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章 概述     
中华气功门派众多,在练功的方法上也各有千秋;中华气功的功法不仅各派之间差异大,而且在同一个派系中也有所不同,甚至因人而异。这是丰富的中华气功源远流长的历史写照,也是地域环境、人天合一诸因素的共同集合。中华气功,在科学的春天里繁花似锦,各显神采,令人目不暇接。“内劲一指禅功法”,是我国福建少林寺独有的练功术。它历经数百年十几个朝代的提炼,充实,成为武林界推崇的上乘功法。它不同于一般的少林动功,也不同于一般的禅林静  相似文献   

2.
陈代明  黄飞剑 《武当》2010,(11):24-24
龙形滚丹田是心意六合拳内功修炼的核心功法之一。该功法为定步动桩,主练丹田内劲,动作气势宏阔,劲力十足,是增强人体筋骨之力,修炼内劲的上好功法。笔者习此功法后,甚感长劲颇快。现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3.
清晨,在上海人民公园苍翠的树荫下,一位年近六旬的气功师正在指点众多学员"站桩"练功,只见他巡视了一会,便唤出一男一女俩个学员,男的精干瘦削、女的秀气苗条,都在三十左右年纪.俩学员站好桩,那气功师便对他们导引"搭气",只见他站在五六步外,用手一引,仿佛有股无形的神力牵动,瞬时间,那俩学员不由自动地手舞足蹈起来,一发而不可收拾.男的翻滚腾挪,勾头缩颈,咀里"吱吱"有声,俨然打起了猴拳;女的伸臂展腰,转若旋风,舒展起优美的芭蕾舞姿.旁观者看了无不感到惊讶,连声赞叹:"好功法!好功法!"这位气功师便是人称气功大师的张金发.他教授的功法叫做"少林内劲一指禅".气功门派众多,高手如林."少林内劲一指禅"是一门佛家"禅宗"的上乘功法.海灯法师的"一指禅"名扬天下,而同出少林的"内劲一指禅"又与之  相似文献   

4.
金刚八大劲功法出于少林,历代视为珍宝。是一部内外兼修的内壮硬气功,它以特有的呼吸法(逆式呼吸法、鼻呼鼻吸),再配合用外力对身体各部位进行有规律的排打,可使练习者在较短时间内劲力快速增长,内气充实,并能抗击拳、脚、硬物对身体各部的击打。对练好武术及散打无疑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好功法。  相似文献   

5.
头功习练法     
程元江 《武当》2013,(6):44-44
头为一身之首,是诸阳之会,为精髓之海,是督脉、任脉交汇之处,统领一身之神,阴阳入扶全在于此。头功为民间传统武术功夫,是少林洪拳门派中用于搏杀技击的实用功法之一,在武术之乡菏泽地区传习很广。头功功法为外强硬功,属阳刚之劲兼内壮行气,虽以外强之力兼练其筋骨,然亦须运用内之气与  相似文献   

6.
本刊1987年第11期刊登南虎王——介绍“内劲一指禅”传人王虎南》报道后,王虎南同志收到各地气功爱好者及读者来信,有的要求治病,有的要学气功,反响强烈。由于王虎南同志时间有限,不能——回复,现投书我刊,愿将“少林内劲一指禅”的功法及原理、特点、练功方法等做一介绍,并欲求老前辈、同好者之批评斧正。  相似文献   

7.
调身性气功对肌肉的训练方式,一是动力性训练,一是静力性训练。静力性训练是指在肌肉长度不发生变化,但却付出内能的一种训练方法。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以下称本功)属于调身性气功,其中马步站桩功是水功法的基础,精华即筑基功(或称暗功、玄功、站桩),也是产生内劲的所在。习练站桩功时,两臂与手及两腿膝足都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弯曲,肌肉骨髂都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与平衡,这种训练形式,就其肌肉  相似文献   

8.
《黄庭经》主要分为《黄庭内景经》与《黄庭外景经》,讲道家修炼养生之道,也是国人'气功'养生的功法基础。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创编了陈氏太极拳,以他发明的'缠丝劲'为统御,协调上、中、下周身关节,把《黄庭经》导引术主张的静态功法,变成了内静外动、动静结合的太极拳运动,使得《黄庭经》导引术等功法由静练变为动静相结合的练;由...  相似文献   

9.
《健身科学》2012,(4):39-40
丹田混元气功,是少林太祖门第一功,其以静为主,以动为辅,以求丹田内气,兼得腰力内劲。混元气是指在人体元气的基础上,通过练功获得的一种内气,首先产生于丹田,故称“丹田混元气”。  相似文献   

10.
卢艳彬 《精武》2006,(4):7-9
一个人不能练习推手,不能对搏和技击。但是,八卦掌秘传推手对搏功法却能一个人采用特殊运动形式,使自己始终处于实战对搏中。此功法是练八卦掌特有“活劲”的主要功法之一。八卦掌秘传推手对搏功法分定步与活步。此为定步推手对搏功法,是活步推手对搏功法的重要基础。定步非不动步,而是因势而动的幅度不大而已。练功要求:双掌始终粘在一起相互激烈搏击。防守和反击必须在身法、步法和精、气、神、意、劲的作用下进行。身如游龙,掌似闪电。动则虎啸龙吟,静则如山似岳。瞬间前步变后步,后步变前步。前手变后手, 后手变前手。行功中体会身体上下的矛盾劲、左右矛盾劲、前后矛盾劲。两掌劲力既对抗又含蓄。功法特点:体现了八卦掌走中打、打中走、走中防、防中打、打中变、变中化、化则变化莫测的技击特点。练功宗旨:水火相济,阴阳互易。练意练神练气不用力。行功中不可想象某式生某力,否则,就完全背离八卦掌秘传推手对搏功法的总体要求,要揣摩劲由法生,达到无形无象。练此功需劲力不断,意念不断,功防不断,动作不断。掌随身变,身随步翻,以气帅形。修习其他拳种之人学练此功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少林鹰派武术的源流、基本特点、基本内容、练气发劲、基本作用的考证,认定少林鹰派武术是一个独具风格的少林武术大支系,对少林鹰派武术的挖掘整理,将会为中华武术宝库增添新的内容,丰富少林武术体系,为少林武术的普及与发展作出贡献。尤其是少林鹰派武术的练气发劲,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研究价值,同时也会澄清武术上力与劲的概念,为武术学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成拳试力     
王红宇 《武当》2003,(12):34-35
“试力”又称之为“摸劲”、“找劲”,是大成拳七步功法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芗斋老人曾说:“此项练习为拳中之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由此可见,其在大成拳系列功法训练中的重要性。“试力”是在桩功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就是在静止不动的站桩状态求出了力(内劲)的情况下所进行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从传统文化的视角,以少林养生功功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传统武术理论和功法原理,探讨并阐述了少林武术与禅武医养生之道的关系与发展,旨在进一步完善少林武术文化体系,让少林禅武医养生文化在中国武术的国际化道路上更加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4.
潘霜喜 《精武》2009,(9):56-57
少林发声功属于动禅功,在动中修禅,在动中求静,以动来通经络、活气血。通过吐纳发声以气力之高低结合相应的势法来震动脏腑,从而达到调节各自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此功法得传于当代少林拳派代表人朱天喜(法名:释行真)大师。  相似文献   

15.
潘双喜 《精武》2006,(11):23-23
传统少林功夫的技击法,大都是从功法中拆变出来的,每一功法非打即防,举一反三,可演变出无数的用法。其功法与功法之间紧密相联,有着普遍性与特殊性。传统少林功夫技击法,并非以刚猛暴烈为特点,它的技击原理是以柔克刚,手法与身法相合,内外相随,六合归一。在技击中对方的劲与我的劲相互接触时,即产生了合劲击打的效果,也就是我自身的心意济动、以意领气、以气催力,上下、左右、前后形成的合劲(即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手与脚、肘与膝、肩与胯的六合),此谓自身之六合。再者对方进攻刚一触动时,我随即应招,这就形成敌我双方的合劲。而敌我之合又可分为意合、形合、劲合,此谓敌我之六合。  相似文献   

16.
五形功具体包括了“混元内劲虎形桩”.“混元内劲太极桩”和强化内劲的五形功法。其以松静自然为法。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神兼备,以不求而至为功,在意不在力,久炼自生内劲。  相似文献   

17.
周建勇 《武当》2005,(11):33-33
少林金刚门私房秘技——金刚踔腿功,属于外练硬功型技艺,练的是阳刚之劲,不需要配合内功修炼,是一种简单易学,有实效的腿功。不论是谁只要肯下苦功,人人都会成功。踔腿功在本门已秘传几百年了,它具有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功法,同时也是一种隐蔽性极强的低腿与暗腿技法。  相似文献   

18.
潘霜喜 《精武》2009,(2):42-43
少林劲道是少林拳柔极至刚的终极表现。少林劲道有四面大劲、八面小劲,恩师朱天喜传授的少林劲道是发劲的练习与应用方法。亦是如何将自身的拙力化开,在刹那间爆发出强大杀伤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冯志强 《精武》2006,(8):14-16
丹田混元气是先天之气,是包括太极拳在内的内家拳术之根本。如果不练好先天的丹田混元气,单凭后天之气和体力,是不可能真正练好太极拳的。太极混元内功是修炼太极内气、培养太极内劲、增强太极内功的功法,既是练好太极拳的入门基础功法,也是使  相似文献   

20.
张方 《精武》2010,(11):64-65
由外家转内家需换劲,即黄百家所云:“张三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所谓“复从而翻之”,是说把外家的筋骨之力转为内劲也。然内家拳修炼的不同阶段,仍需换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