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阀配流水压轴向柱塞泵进行运动学分析,给出了柱塞相对于缸体和柱塞相对于斜盘的运动分析表达式及仿真曲线。  相似文献   

2.
阀控式液压电梯系统作为机械与液压的耦合体,振动现象不可避免.然而液压电梯的振动经常被忽略,本文针对液压电梯系统,通过建立两自由度的振动模型,分析了液压电梯轿厢的振动响应特性,综合考虑了惯性力和油液脉动力对轿厢振动位移与振动加速度的影响.在分析惯性力对轿厢振动响应影响时,主要考虑了不同载荷变化以及不同的速度曲线轿厢的振动情况;以油液脉动力作为外部激振力时,分析了不同固有频率的激振力对液压系统轿厢振动响应情况.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为解决液压电梯振动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轴向柱塞泵配流盘的过渡区是影响轴向柱塞泵噪声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过渡区设计方法,旨在降低轴向柱塞泵的噪声。创新点:1.该方法设计的过渡区结构,使得柱塞腔与配流盘腰形槽之间的通流面积完全匹配柱塞腔预升压与预降压所需求的面积;2.优化倒灌流量在倒灌区间内的分配。方法:1.计算柱塞腔预升压与预降压所需求的柱塞腔与配流盘腰形槽之间的通流面积;2.将柱塞腔倒灌流量平均分配到倒灌区间内,从而降低倒灌流量的峰值。结论:1.该设计显著地降低了柱塞腔压力的正超调量和负超调量;2.减小了轴向柱塞泵出口流量脉动的幅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转位角对串联泵出口流量脉动的影响,揭示转位角对流量脉动的影响机理,获得最佳转位角以减小流量脉动,以及探索转位角对工况的敏感性。方法:1.建立基于单柱塞腔模型的单柱塞泵模型,求解其出口流量脉动特性;2.研究不同转位角下串联泵的出口流量脉动,优选转位角;3.对比不同转位角下出口流量脉动对工况的敏感性。结论:1.对于单个转子使用九柱塞的串联式轴向柱塞泵,最佳转位角是20°,因该角度可消除流量脉动在奇数阶次下的幅值;2.在大范围工况下,转位角为20°时可减小约50%的流量脉动。  相似文献   

5.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含油污水田注是保持地层压力、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工艺措施之一。目前.油田注水设备主要包括离心式注水泵和往复式注水泵两大类。对于地层压力较高、渗透率较低的油层通常采用高压往复式柱塞泵进行注水。由于高压柱塞泵的排出压力高,各部件在运行过程中承受的负荷大,导致柱塞泵故障率高、泵的运行效率大大降低、材料消耗严重超支。通过现场调查统计分析。得出导致柱塞泵故障率高的主要原因是:柱塞总成的密封效果差,引起盘根刺漏严重。结合柱塞泵的运行情况以及柱塞总成在柱塞泵运行中的规律,对柱塞总成内密封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连续血液净化系统的流量平衡问题,研制了精密柱塞式医用计量泵,通过严格控制实时输出流量和总流量,实现系统的流量平衡。设计了基于氧化锆陶瓷的径向柱塞泵,并进行物理模型建立和结构参数分析。对径向柱塞泵系统进行了流量特性分析和液压系统仿真分析,得出柱塞泵的最优设计参数和系统的最佳运行状态。根据仿真结果设计制作了陶瓷径向柱塞泵试验样机,对样机的流量特性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显示,柱塞泵最佳运行状态在电动机转速120 r/min左右,且能满足最大流量10 L/h的总体要求。同时,出口流量具有较高稳定性和重复精度,流量指标满足相关医疗器械的设计和使用标准,能够在连续血液净化系统中实现系统流量平衡。  相似文献   

7.
针对液压消音器的内部流场脉动来源进行分析,为液压消音器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系统的阻抗特性与压力传递特性的关系进行讨论,确定了液压消音器结构设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由于液压行业对高速重载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轴向柱塞泵中存在的润滑与泄漏的矛盾也越发明显。针对传统轴向柱塞泵中因结构产生的倾斜力、低功率密度、恶劣的摩擦副工况、较大的流量脉动等限制,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具有内力平衡、功率密度高、无纯粹的滑动摩擦副且工况优秀、能消除结构性流量脉动等优点的二维活塞泵,并通过对其工作原理的详细分析,探讨其具有上述优点的理论依据。创新点:1.提出二维活塞泵;该泵利用二维运动转换机构中活塞部件的二维运动,同时实现了吸排油功能和配流功能,提高了集成化;通过其活塞旋转1周可以使泵吸排油4次的结构设计,提高了功率密度;轴向与轴向对称的独特结构布局,实现了内力平衡,消除了传统轴向柱塞泵中无法消除的倾覆力偶;相对于传统轴向柱塞泵,吸排油与配流功能的集成减少了摩擦副的数量,且消除了纯粹的滑动摩擦副,打破了PV值的限制,意味着二维活塞泵有着实现更大流量压力分布的潜力。2.提出二维活塞泵运动转换机构中的锥滚子-凸轮接触结构,优化二维活塞泵运动转换机构的受力条件;3.建立二维活塞泵运动转换机构中锥滚子-凸轮接触副的通用型数学模型,通过运动学分析建立精确的凸轮表面模型(即二维活塞泵的运动学模型),为二维锥滚轮活塞泵的结构设计和进一步的静、动力学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4.消除结构性流量脉动。方法:1.通过对二维活塞泵结构与工作原理的理论分析,讨论其相对于传统轴向柱塞泵所具有的优点。2.通过跑合实验,验证锥滚子-凸轮接触结构具有的受力条件。3.通过运动学分析与空间几何关系变换推导,得到运动转换机构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接触副的通用数学模型。4.通过实验曲线与理论曲线的对比,验证接触副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与二维活塞泵所具有的消除结构流量脉动的潜力。5.通过滤波处理与模拟仿真,验证二维活塞泵能否消除结构性流量脉动。结论:1.二维活塞泵具有功能集成化高、内力平衡、功率密度高、无纯粹的滑动摩擦副且能消除流量脉动的优点。2.运动转换机构中锥滚子-凸轮接触结构具有更好的受力条件。3.建立的接触副数学模型可以指导二维活塞泵中运动转换机构的加工,且对二维活塞泵进一步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4.二维活塞泵能消除结构性流量脉动。  相似文献   

9.
泵输出的周期性脉动流体的压力脉动,是引起流体谐振、激励管路振动和噪声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振动造成的故障,人们从两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研究开发高性能滤波器,消除和抑制脉动压力幅值;二是合理设计管路结构参数,避免流体谐振.两者均需计算不同结构参数和频率下的脉动压力,了解其幅频特性。本文采用刚度矩阵法,对管路各子系统耦合,求解管路系统压力分布,并进行了仿真与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内曲线液压马达在重载工况下凸轮环与滚子接触产生的弹性变形,改变了预设的运行轨迹,使得马达产生较大的转速转矩脉动。本文提出一种凸轮环变形预补偿的优化设计方法,在设计阶段耦合弹性变形的影响,以降低马达在实际工作时的脉动,从而提高马达的稳定性。创新点:1.通过赫兹接触理论和马达结构的受力分析,建立凸轮环弹性变形非均匀分布的计算方法;2.建立凸轮环弹性变形预补偿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方法:1.通过理论推导建立凸轮环非均匀弹性变形与工作压力之间的直接关系,基于此提出凸轮环弹性变形预补偿的设计方法,并给出完整的流程与计算方法。2.通过仿真模拟,对凸轮环变形计算进行验证,初步证明所提方法的正确性。3.通过实验验证,对在不同工况下,马达的脉动率进行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论:1.提出凸轮环变形预补偿优化设计方法,包括初始的整体补偿和二次局部补偿。2.在对马达进行详细运动学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凸轮环变形的计算过程,并用有限元仿真方法进行实例验证。3.脉动降低率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45 MPa工作压力下可以实现40%的高脉动降低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推导了倾斜柱塞泵运行参数ρ随科盘倾角Φ变化的函数关系式,用此函数关系进行倾斜柱塞系的设计计算,比用传统的函数ρ=f(α)要简单,且比较精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目前的道面承载力评价需要在航班结束后进行,存在难以找到合适时间进行测试和模拟加载的缺陷。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飞机滑行过程中道面的振动响应,建立道面振动基频与承载力的关系,以实现飞机运行情况下道面承载力评价。创新点:1.根据飞机的真实运营情况,考虑升力的影响,确定了飞机的随机动荷载;2.分析了道面全宽度及11 m深度内的振动响应,确定了振动响应变化规律以及对振动基频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方法:1.通过理论推导,建立飞机-道面系统平衡方程;考虑升力的作用,并结合边界条件,求解飞机的动荷载。2.通过仿真模拟,分析了全部道面范围内振动基频的变化规律及道面远端振动基频的影响因素。3.通过现场测试,验证测试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论:1.当飞机的滑行速度超过15 m/s时,在升力的影响下,飞机的随机动荷载随着飞机滑行速度的增加持续下降;当飞机的滑行速度固定时,随着道面平整度变差,动荷载增大。2.沿横断面方向,道面中心处的振动基频仅比远端大2%;从面层至土基,振动基频不变,仅振幅逐渐减小。3.土基动回弹模量对道面远端振动基频的影响最为显著,可达43%左右,其次是面层厚度与基层厚度,而面层弹性模量与基层回弹模量对振动基频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3.
缸体旋转式液压轴向柱塞泵的配流结构设计合理与否是影响该泵工作噪声和发热以及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围绕典型缸体旋转式轴向柱塞泵配流过程中产生的压力瞬变和流量脉动以及配流噪声产生的机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采用在高低压腰形槽的始端设置具有两种宽度夹角的双级三角阻尼槽、阻尼孔配阻尼槽以及多槽结构等设计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优化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4.
教一门课几年,只要肯思考,创新,总会有不少的收获。现将我上液压课几年来的一些做法简单叙述如下: 1.简化图形:方向阀、压力阀、流量阀等元件在讲述它们的工作原理时可以不同程度地简化成草图,突出主要轮廓,有的剖面线可以除掉,有的部分辅以彩色粉笔,表达意思即可,使图干净清晰,作图简化。 2.画出过程图:如轴向柱塞泵的伺服变量机构、压力补偿变量机构、转阀,或一般的如方向阀、压力阀、流量阀等都有几个不同的过程或不同的状态,将每个过程每个状态全部都用图形表示出来,比较一下,就容易分析理解了。 3.根据视图画直观图:如轴向柱塞泵,画出斜盘、缸体、柱塞、配油盘等的直观图的草图,较易分析理解。 4.公式理论图形化:齿轮泵排量式中的πD、h,定量叶片泵排量式中的π((R~2-r~2)及(R-r)/COSθ、变量叶片泵排量式中的2e、πD等的含义,文字叙述难以理解,画图一分析就出来了。为了分析的方便,补充画图有时还要费点脑筋。有的如轴向柱塞泵排量式在原图上比较容易看出来。再如,液压缸换向过程换向“死点”概念,不画出缸、阀等图来分析一番,确实不行。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为解决传递函数法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PS)仿真建模中的局限性,运用仿真软件AMESim建立了机液耦合的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HPS系统中扭杆刚度、液压缸活塞直径、系统供油量三者对齿条位移动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扭杆刚度对系统的动态响应影响不大,而增大液压缸活塞直径和系统供油量对其影响较大。仿真结果为HPS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管道减振技术中的孔板压力降公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石油、化工等工矿企业,广泛使用管道输送流体.在一定压力和流速的作用下,这些管道壁上均会产生流体压力.当脉动的气流沿管道输送时,遇到弯头、异径管、盲板、气阀等元件时将产生激振力,受此激振力的作用,管道将会产生振动.压力脉动是引起管道及其附属设备振动的主要原因.而压力脉动是由于气流的脉动引起的,所以,控制压力脉动主要是消减气流的脉动.本文通过流体力学的柏努利公式推导出加孔板后的压力降公式.  相似文献   

17.
工程模拟器通过建模与仿真技术,为工程师和飞行员提供了一台具有运动感觉及高逼真度模拟飞行环境的试验平台。为了支持控制律设计及适航验证试验,必须集成高保真且符合需求的机载系统仿真模型,从而提高工程模拟器的置信度。液压系统作为源系统,为飞机多个用户提供液压源,其模型精度直接影响模拟器性能。基于工程模拟器环境提出了液压系统仿真模型开发、测试及应用方法,为开发适用于模拟器的液压系统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工况及技术参数设计了液压原理图,通过AMESim的液压库、平面机械库,信号库的选用,搭建一个仿真模型草图.分析了系统参数速度和压力特性,观察液压港口机械升降回路的油缸输出位移、速度变化.通过调节给定的信号参数和调整元件参数,优化回路工作性能,以达到液压系统最佳的动态性能状态.  相似文献   

19.
轴向柱塞泵在使用中,经常出现配流副的早期磨损和"烧盘"现象,直接导致轴向柱塞泵磨损失效.通过对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润滑油膜厚度的实验研究和综合分析,得出配流副磨损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油液中的污染物造成的,提出改善配流副工作性能、延长轴向柱塞泵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引入AR功率谱研究液压马达驱动机械偏心和差动液压缸两种激振模式砌块成型机的振动特征,探讨砌块成型机工作参数优化的新方法.实验中,采集系统振动加速度信号,建立基于时间序列的AR功率模型,并比较分析不同工作参数下的AR功率谱特征.结果表明:液压马达驱动机械偏心激振模式对压力参数较流量参数敏感;而差动液压缸激振模式对压力和流量参数的敏感程度都高于机械偏心激振模式,由此获得了不同激振模式下的最佳工作参数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