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从课程的发展与师资力量的建设、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等三个方面,对浙江省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作了简要介绍,并提出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中传承古代经典,发掘古代文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2.
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它主要是由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以及相关的专题类选修课程构成,三者相互补充,大体上能够体现出中国古代的文学面貌和古代文学课程的体系性。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直是汉语言文学专业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在古代文学教学中,需要把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个贯穿始终的观念。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要要求教师自身有较宽的知识面,又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出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揭示作品的历史意义,寻找古代文学作品同现实生活的契合点,实现课内、课外的双向互动。古代文学教学要学生将"创新"观念与"求实"精神、"守正"学风结合起来,并打好与学科相关的各种基础,使学生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使其自觉肩负起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4.
王晓恒 《教育与职业》2012,(35):152-153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生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文艺学专业研究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应做到区分教学对象,明确培养目标;转变教学观念,完善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方法,拓展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5.
骈偶理论是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部分。古代骈偶理论是对中国文学创作实践的总结,是成熟而系统的形式理论。古代骈偶理论反映了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成熟。它是中国文学崇尚文字对偶技巧的审美意识的总结,代表了中国文化崇尚平衡和谐的古典哲学思想。骈偶理论反映了古代文学重典雅、尚对称、追求气韵节奏的审美追求,反映了古代文学对规则范式的认同,是最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古代骈偶理论对中国文学的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对古代骈偶理论的忽视和低估,影响了对古代文学的全面认识和评价,也使古代文学理论遗漏了一个重要内容,使得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骈偶理论长期得不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负有重要的使命与职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是进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古代文学教学与文化传承创新很好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觉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创新,并为当代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文学教学中 ,把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精髓挖掘出来 ,教育和影响学生 ,是实现古为今用的重要途径 ,本文拟对这一论题作一探索 ,其目的就是希望古代文学教学更能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学与传播学融合是一种探索性教学模式,它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以中国古代文学典籍为载体,建构中国古代传播学思想;另一方面,参照西方传播学研究成果,将研究视域回转到承载中华民族思维方式、感知方式、生活方式的中国古典文学典籍上,挖掘中国区别于西方的传播学思想,打破传播学西方一统论的观点,展现一个区别于西方传播学理论的中国传播学特色.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融合传播学的思想与观念,让学生打破中国古代文学与新闻传播学的专业壁垒,以融通的眼光发现中国古代文学所蕴含的传播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新文科"是一种新的理念,它强调学术的融通性和学科的人文性.从国家高等教育的顶层设计,到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再到每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每位教师的教学过程,都应该体现出这种理念.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理应发挥其文史哲综合的特色,在"新文科"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一是挖掘出古代经典作品中蕴含的优秀文化质素内化到师生的人格修养当中去,使之自觉地担当起发扬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二是加强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再现场景,彼此融合;三是将中国古代文学与其他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的融合,通过融通的方式,才能使研究更开阔,教学更切实.  相似文献   

10.
袁行霈主编的四卷本《中国文学史》着眼于如何面对 2 1世纪的高校教学实际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融合以往各种文学史优点的同时 ,本书又汲取学术界的最新成果 ,具备了广泛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书中全面系统地描述文学的发展历程 ,并将其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 ,联系古代哲学、宗教、艺术诸方面来探讨其演进历史。它的出版必将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和高校文科教学中产生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古代文学教学已有 2 0 0 0多年的历史 ,但古代文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陈陈相因 ,创见不多 ,究其原因是古代文学教学理念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转变。面临新时期 ,古代文学教学理念亟待改革 ,应该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两个方面树立正确的古代文学教学理念 ,搞好古代文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使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在新世纪世界文化的大融合与大竞争中为中华文明的弘扬作出新贡献,培养创新人才是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的当务之急。要培养创新人才,一是必须建立起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教学和科研机制,二是必须建立起便于分享信息的全国协作机构。  相似文献   

13.
为创立"新怨恨"理论而整合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中的怨恨略述,提出:从古诗、宋词、明清小说等文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怨恨体验是非常普遍的;从"兴观群怨"说到"怨愤"说,可以梳理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怨恨轨迹是一脉相承的.怨恨是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诵读是我国古代主要的阅读教学法。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而言,其中“读”的地位,尤为突出。如何把古代整体诵读和当今文章分析的方法有机结合是目前古代文学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诵读教学的读法指导实在是今天大学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面向本科生教育的基础主干课程,也是高等院校中文系展示古代文学教学、科研水平的良好平台。因此,全国各地高校大凡设中文系部者,皆重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或是在教材的选择编排上下功夫;或是在内容重点和难点的设置讲解上做文章;或是在课堂教学和实践锻炼上出新意,诸如此类的方法不胜枚举,其核心就是围绕古代文学教学内容,努力寻求更为优质的教学效果。也使得《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成为精品课程之一,同时也打造了众多的古代文学优秀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16.
李宜 《西藏教育》2008,(4):13-15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挖掘素质教育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著名教育家张志公曾说:“文学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同时它又是一种非常有利于智力开发的教育。”在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并不是刻意的将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创新素质等穿插到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和原则,在当代社会主义高校教育教学中尤其值得提倡和弘扬。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自应大力实行“因材施教”,以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其主要途径有四:一.以学生为主体,建构新型教学模式;二.正视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三.改革课程结构,分设多种课程门类;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中文系学生的基础课程,古代散文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由于多年来形成的偏见,导致古代散文的教学颇受冷落。究其原因,应该与古代散文的概念不清晰、范畴不明确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诵读是我国古代主要的阅读教学法.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而言,其中“读“的地位,尤为突出.如何把古代整体诵读和当今文章分析的方法有机结合是目前古代文学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诵读教学的读法指导实在是今天大学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学仍须注重诵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锐 《黑龙江教育》2006,(1):130-131
诵读是我国古代主要的阅读教学法。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而言,其中“读”的地位,尤为突出。如何把古代整体诵读和当今文章分析的方法有机结合是目前古代文学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诵读教学的读法指导实在是今天大学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