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范围涉及政府与高校权力的关系、财政经费、人事薪酬、招生入学等方面。借鉴德国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应该改革高等教育投入体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扩大高校自主权,调整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改革高校人事制度,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高校招生入学制度,保障高等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2.
如何培养全球化背景下的高质量人才是大学重要使命,也是全世界高等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重要问题。4月8—10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会、德国高校教学研究会和德国高等教育研究会主办的“大学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国际会议暨第二届中德高等教育论坛在浙江大学举行。中德多所知名高校代表和专家学者共40余人与会,围绕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就业能力培养、博士生教育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大学教师专业化与教学能力建设、学科专业建设与教学质量保证、高等教育国际化与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3.
在生存与发展的夹缝之间 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全面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德国因为世界杯足球赛的盛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然而,德国的大学却在为了求生存而苦苦挣扎,为了谋发展而洗心革面,这种种躁动皆湮没于足球的狂欢。想当初,全世界都在复制德国大学的洪堡模式,而如今,德国的高等教育究竟怎么了?选拔“精英大学”、联邦制改革、高校协定、大学征收学费、学位转制、高校自治、高等教育私有化等轰轰烈烈的举措,勾画出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图景,却宣告着德国高等教育的昔日辉煌不再。  相似文献   

4.
俞可 《上海教育》2007,(3A):40-44
2006年,德国因为世界杯足球赛的盛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然而,德国的大学却在为了求生存而苦苦挣扎,为了谋发展而洗心革面,这种种躁动皆湮没于足球的狂欢。想当初,全世界都在复制德国大学的洪堡模式,而如今,德国的高等教育究竟怎么了?选拔“精英大学”、联邦制改革、高校协定、大学征收学费、学位转制、高校自治、高等教育私有化等轰轰烈烈的举措,勾画出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图景,却宣告着德国高等教育的昔日辉煌不再。[编按]  相似文献   

5.
德大学生建议改革高等教育由德国康斯坦茨大学高校工作研究小组对1992至1993年度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表明,德国大学生普遍要求改革高校的学习内容,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改善学习条件,缩短学习年限。被调查的大学生中,80%的人认为高校改革势在必行。尤...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柏林大学的诞生曾创造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要求的德国大学制度模式,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其不适应性逐步凸现,为此,德国上下进行了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改革——卓越大学计划。当前,高校转型与发展已经成为事关我国高校自身存亡的战略抉择。本文从"卓越大学计划"切入,在制度层面对德国高等教育改革进行深入分析,以求为我国高校的转型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所有国家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可加强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还可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和竞争力。德国的大学历史悠久,经过多次变革与不断发展,教育水平从19世纪伊始一直处于世界前列。20世纪末德国的高校又开始了国际化的进程。国际化进程中的德国高校在学制、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改革,  相似文献   

8.
德国高等教育在过去的十年里不仅成功完成了学制改革,还在改革过程中保留了其教育的基本特色,成功实现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有机衔接。本文以德国美因茨大学的经济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为实例,在分析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对德国高校在学制改革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及结构模式特色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稳步、快速发展与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智库的贡献密不可分。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智库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高校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另一类是社会基金会成立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智库独立运作,依托高校,又与国家保持紧密联系,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应用和管理开展深入研究,打造跨学科、国际化合作平台,并建立数据库,以信息化方式辐射社会。  相似文献   

10.
唐柳 《复旦教育论坛》2022,20(6):96-104
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重要任务。放眼国际,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创建之初就迅猛发展,并逐渐成为德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柱。本文从新制度主义视角回看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发现举办应用科学大学并不是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首要举措,也并非当时最被看好的举措。其成功兼具偶然性和必然性,并经历了改革酝酿期、博弈运行期、规范发展期以及战略调整期。未被期待的德国应用科学大学能在制度博弈中脱颖而出,得益于以制度改革积极回应社会诉求、以错位发展将特色转化为优势、以规模速增自成体系、拥有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目前国内外对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现状, 以及现阶段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个方面对新形势下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适应性问题进行综述, 旨在立足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 准确把脉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现状, 以求找准方向, 努力为进一步完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服务。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刍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普遍经验。高职教育在我国才刚刚起步,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对高职教育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培养目标、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教育的发展。目前在中国已受到广泛置疑的教育收费问题,则是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财政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不协调导致基础教育收费不合理,其根本治理应聚焦体制改革的协调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平行式推进,能减少财政与教育体制改革的不协调成本。要注重提高县级财政支持基础教育的能力和保障程度,完善基础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4.
招生选拔过程对高等教育的公平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以中国和美国为例进行对比,不同的招生选拔模式,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考生和高校明确定位;在以分数为标准的录取原则上,补充其他考察条件;加强高校对学生经济资助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我省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历史状况怎样 ?现在的现状如何 ?这是研究云南高等教育结构体系调整改革应该考虑的问题。我省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调整改革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现状是不合理的 ,存在问题不少。所以我省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调整改革 ,既要依据历史发展的经验 ,又要从实际出发 ,既要依据国际标准 ,又要借鉴国内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 ,从而建立起我省与国际教育标准接轨的、有中国特色的 ,合理、先进的云南高等教育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成人高等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成人发展特性,对成人高等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的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外高等教育改革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要借鉴国外高等教育改革的经验,注意密切高等教育与产业界及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使高等教育进一步向大众化和普及化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将由单一职能和类型向多元化扩展,改革高等教育的投入体制;加强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改革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注重人文及宽广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实践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改革产物与推动力量是对我国20年高等教育评估实践的基本判断。制度缺陷以及利益冲突导致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实践存在着行政行为化、社会中介评估机构的合法性等问题。评估的科学定位、评估体系的构建以及评估文化的培育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实践积极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前景是方兴未艾,一级学科评估、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项目的评估成为高等教育评估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外部制度环境建设与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既需要内部制度安排作支撑,更需要外部制度环境作保障。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不成熟性、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体制不顺等外部制度环境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大对外部制度环境的改造和优化,建立健全成人高等教育法律法规,“重构”政府在市场经济和法制框架下的行为,理顺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机构,加快要素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是成人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20.
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求我国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职业院校必须进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1)改革职业教育宏观行政管理体制,实施“管理体制改造工程”;(2)从宏观上完善管理制度,实施“管理制度建设工程”;(3)建立“两级管理,重心在系”的管理体制;(4)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促进多元办学格局的形成;(5)探索建立现代学校产权与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