。“我亲眼看见了,还想赖……晾(liang)一次落一次  相似文献   

12.
《招生考试通讯》2012,(10):I0003-I0003
初中时,和同学去一所特殊学校看望孩子们。刚走入教室,一个七八岁的盲人小男孩便很严肃地叫住我,让我把手伸给他。 我伸出手,他把小手放在我的手上,摸了摸,然后绽开了笑容,说:“姐姐,你是好人。”  相似文献   

13.
在江西福建一带,人们称外婆为“阿婆”,我外婆的祖籍在江西,按当地的风俗,我就叫外婆“阿婆”。虽然这个叫法有点“土”,但却充满了亲切感。外公自然也就称作“公公”了。我自小生活在阿婆家,阿婆是新中国的知识女性,在北大毕业。我还很小,阿婆就为我念书,后来,又教我认字。记得第一次认字,阿婆拿着削尖了的铅笔在纸上写下“戴”二字,摸着我的头说,这就是我的名字,又在前面的“戴”字上轻轻画了个圈,笑道:“‘戴’就是你的姓呵。”然后,她写下了“阿婆”,说:“这个是‘阿婆’。”我立刻“聪明”起来了,小胖手点着纸上的“阿”字,得意地说:“…  相似文献   

14.
横街人事     
县城南门有条“横街”,与其叫它“街”,还不如叫它“弄堂”更名副其实。因为它是一条仅有两米来宽、弯弯曲曲、拥挤又古老的小巷。爸爸说这条小巷曾是武义的繁华之地,是商贾云集的地方,不过这也是听上辈人说的。妈妈的外婆——我的外曾祖母就住在这条巷上,我叫她“嬷嬷”。  相似文献   

15.
初中时和同学们一起去一家特殊学校看望孩子们,刚走入教室,一个七八岁的盲人小孩便很严肃地叫住我,让我把手伸给他。我伸出手,他把小手放在我的手上,摸了摸,然后绽开了笑容,说:“姐姐,你是好人。”  相似文献   

16.
想念母亲     
想念母亲的心情,是一簇淡淡的火苗,越想用酒浇灭它,它越会熊熊地燃烧…… “妈,我回来了!”中学时,这是我每天放学进家的头一句话。 “又考试了吗?老师说什么了?……”无休止的发问便是母亲的应答。 考好了,受了表扬,我便以流光溢彩的笑容向母亲侃侃道来,同时期待着母亲的赞许──后来我才知道倾诉是一种快乐。母亲便静静地听着,也会笑,也会忘了锅里的稀饭。我便在母亲笑的时候揭开锅,便会发现我最爱吃的番茄炒鸡蛋和那种肉很少粉子却很多的火腿肠。 考砸了,遭了批评,所有的内容便会被我凝练成两个字──“没有”。我这人,…  相似文献   

17.
初一册这不是一颗流星【课文题解】“我原以为,孩子天真纯朴的念头像流星一样会转瞬即逝”,作者在课文结尾所说的话表明:标题中的“流星”是指孩子的“念头”。阿婆去世了,孩子还梦见阿婆,还念念不忘要给阿婆做熊皮手套,这一点足以表现孩子的念头绝不像一颗流星,而...  相似文献   

18.
感悟真诚     
每当新年将至,同学们都会纷纷向我赠送贺卡。每次收到贺卡,我都会满脸笑容、信誓旦旦地说:“你的贺卡做得真好!我一定好好珍藏这份礼物。”可是不长时间以后,我便会在收拾办公桌时,随手将贺卡往垃圾箱中一扔。  相似文献   

19.
新的一年要开始了,新鲜事还真多。村口多了一个岗亭——“低塘派出所治安管理执勤点”,电线杆上贴着乱七八糟的广告不知什么时候被清理干净了。一条条的小弄堂身一变,成了水泥路。村容村貌越来越好。村里开展评比“文明家庭”的活动,许多户人家先后被评为“文明家庭”,大门口挂上了“文明家庭”的牌子。爸爸有个习惯,喜欢随地扔垃圾。他不知道这样会影响我们家的环境。“文明家庭”的牌子总是进不了我家。一天下午,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我刚进家门,看到桌上放着“文明家庭”的牌子。“哎呀,真是太好了,我们家终于被评上了!”我高兴地捧着牌…  相似文献   

20.
“叮叮叮……”,一听到那“全自动车铃”(就当时的路况而言,不用摁就会自动发声)的铃声夹杂着老爷车吱吱的叹息声远远地从弄堂口传来,我就能断定一定是爸爸用他的老爷车带着妈妈回来了(明知骑车带人是不对的,可限于我家当时的经济条件,那也是事出无奈,敬请各位读者多多包涵)。“真是恨死这条路了,”妈妈一进屋便发起了牢骚,“坐在车后就像受刑似的。”也难怪,妈妈就这样“受刑”已有好几个年头了。“不如我们买一辆新车算了。”我提议。妈妈摸了摸她的口袋,摇了摇头。“唉。”我与爸爸异口同声叹了口气。“丁零零……”不要以为这又是“全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