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临床表型-基因型关联分析筛查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候选基因,确定其分子遗传病因。创新点:成功应用临床表型-基因型关联分析鉴定LCA家系致病基因,并发现新的RDH1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方法:收集一个中国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三代LCA家系,详细分析该家系眼部表型特征(图1和表1),经临床表型-基因型关联分析确定RDH12为候选基因。Sanger测序发现新的RDH1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图2),目标序列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排除其他已知LCA相关基因(表2)。该家系成员基因型显示完整的共分离(图3),同时在600例普通人群中未发现该突变。结论:RDH1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可能为该LCA家系的致病基因,临床表型-基因型关联分析在LCA分子遗传学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ZNF533、DOCK4和IMMP2L在大脑发育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孤独症研究的候选基因。高加索人群的研究结果发现,ZNF533、DOCK4和IMMP2L基因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孤独症高度相关。为了探讨上述位点是否与中国孤独症发生相关,我们开展了东北汉族孤独症的核心家系研究。创新要点:孤独症候选基因多态位点的研究结果通常很难得到重复。本研究首次在中国东北汉族人群中验证了与高加索人群孤独症密切相关的候选位点。这一结果对孤独症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方法:利用SNaPshot的方法,检测了中国东北汉族370个核心家系中ZNF533(rs11885327、rs1964081)、DOCK4(rs2217262)和IMMP2L(rs12537269、rs1528039)的分布情况,利用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分析了这些多态位点与孤独症发生的相关性。重要结论:ZNF533和DOCK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孤独症发生存在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RNA序列同源的人染色体外环状DNA(eccDNA)序列.创新点:首次从HCV阴性者eccDNA中检测到HCV 5’-非编码区(5’-NCR)基因组RNA序列,验证了我们的假设: HCV同源DNA序列存在于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的eccDNA组分中.方法:用分离的eccDNA进行HCV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PCR),采用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搜索分析软件(BLASTn)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并检测其甲基化模式.结论:实验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假设:即部分HCV 5’-NCR基因组RNA序列存在于外周血单核细胞的eccDNA组分.同时,甲基化分析结果显示了个体间的甲基化模式所代表的受遗传调控的表观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mi R-718和早期生长反应蛋白3(EGR3)在肝癌细胞系Hep G2及SMMC-7721中对细胞恶性行为的作用。创新点:首次在肝癌细胞系Hep G2和SMMC-7721中发现miR-718作为抑癌基因及EGR3作为促癌基因起到调控肿瘤恶性行为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构建mi R-718和EGR3的过表达及敲降质粒,并采用实时定量PCR(q RT-PCR)方法验证质粒有效性;采用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肝癌细胞系HepG 2和SMMC-7721的生长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肝癌细胞系Hep G2和SMMC-7721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荧光报告载体实验验证miR-718的靶基因;采用qR 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论:mi R-718在肝癌细胞系HepG 2和SMMC-7721中起到抑癌基因的作用;EGR3在肝癌细胞系Hep G2和SMMC-7721中起到促癌基因的作用;miR-718是通过靶定EGR3 m RNA 3'UTR下调EGR3的表达起到抑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猪PIT-1基因多态性及其对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旨在寻找改良猪生长性能的分子标记。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猪PIT-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猪PIT-1基因的Rsa I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其中,杜洛克猪未检测到AA型,BB基因型频率高于AB型,等位基因B频率高于等位基因A,SNP处于低度多态(PIC0.25);淮猪新品系未检测到BB型,AA基因型频率高于AB型,等位基因A频率高于等位基因B,SNP处于低度多态(PIC0.25);杜洛克猪×淮猪新品系未检测到BB型,AB基因型频率高于AA型,等位基因A频率高于等位基因B,SNP处于中度多态(0.25PIC0.5)。关联分析表明,PIT-1基因型对猪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的遗传效应都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杜洛克猪、淮猪新品系、杜洛克猪×淮猪新品系PIT-1基因Rsa I酶位点都存在多态性,但PIT-1基因对猪生长性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alpain-10基因(CAPN-10)单核苷酸多态性SNP19与2型糖尿病(T2DM)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从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别扩增Calpain-10基因第三个内含子包含SNP19多态性的DNA片断。将其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在紫外分析仪下观察结果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发现T2DM患者出现1-2条区带,而正常人则没有出现相应区带。结论:提示Calpain-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19可能直接或间接与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DNA条形码在水螨类群中的可行性,测定6种水螨9个样本的COⅠ基因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我国的4种水螨11条序列,合计10种水螨20条序列.在GenBank和BOLD Systems数据库中对9条序列进行比对和分子鉴定;采用DAMBE软件对20条序列进行碱基饱和度分析;MEGA7.0软件进行碱基序列分析,遗传距离分析以及NJ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显示:9条序列在GenBank和BOLD中均未能通过分子数据鉴定到具体的种类;20条序列中的A+T含量为66.4%,表现出明显的A-T偏好性,与节肢动物线粒体碱基组成基本相符;碱基替换成线性关系,未达到饱和状态,可用于后续分析;种内最大遗传距离(0.012)小于种间的最小遗传距离(0.158),存在着明显的条形码间隔;在系统发育树中,同一物种的个体均能聚成一支.研究表明基于COⅠ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在种级阶元上对水螨物种进行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亚铁螯合酶(FECH)基因突变检测和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确诊疾病,分析中国人群中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EPP)的基因谱。创新点:通过FECH基因检测和多态性分析可精准诊断EPP这一罕见病,可减少漏诊误诊。另外,本研究扩充了中国EPP患者FECH基因突变谱。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疑似EPP患者两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FECH基因和5-氨基酮戊酸合成酶(ALAS2)基因并进行测序,同时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网站中比对基因突变情况,并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其血浆中荧光激发峰值;检测血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浓度;临床评估皮肤对日光的光敏性。并对1名患者的FECH基因突变和SNP进行家系分析。结论:患者A的FECH基因cD NA中第973位碱基A缺失,造成病人的氨基酸序列从324位后发生框移突变;患者B的FECH基因cD NA中第1232位GT突变,造成病人411位的半胱氨酸转变为苯丙氨酸(图3)。结合两例患者皮肤光敏性损害(图1)、游离原卟啉增高、血浆荧光激发峰值在630~634 nm处出现(图2)和ALAS2基因未突变的特征,明确诊断为EPP。同时发现多个核苷酸突变,包括c.798 CG、c.921 AG、IVS1-23 CT、IVS3+23 AG、IVS9+35 CT和IVS3-48 TC(表1)。本研究通过基因鉴定和SNP分析,结合临床特征可精准诊断EPP这一罕见病,并扩充了中国EPP患者FECH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查苯丙酮尿症(PKU)患者PAH基因外显子7遗传复合体突变的特点和检测.方法:采用PCR-SSCP和PCR产物序列分析法对103个家系进行基因分析.结果:发现一例患者为PAH基因外显子7 R243Q和G 257V突变的遗传复合体.结论:G257V突变发生较少见,尤其是R243Q和G257V复合体值得跟踪调查,探讨其发生是否与人群和地域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奶牛CD4基因选择性剪接,为研究CD4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打下基础。方法:采集奶牛尾静脉血,提取血液总RNA后反转录成cDNA。通过反转录PCR扩增和测序,以鉴定CD4基因剪接体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奶牛CD4基因外显子8处存在缺失,扩增的两种CD4mRNA序列长度相差122bp(整个外显子8缺失)。另外,在牛CD4基因外显子8处检测到1个碱基突变(C/A)。结论:奶牛CD4基因发现两种相差外显子8的剪接体,并检测到1个SNP。  相似文献   

11.
据2011年11月1日《新民晚报》消息,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近日在《自然·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论文,揭示了染色体p12和12q4.2区段内的基因与精神分裂症发病之间的相关性,阐明了该病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发生的遗传机制。科学家在10年时间内对375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468名正常人进行了SNP基因芯片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又  相似文献   

12.
中美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证明了人们以前的推断:现代汉族人和现代藏族人拥有共同的祖先。 由中国复旦大学、云南大学以及美国德州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十多位科学家合作进行的这一研究,通过对中国22个省市的汉族人群、以及云南、西藏、青海等地的藏族人群的男性Y染色体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汉族人群和藏族人群具有共同的特异性Y染色体类型,而这种特异性Y染色体的类型在世界其他人群中很少见。 这项研究的主要负责人、复旦大学的金力教授说:“这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充分说明了现代汉族人和现代藏族人的祖先属于同一起源。” Y染色体是由父系遗传的一种性染色体,由于在人类遗传过程中不会出现重组,因此能稳定而丰富地都记录人类遗传信息,研究它能直接揭示人类的起源和演化的过程。 八十年代初,科学家曾通过对血型、蛋白质等多种遗传标记的研究,发现现代汉族人和现代藏族人在遗传学上十分相近,从而推断现代汉族人和现代藏族人的祖先应属同一起源。 (《人民政协报》2000年11月22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埃及水牛生长性状的关联性。创新点:发现IGF1基因多态性对埃及水牛的生长性状、血液生化指标和基因表达有显著影响,并为埃及水牛的选育提供重要的分子遗传标记。方法:以200头埃及水牛为试验对象,对其IGF1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生长性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论:在水牛IGF1基因多态性分析中,发现两个新的SNP位点(G64A和G280A)分别分布在外显子1和外显子4的非编码区。不同基因型的统计分析表明,G64A和G280A位点的GG基因型水牛个体分别在3~6月龄和6~9月龄的体重(BW)和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这两个SNPs位点的组合基因型产生了三种单倍体GG/GG、AG/AG和AA/AA。在3~12月龄的水牛个体中,单倍体基因型与BW和ADG存在显著关联(P0.0001)。纯合的GG/GG单倍体基因型水牛生长性能优于其他水牛。两个SNP位点与半腱肌中IGF1和IGF1R的mRNA水平以及IGF1血清浓度水平相关。此外,GG/GG单倍体水牛表现出较高的mRNA和血清浓度水平。综上所述,这两种SNP位点G64A和G280A可作为埃及水牛生长性状选育的重要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MARVELD2在中国非综合征耳聋(NSHL)人群中的突变频谱和突变频率。创新点:发现MARVELD2突变频谱具有明显种族特异性。中国NSHL人群中的突变位点及频率不同于已报道的其他人群,并首次筛选到新致聋候选突变MARVELD2 c.730GA。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释MARVELD2在NSHL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83例NSHL患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涉及9对引物覆盖MARVELD2基因编码区,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Sanger测序。测序结果与参考序列比对,获得的MARVELD2变异位点通过正常人群频率比较、氨基酸保守性分析、氨基酸性质分析、SIFT和PolyPhen有害性预测及蛋白结构功能预测分析等进一步筛选得到耳聋候选突变位点。结论:中国NSHL人群的MARVELD2突变位点与巴基斯坦人群,以及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捷克罗马人群不同,具有明显的种族特异性。本研究在283个NSHL病例中共鉴定了11个变异位点。其中,c.730GA突变可能影响MARVELD2蛋白的正常功能,与NSHL致病有较高的相关性,是一个候选致聋突变。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对1个Axenfeld-Rieger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进行研究,探索Axenfeld-Rieger综合征发病的遗传机制。研究方法:对该Axenfeld-Rieger综合征家系进行全面临床检查,对家系成员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ITX2基因和FOXC1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相邻内含子,对其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并对PITX2基因第5个外显子进行克隆测序。选取10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PCR扩增PITX2基因第5个外显子并进行直接测序。应用SWISS-MODEL软件对野生型和突变型的PITX2蛋白同源域进行建模分析。重要结论:该Axenfeld-Rieger综合征家系的眼部表型多样,但是各患者的全身系统异常却呈现一致性(见图2;表1)。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他患者均具有PITX2基因杂合突变c.198_201delins TTTCT(p.M66Ifs*133)。尽管PITX2基因突变引起Axenfeld-Rieger综合征已经被广泛证实,但是PITX2基因缺失/插入移码突变引起的Axenfeld-Rieger综合征仅被报道过一次,我们的研究首次在中国人群中揭示了这种罕见的突变方式。  相似文献   

16.
该文就农杆菌介导的vbp基因遗传转化调控机理进行研究。方法一:分析vpb1基因启动子序列;方法二:对探测载体中vpb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进行验证;方法三:设计vbpl基因启动子序列突变位点。结果:(1)基于荧光蛋白表达情况来看,在pRSET-A质粒中的vbpl基因启动子能够将荧光基因的表达予以正常启动。(2)能够正确构建pRSET-m1突变质粒,vbp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会随着SigmaA结合位点的去除而降低。(3)能够正确构建p RSET-m2突变质粒,vbp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会随着转录因子Fnr结合位点中-65位碱基的突变而增强。(4)能够正确构建pRSET-m3突变质粒,vbp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会随着转录因子Fnr结合位点中-66位和-68位碱基的突变而消失。结论:深入研究农杆菌介导的vbp基因遗传转化调控机理,能够找出影响农杆菌的VBP蛋白表达的相关因素,有可能使所获得的农杆菌菌株具有较高的转化效率,以便能够有效提高植物转基因效率。  相似文献   

17.
基因重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与基因组进化密切相关,是基因组和遗传系统分化的重要推动力.目前针对原核基因组中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中的重复基因的系统研究还很少.本文以四种具有不同GC%含量的原核生物基因组为研究对象,用CodonW软件对各基因组中完全相同的功能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进行分析,用CD-hit软件对各基因组中以80%为阈值的重复蛋白编码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基因组的蛋白编码基因中普遍存在基因重复序列,其比例占到2.77%~7.03%.对序列完全相同的功能已知基因的分析表明其序列长度分布在50bp到1000bp左右的范围,多数长度在500bp以下;功能分析表明所研究基因组中大部分重复基因与转座酶有关,还有少量的编码转移酶、水解酶、跨膜蛋白、阻遏蛋白等.对各基因组中重复基因中序列完全相同的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表明这些多拷贝基因坐落在基因组中某一特定区域并集中分布,展现出明显的共性特征.本文的尝试性工作将为今后原核基因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的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即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遗传表型具有很大的异质性,是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两方面为主要特征。2型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该病具有遗传倾向,所引起的代谢紊乱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或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诸多危险因素中遗传因素的作用最为突出,目前已经发现有不同种族的多个基因与2型糖尿病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LDB3(LIM domain binding 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的相关性,并分析LDB3基因多态性对患者临床表现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的影响。创新点:首次明确LDB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病密切相关,发现了三个与脑钠肽、舒张压、左室射血分数相关的多态性位点和一个与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相关的多态性位点。方法:本研究纳入我院159例中国汉族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247例无亲缘关系健康对照并收集基线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DNA后,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LDB3基因的14个外显子,经Sanger一代测序,获得基因突变位点。通过关联分析,研究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连锁不平衡系数和基因分布频率进行单倍体分析,研究不同单倍体分型对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的影响。结论:在LDB3基因多态性分析中,发现9个多态性位点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其中rs4468255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病密切相关。rs11812601、rs56165849和rs3740346位点多态性与患者舒张压、左室射血分数存在显著关联(P0.05)。且携带rs4468255多态性的患者更倾向于安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转基因水稻全基因组遗传变异的特征与频率。创新点:通过单核苷酸分辨率揭示了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植株全基因组水平遗传变异的类型和频率以及外源DNA的整合模式。方法:应用Illumina Hiseq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5个T0代转基因水稻株系的基因组序列。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以及Sanger测序,我们检测和验证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Indel变化类型和数量,转移DNA(T-DNA)及其载体骨架序列和转座子整合位点及特征,大片段的结构变异等遗传变异。结论:结果表明,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除T-DNA整合到水稻基因组外,还存在载体骨架整合现象;每个转基因水稻基因组的变异(SNP和小片段的缺失插入)数目为338–1774,与报道的组培过程中产生的变异类似;转基因水稻基因组仅存在Tos17转座子数量的变化,未检测到其他转座子数目和位置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