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从文化创意的视角来观照《建国大业》的成功经验,对当下中国电影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建国大业》凭借明星魅力与主旋律诉求的文化互涉、历史人物在大中华背景下的开拓性再造、国家形象与国庆庆典的完美契合及有效传播等创意环节,使影片的文化质地与市场需求真正达到了自觉、彻底、充分,甚至是完美的契合。它的颇有成效的言说方式在当下中国电影文化与市场的语境中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中国"主旋律"电影"主流"化策略的影响下,《建国大业》无论在票房上还是在意识形态的表述上都获得了官方、学界和民众的一致赞赏。然而,反观其成功的商业策略的背后,却不是一个常规的电影产业操作方式,这不得不使我们深思:从产业化的角度来看,《建国大业》带给中国主流电影的是一个个案,抑或是一个范例呢?  相似文献   

3.
从《建国大业》看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卓 《东南传播》2010,(9):47-49
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现状与中国媒介传播及营销战略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回顾中国主旋律电影近二十年来的变化,分析目前电影市场所形成的崭新局面,运用企业营销中的4Ps组合理论分析以《建国大业》为代表的当代中国主旋律影片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影市场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电影产业有了长足发展。据2010年1月24日《经济日报》报道,2009年,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达到62.06亿元,同比增幅为42.96%。全年生产故事片456部,票房收入过亿元的国产影片有12部。其中包括《建国大业》等3部单片票房收入超4亿元的影片。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局长在总结2009年中国电影市场时指出:“2009年中国电影的成绩证明,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黄金机遇期’,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5.
2009年9月,一部为新中国60华诞精心摄制的献礼大片《建国大业》在全国热映;两个月后,一本长达60多万字的《启示——〈建国大业〉解密与剖析》出版。影片卷起的飓风被电影界称为奇迹,而那本厚厚的《启示》,则利用影片创作的原始档案,多角度全方位地剖析了这一奇迹产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中国电影中诸如《建国大业》、《南京!南京!》、《风声》、《三枪拍案惊奇》等影片,在创作理念或制作方式上均有程度不同的突破,从而在公共空间引起了各种尖锐且不乏启发意义的争鸣。  相似文献   

7.
《视听界》2009,(2):17-17
目前,50部“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点片”.正在紧锣密鼓地筹拍、拍摄、后期制作中。除了中影集团拍摄的《建国大业》之外,包括《铁人》、《航天英雄》、《可爱的中国》、《天安门》、《风声》在内的多部主旋律大片也将在今年陆续通过大银幕与观众见面。对于2009年的电影市场来说,最主要的关键词就是“建国60周年”,  相似文献   

8.
刘怡男 《青年记者》2020,(12):100-101
主旋值观律的电、影歌是颂体时现代主与流赞意美识人形性态的价电值影的。、20弘19扬年我国国庆主档流期价,《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等献礼影片在票房表现和用户口碑上都取得了不俗成绩。近年来,国产主旋律电影愈发成熟,也持续生产出了如《建国大业》《战狼2》《红海行动》等优质作品。生产机制的产业化尝试、影片内容具有共鸣性、"明星"的引入、走出去与精品化与"观众本位",是主旋律电影蓬勃发展的重要策略和所带来的主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一句话新闻     
随着《建国大业》票房的全线飘红,片中包括陈凯歌、陈红等21名演员的国籍问题也引来许多关注,对此,国家广电总局调查后表示,献礼片《建国大业》中的主要演员均为中国国籍,没有违反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0.
《建国大业》以浓缩的篇幅和政论性电影语言,以当代和历史对话的方式描述了1949年这一历史性转折中的政党活动和各派政治力量的较量,重点描写政治协商、民意为主、立法建国的主题,表达了全球化时代与建设和谐社会、确立和平发展方针的时代精神密切呼应的话语。作为视野广阔的影像史记,《建国大业》突出了中共领袖毛泽东等与民主党派代表人物肝胆相照、休戚与共的历史行动,刻画了跟随中共建立民主政权的民主党派领袖和进步人士为实现民主建国理想鞠躬尽瘁、不惜牺牲的感人形象,对蒋氏父子,也给予了当下话语环境中的重新审视。明星的全力参与,历史内容的情节奇观化和视听震撼化,视听语言的柔性化、幽默化和诗情化,则成为《建国大业》适应文化产品市场竞争需要、实现政治娱乐化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2011年6月,全国公映的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建党伟业》延续了几年前建国60周年献礼片《建国大业》的超级明星阵容,并继续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探索之路.主旋律电影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被指定担负确定的意识形态生产任务,而这一传统最早可以溯源到上世纪30年代的左翼电影传统.本文回顾并分析了上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意识形态话语的建构策略及其历史发展,试图揭示其与近期主旋律电影策略的相似性,并将其看作是在市场化背景下主旋律影片策略的演变与回归.  相似文献   

12.
余梦云 《今传媒》2015,(1):92-93
近几年中国电影产业步入快速增长阶段,电影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好口碑与好票房不一定是成正比的,我们常常看到像《1942》这样叫好不叫座的电影,也看到了很多如《富春山居图》这般叫座不叫好的电影,当然市场上也有很多如《失恋33天》《泰囧》票房好,观众口碑也好,但艺术性不高的电影。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着电影受众对一部电影的喜好与评价,中国电影受众的消费心理是怎样的呢?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利用使用与满足理论来探讨中国电影受众的心理状况,以及这些心理如何反作用于电影的传播,为中国电影的好票房与好口碑的双收找到一些启示,促进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郑红 《视听界》2011,(1):110-110
近年来,电影首映式已经成了电影营销宣传的重要手段,且不再是电影主创人员集体与观众见个面的简肇仪式,而是以豪华、奢侈的场景改变着人们对首映式的固有印象,其对电影的宣传作用甚至对票房的直接拉动非常明显。2008年,江苏卫视第一次对《功夫之王》的首映式进行了直播,开启了江苏卫视对电影首映式项目的运作和开发。2009年,江苏卫视进一步对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参拍的《建国大业》、《南京!南京!》、《十月围城》等电影进行首映式宣传。  相似文献   

14.
正一红色影视剧的热播是新世纪以来影视传媒领域的一个重要现象。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潜伏》、《悬崖》、《暗算》、《恰同学少年》、《中国1921》以及电影《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作品的推出形成了中国当代文艺史上继五六十年代之后又一个红色影视高峰。从思想文化建设的层面上来看,新世纪红色影视剧的兴起使得红色文化思潮的打造与传播在近些年来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它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  相似文献   

15.
张屹 《报林求索》2009,(9):96-98
<正>今年国庆档的电影市场格外不同寻常,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的背景下,主旋律献礼片毫无疑问地取代了以往霸占这一档期的纯商业片,占据绝对的主导位置,而且集群出击的声势相当浩大。《建国大业》、《惊天  相似文献   

16.
由韩三平、黄建新执导,集中了20多位影帝影后、100多名一线演员的电影《建党伟业》于6月15日起在全国公映。与2年前《建国大业》上映时的场面相比。《建党伟业》在全国各大城市的火热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据了解,《建党伟业》上映首日的风头,完全不逊色于当年《阿凡达》的亮相,“伟业”的后劲还可能超出最近热映的《功夫熊猫2》,新一轮“红色电影”观影热潮因《建党伟业》再度掀起。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日本《预防电影偷拍侵权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探讨了日本立法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提出《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的修改建议。笔者认为,中国的《电影产业促进法》不应单纯促进电影产业,有必要适当平衡知识产权和文化传播的不同需要,既保护电影知识产权和产业发展,又避免过度束缚电影文化的社会传播。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电影实施全面产业化改革以后,中国电影整体的产业形态和美学风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一代导演也进入了"无君无父时代",已找不到像谢晋、张艺谋那样能够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作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2006年的《疯狂的石头》无疑开创了青年电影导演的市场化转型。事实上,一个更年轻的电影创作群体创作的市场化转型,成为推动中国电影产业、中国电影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新势力、新力量。当下中国电影还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初期,所以青年电影导演与电影工业、电影产业的关系具有复杂、多样、可变的特性。因为电影市场结构的不合理、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及其他社会力量都有帮助青年导演进入、融入电影工业、电影产业的义务和职责。对青年电影的扶持和支持,要在借鉴外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符合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的政策安排,注重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电影产业是创意产业,创意本身对于电影繁荣及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创意"本身的活力和不断更新,都有赖于新鲜血液的加入与扩张,依赖于青年导演的大胆实践与开拓。青年电影作者的"青年",意味着一种创意性价值,意味着推动电影工业、电影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当下中国电影尤其需要越来越多的充满新奇创造力、想象力的青年导演不断贡献出创意性价值,用创意保障中国电影的整体品质,带动电影工业、电影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电影差异化、多样化的文化奇观、文化盛景。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诞生是一个全新的出发点,是和旧时代根本不同的新国家和新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正是从这里起步。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和它的前途命运,在这以后同以前相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2009年9月16日,由众多明星出演的电影《建国大业》已隆重上映。这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以毛泽东等开国元  相似文献   

20.
魔幻电影作为电影的产业支柱越来越得到业界的重视。中国电影产业的改革、探索和发展行至今日,也出现了如《倩女幽魂》、《蜀山传》、《大话西游》和《无极》等魔幻影片。这种初步发展的成果在艺术和市场上虽难与欧美大片比肩,但富有意义地暴露出我们在电影产业建构和艺术创造诸方面的缺失。本期特邀专业从事影视教学和研究的王宜文和田卉群撰文,意在从源头、本质和操作层面廓清纷繁表象下的认识和创作局限,为壮大中国电影产业提供有益借鉴。胡谱忠则深刻揭示了民族电影体制改革背景下的产业问题和文化问题,以深广的视野观照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道路,表达了构建民族电影核心价值和主体性的文化忧思。胡粲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