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2 毫秒
1.
"右文说"源流、价值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文说”是一种从声旁推测字的意义的注释方法,它的因“声”求“义”使人们看到形声字的声旁除了标音之外,还可以为字义的解释和来源作出提示,为字的形、声、义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但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大多忽视了这一点,本文拟从该角度对“右文说”的价值作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司肖"(CIS)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模式,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实施司肖战略有重要意义。运用司肖战略重新规划建设班级形象,必须以管理育人为核心目标,创建合理高效的高校班级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有人认为姓氏写"肖"字是社会用字混乱现象,是随意简化、换字而造成的似是而非的姓氏,应该加以改正。在此笔者谈些不同的意见。不可否认,"萧"与"肖"二字素无瓜葛,字形字义都不同:"萧"的本义是一种香草,即艾蒿。《说文解字》:"萧,艾蒿也。""萧"在古代还通"肃",意为庄严、恭谨。另外,"萧"还是个大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如南朝有梁武帝萧衍。"蕭"的简化字是"萧",不是"肖"。"肖"的本义是"相似、相像",《说文解字》:"肖,骨肉相似也。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历史  相似文献   

4.
一、引论宋人王子韶创“右文说”,认为“古之字、,皆从右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此后,王观国、戴侗、黄生等人都支持这一说法。至清代小学大倡,认声音通训诂,右文说又得到进一发展,但颇有过激偏颇之词。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出“凡从某之字多有某某义”,“凡从某之字皆有某某义”。前一说近乎事实,后一说则过于武断。黄承吉在《字义起于右旁之声说》中则说:“谐声之字其右旁之声必兼有义,而义皆起于声。凡字之以某为  相似文献   

5.
"右文说"理论不单单是训诂学领域的研究内容,它还是文字学需要予以关注,深入探索的问题。很多训诂学著作引用"右文说",细致地探究"右文说"对于训诂学的借鉴之处,但是对于它在文字学领域的研究优势却没有充分明确的认识。本文将围绕语言和文字的关系,站在文字学的范畴着重分析"右文说"对于汉字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右文说"理论自出现之初便一直是训诂学界的关注热点,它是对早期不合理声训的修正,是以汉字的形体为关注点进行释义的理论,启发了后世训诂学者对因声求义的重视。但若是过于拘泥形体从而丢失声音这一客观线索,便会走入弃字音而重字形的流弊。从"右文"产生原因、发展及价值三方面来讨论"右文"之利弊,力求以客观视角看待"右文说"。  相似文献   

7.
论形声字的结构、功能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形声字一般可分为形旁和声旁两部分,形旁表示该字的义类,声旁指示它的读音。——一般文字学著作都是这样表述。自北宋王圣美倡“右文说”以来,对形声字声旁的表意功能的探讨也一直是文字学家所热衷谈论的话题。至于声旁的表音功能,民间固有“识字识半边”的口诀,现代学者又以统计的方法给以定量分析——至此,对形声字的形容似乎已告完善。  相似文献   

8.
"右文说"是我国宋代学者对汉字形声字"声中兼义"现象加以概括总结而形成的一个学说."右文说"之产生于宋代,既受到其前代字书<说文>、<释名>、<玉篇>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影响,同时也是与宋代学术风气的熏染分不开的.继承和发展"右文说",必须要建立在对"右文说"有彻底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方可使其成为汉字研究的一把利器.  相似文献   

9.
于虹 《文学教育(上)》2010,(12):126-126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其中形声字占85%以上。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构成。字是词的书写符号,是语言中词的音和义的最小载体,所以字义也往往与字的读音有关。这种现象在形声字中的反映,就是声符除了标声之外也往往兼有表意的功能。而声旁的表意功能,往往被我们忽视。  相似文献   

10.
梁波 《华章》2012,(20)
“右文说”主张声符表义,声符细致地隐含着字义的具体内容,本文就“右文说”的源流进行了略述.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说明,一是许慎《说文解字》对声符示意功能的分析;二是以《释名》为代表的声训方式;三是从杨泉《物理论》与顾野王《玉篇》求证;四是从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与王安石《字说》来论证.文章指出了“右文说”的文字学意义,从文字学角度阐发了“右文说”的学术价值和源流,同时还指出“右文说”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形声字世界上的文字有表(?)和表意的分别。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它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汉字构字的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几种(即六书),其中最多的是形声字(?)形声字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义范围,叫形旁(?)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声音范围,叫声旁。形声字形旁与声旁组合的位置是多种多样的(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外形内声、内形外声、形占一角),懂得形声字的造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汉字.但是,由于语音的演变,有些声旁不再代表这个字的实际读音了,靠声旁推断字音容易造成误读.另外,有些形旁也不能表义了,靠形旁也推不出字义来。这两点必须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纸笔测验方法探讨了中级水平留学生对部件熟悉的陌生形声字的语音提取特点。结果表明,字的类型、声旁位置和形旁可命名性影响中级水平留学生对部件熟悉的陌生形声字的语音提取,具体表现为:规则字的命名成绩好于不规则字;声旁在右的汉字命名成绩好于声旁在左的汉字,形旁不可命名的汉字命名成绩好于形旁可命名的汉字。当陌生形声字的形旁不可命名时,中级水平留学生对整字的命名更倾向于利用声旁信息;形声字声旁在右时,利用可单独命名的声旁命名整字的可能性更大;当形旁可命名时,声旁的语音线索与形旁的语音线索存在竞争。中级水平留学生对部件熟悉的陌生形声字语音提取主要采用"读声旁"、"读形旁"和"类比"三种策略,尤其以"读声旁"和"读形旁"等"读半边"策略为主。  相似文献   

13.
一、汉字声音的意义多年来,我们在传承中国汉字时,都是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入手。关于"音",只告知学生"这个字读作什么",从来不关注这个字为什么读这个音;关注"形",只告诉学生这个字怎么写,偶尔能够涉猎"这个字为什么这样写";关于"义",只告诉学生"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从来没有思考过汉字的读音本身也是有意义的。汉字中80%以上都是形声字,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形旁表义,声旁表音"。这就意味着,声旁与语义没有关系,汉语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据八十年代由国外传回之《天兄圣旨》史料,详尽证明肖朝贵降神传言,以图驾空洪秀全,对太平天国革命造成危害但他在起义之初曾立了几次战功.  相似文献   

15.
"右文说"的基本观点是:凡同声符就同义。本文将《说文》中所有从"真"得声的字集中讨论,以见"右文说"推演字义之法。  相似文献   

16.
"望文生义"是一种阅读心理现象,在文言文阅读中,学会望文生义,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效率。根据文言字词的形旁探求改字的本义,叫做"望形生义",根据文言字词的读音和声旁探求字词的意义,叫做"望音比义",而根据句子来推导反求文言字词的意义则可称为"观句求义"。望文生义不是瞎猜瞎想,而是运用训诂常识,建立语感,疏通文意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17.
惟妙与惟肖     
模仿的极致,是惟妙,而不是惟肖。 惟妙。一种减法,减去肤浅,减去累赘,减去繁复;  相似文献   

18.
正通假字古今字是指古时只有某一个字,后来为了把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来区别,造出了另一个或几个今字(多数以原来的字为声旁),让原来的字专门表示另一个或几个概念。如"要",本义是腰部的意思,后来因为"要"还表示其他意义,就在它左边加一个"月",用原来的"要"作声旁,形成了"腰"字,"要"和"腰"就是古今字。其他如"莫"和"暮"、"暴"和"曝"等,在课文注释中表示为"甲"同"乙"。通假字在形体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仅是声音上相  相似文献   

19.
“右文说”是我国宋代学者对汉字形声字“声中兼义”现象加以概括总结而形成的一个学说。“右文说”之产生干宋代,既受到其前代字书《说文》、《释名》、《玉篇》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影响,同时也是与宋代学术风气的熏染分不开的。继承和发展“右文说”,必须要建立在对“右文说”有彻底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方可使其成为汉字研究的一把利器。  相似文献   

20.
“右文说”存在着容易以偏概全以及束缚于字形两大缺陷。段玉裁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形声字符表音的特点,发挥自己的古音学特长,将传统的“右文说”改造成利用谐声偏旁系联同源词的利器。在《说文解字注》中,只要音近义通,不只声符相同的字可以系联到一起,就是声符不同但读音相近的形声字也可以系联到一起,运用右文说研究同源词取得了远远超出前人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