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明确规定:“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特别是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法律化、制度化。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相似文献   

2.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点这次修宪不仅涉及条款多,而且内容极为重要,涉及到国家的指导思想、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治国方略等重大问题。这次修宪不仅是对改革开放二十年新成果、新经验的肯定,同时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为党的“十五’大确立的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3.
3月15日,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了案》。本刊记者为此走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国祥同志。记:为什么这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要对宪法进行修改?张:刚刚闭幕的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大会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这次大会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也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对于我们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宪法是规定国家…  相似文献   

4.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按照宪法规定,对宪法的修改,应由人大常委会或1/5以上的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2/3以上的多数通过。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诞生,以宪法的方式确立了我国基本的宪政制度,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1954年宪法的一些基本内容和重要原则,为后来宪法和宪政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九五五年来到了。我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进入第三个年度了。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极其重要的一年;也是全国人民为了保障和平建设,为了最后完成人民解放事业,将继续为解放台湾而坚决奋斗的一年。在这样一个重要年度的开始,我们谨向全省小学教育工作者致热诚的祝贺,并预祝大家能够随同整个国家建设的步伐努力前进。过去一年中,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全省小学教师,通过总路线、宪法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有关文件的学习以及各地小学教师代表会议的召开,一般都提高了社会主义觉悟,明确了小学教育必须为总任务服务的努力方向,加强了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曾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讲话中强调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我国宪法的两大基本原则。《宪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 :“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7.
担负着重大历史使命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胜利闭幕了。会议一致通过了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创建初步基础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通过了保证一九五五年度建设计划实现的国家预算,通过了对我国国防事业具有极重大意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通过了实现我国人民几千年梦想的“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会议还通过了关於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案审查意见,通过了关於授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单行法规的决议,通过了关於撤销热河省、西康省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的决议,通过了  相似文献   

8.
所谓三个至上就是指司法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这是2007年12月26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对我国司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三个至上理论既是对我国具体国情的科学总结,也是民主法治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它的提出既有着客观的社会背景也有着深厚的法理基础。在三个至上中,党的事业至上是核心,人民事业至上是根本归宿,宪法法律至上是保障,三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9.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新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大法,是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的权威,关系到我国政治的安定、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为了保障宪法全面地付诸实施,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宪法的最高权威,坚决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  相似文献   

10.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大力推广普通话,是关系到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进步的大事;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必不可少的措施。教育部于去年三月召开了全国学校推广普通话工作会议;去年年底,教育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等十五个单位又联合提出“大家都来说普通话”的倡议。我们要积极响应这一倡议,贯彻教育部推普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方针,切实抓好推普工作。为此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最强的法律效力。作为法之源泉,我国宪法乃九鼎重器,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在党治国理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以下简称"2018年宪法修正案"),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载入其中,并就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根本法的形式给出了答案,精准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高度契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国情,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全国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又将这一治国方略作为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载入了国家根本大法 ,在20世纪最后一年即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在宪法中确立这一治国方略 ,不仅有着鲜明的象征意义 ,更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依法治国不是从来就有的 ,而是一种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相当发达的社会文化共存亡、同兴衰的社会现象。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 ,保证国家各项…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北京第三十五中学王佐1、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既是中国宪政运动历史发展走向的必然结果,又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同时还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领袖斯大林关于中国制宪问题建议发挥重要作用的结果。因此,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是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而产生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15.
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开创跨世纪教育发展的新局面朱开轩十五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展示...  相似文献   

16.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我国1988年修改后的宪法,已经确定了它的合法地位;这次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最新的修改,更是确认了非公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我认为这是从我国仍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实际出发的正确决策,也是符合我国人民利益需要的决策,是深谋远虑的决策。这其间的道理并不复杂。因为我国经济这20来年虽有较大发展,但并不平衡、全面。例如内陆经济与沿海相比,就有较大的差距;我国交通、能源和为人民生活服务的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就相当滞后;广大农村,更是落后于城镇。作为一个人口众…  相似文献   

17.
一、是什么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概括地说,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其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二、为什么首先,在我国,一切国家机关都  相似文献   

18.
一、依法治国与司法公正的含义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 ,第一次明确而完整的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基本含义是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段话说明了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客体是国家事…  相似文献   

19.
叶剑英为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与完善尤其是为我国宪法的创制作出了贡献。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出台后,叶剑英一直关注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与完善,特别是在十年动乱中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了严重破坏,针对这个教训,叶剑英强调,一个国家非有法律和制度不可。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叶剑英作了(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并主持通过了1978年宪法。由于形势的发展变化,1980年9月,叶剑英主持召开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正式开始对1978年宪法进行全面修改。并于1982年12月通过了新宪法。他说:这部宪法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新…  相似文献   

20.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将这一治国方略予以认可和保障,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行动准则。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必然要求健全教育法制,实行依法治校。所谓依法治校,就是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采取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及其他合乎法律规定的手段来治理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