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教例一] 师:(指名读课文第4节)说说海伦·凯勒是怎样学习盲文的?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由于理性知识比较缺乏,课文中有不少知识对儿童来说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甚至有些可言传的也远不如读后收到的效果好。我在教四年级语文时就有这样的体会。在讲读第七册《再见了,亲人》一课的第一节时,我采用教者和学生串读的方法。我读“八年来,您……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是您……可是您……我们还记得……”省略的部分学生读,读后再对调角色读。读完后我这样提问:“你们读了这一节,有什么感觉?”同学说:“几件事连起来写,读起来顺口。”“读起来语气  相似文献   

3.
自读课文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一个亮点。自读课文教学四环节,是依托自读“六法”,围绕“阅读”核心体系、区别“教读”课文而设计的,与初中语文教材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有机融合。语言类科目的教学,阅读是必需的手段。读,是语文教学和学习中惯用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教的是《白头翁的故事》。读了下面这段课文后,老师要大家说说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黄守浩 《教育文汇》2007,(2):37-37,39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关于黛玉教香菱作诗一节,细细评读,对黛玉的教学艺术钦佩不已。  相似文献   

6.
最近 ,听了一位老师的《灰雀》第 2课时的教学 ,觉得她的可取之处就是有目的的让学生多读书。《灰雀》一课计 1 3个小节 ,第1小节在上节课教学中已经完成 ,其余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 2至 1 0小节时 ,教者采取了四个层次的读。第一层次 ,让学生默读 ,要求学生把灰雀上哪儿去了的有关句子画下来 ,然后教者用投影打出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句子 ,再指名读 ,接着问 :“从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答 :“小男孩本来不敢告诉列宁灰雀上哪儿去了 ,后来打算放回灰雀。”也有的学生说 :“灰雀被小男孩捉去了。”这一层的读主要是…  相似文献   

7.
文 质 兼 美 的小 语 教 材 ,是 学 生语 言 学 习 的 典范。 教 学中 , 教师 在 引 导 学生 欣 赏 佳 词好 句 的 同时,还 应 让学 生 学 习 文本 的 表 达 方法 ,凭 借文 本 的语言 内容 随 机 进行 迁 移 运 用,强 化言 语 实 践 ,以 提高学 生 的 语文 素 养 。一 位 教 师在 教 学 浙 教版 语 文第 七 册《 雨 中 》一 、二 两 节 时 ,就 采 用 了 这 样 的 策略,下面 就是 这一教 学片 段的课 堂实 录: 师 :默读 第 一 节 ,找 出 你 最喜 欢 的 句 子来 读 一读。 生 :我 最 喜 欢“ 马 路 上 ,一 群 撑 着 伞 放 学 回 家的孩子 ,仿…  相似文献   

8.
[教例简述]这是一节教读课。第一个环节:自读。(8分钟)读课文,读注释,再读课文,自讲课文。第二个环节:诵读。(12分钟)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第二遍,要求读得顺畅。读第三遍,要求节奏鲜明。读第四遍,要求读出情感。读第五遍,要求读出“情景”。读第六遍,要求集体背诵。第三个环节:品析。(15分钟)1.教师:我们可抓住课文的哪一点来理解  相似文献   

9.
中学数学是最难学课程,例如,说到学习函数没有不头痛的.下面就以"函数概念"一节的学习为案例说说驱动学习模式.1."大读"点燃驱动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函数的概念、表示及相关的运算方法都承载于课文中(人教A版必修1,以下相同),驱动学习模式学习函数概念从读这一节的课文为起端,踏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教三年数学后调入邳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工作,领导让我教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对于我来说,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很难教,一是我不喜欢语文,二是我没有上过一节小学语文课,三是教学对象是中师函授班、师资班、高研班学生,他们不好教。硬着头皮接下此课,只有多看书、多读杂志、多看录像、多到一线  相似文献   

11.
单调的朗读形式是学生读得索然无味的诱因之一,是保持兴趣的大敌.而丰富多变生动活泼的形式,既能不断刺激学生大脑神经的兴奋,又能使朗读本身成为一种直接或间接的需要,从而读得兴趣盎然.朗读的形式可以有:个别读、分组读、同桌互读.齐读、引读、轮读、接力读、对比读、范读、听读、默读.轻声读、配乐读等等.一位教师教《月光曲》第九节  相似文献   

12.
上半年我听了一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文言文《学弈》的阅读教学课。这位老师是这样教的:首先,他让学生拼读文中注音的生字。接着,他强调"缴"是多音字,在这篇课文中读"zhuó"。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注音的生字。认识生字以后,开始让学生读课文。  相似文献   

13.
<正>前不久,听了一节小学语文公开课《雪地里的小画家》(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上册第17课)。执教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嗓音甜美,语言贴切,亲和力强。简单的导入之后,进行第一个环节: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去掉拼音齐读、指名读、小老师教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巩固字音,再指导  相似文献   

14.
[教例一] 师:(指名读课文第4节)说说海伦·凯勒是怎样学习盲文的? 生1:(被指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相似文献   

15.
【片段一】特级教师支玉恒《放弃射门》教学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三遍课文,谁愿意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生读) 师:课文中描写精彩场面的是哪一节? 生:第四节。  相似文献   

16.
【片段一】特级教师支玉恒《放弃射门》教学师:刚才同学们读了三遍课文,谁愿意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生读)师:课文中描写精彩场面的是哪一节?生:第四节。师:这一段最难读,课前我读了几遍,敢不敢和我比赛?  相似文献   

17.
一节观摩课上,一位教者对《祝福》这一传统的篇目进行另类的新读: “……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挺漂亮的一个妞,啧!啧!”一声轻浮的怪叫清晰地在后排响起。——教者充耳不闻。  相似文献   

18.
[教例简述]备课思路:全课计划用两课时教读。第一节完成训练重点2: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第二节完成训练重点1: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第一课时一、教师导入: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以一只“狗”的“地位”的变化,引出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态度的变化,以此来刻画  相似文献   

19.
"游戏着教语文"是李继东老师提出的教学主张,它不只指一种游戏方式,更是一种游戏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李继东老师在《夹竹桃》一文的教学中,让学生游戏着读,体味韧性,感知结构,迁移运用,使"游戏着教语文"的教学主张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自然流淌。  相似文献   

20.
〔教例简述〕此教例综合方伯荣老师的教例《我教〈荷花淀〉》(《语文教学之友》1985年第2期)和陈策、陈书高老师的教例《〈荷花淀〉教学设计》(《语文教学之友》1988年第4期)而成。课型:自读课。课时:一节。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全面感受,重点研讨。教法:读中品析。教学过程如下: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七组对话。 2.诵读七组对话,根据对话的特点,形成如下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