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写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1 1 7面的一幅插图如图1所示.在讲课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此图欠妥.图1笔者认为,图1甲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先把金属导体A和B分开再移去带电球C后,图1乙中由于导体A、B相距不是很远,异种电荷相吸,因此导体A和B上的净电荷分布应该向近端靠拢,而不是像图1乙所示.为了验证这个问题,笔者反复认真地做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发现先将导体A、B分开,这时导体A、B两端的金属箔片的排斥效果依然很强;但移去带电球C之后,导体A、B两端的金属箔片张角迅速减小,表明箔片之…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物理》(试用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电场一章中,讲到“电场线”一节时,书上给出了如图1所示的点电荷与带电平板的电场线分布图。对此图中电场线的分布,教材没有加以任何说明,对此笔者认为这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物理》选修3—4第18面以及此前各版本教材中,都引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来说明共振的特点,也有很多习题涉及该实验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对物理教材一幅插图的修正意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孟 《物理教师》2009,30(9):62-62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教材第1册(必修)第95页,有一个“做一做”“感受向心力”.配有一幅插图(第95页图5—30)如图1所示,笔者认为教材的插图存在不正确的地方,需要改正,在这里提出不同的意见,供各位教者参考.在上完“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这一节课以后,课堂上还有部分时间就和学生们一起来做这个实验,结果发现无论怎么来做这个实验,细绳都不可能呈水平状态,即插图所示的状态,实际情况是细绳总是与水平方向有一定的夹角8,如图2所示,下面我们就从理论的角度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高中《物理》(必修本 )第二册第 389面给出了一幅光电计数器的原理图 ,如图 1所示 .笔者对图 1所示的电路加以改进 ,并利用电视机的遥控器、收录机、袖珍计算器等 ,很容易地制成了一台实用的光电计数器 ,将原理图变成了实用型仪器 .现将具体做法介绍给同行 ,以供参考 .改进后的电路图如图 2所示 .图 1图 2一、基本原理从光源 (电视机的遥控器 )发出的红外线照射到半导体光电管 D1上 ,使光电管发生光电效应 ,产生的光电流从收录机“话筒插口”送入 ,被放大之后从收录机输出端输出 ,经二极管 D2 整流、电容 C滤波之后再送入直流继电器的电磁…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通常用演示实验来解释和说明电磁感应现象,所用仪器为电流表、线圈、导线和磁棒。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对试验教材中一幅插图的异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物理》课本(试验修订本(必修)(人教社出版,2000年2月第2版)第一册第37面有一幅关于自由落体(小球)的插图如图1所示(原图2-25),课本中关于这幅插图有如下的说明:“图2-25是自由落体(小球)的频闪照片,照片上相邻的像是相隔同样的时间拍摄的,从照片上可以看出,在相等的时间间隔里,小球下落的位移越来越大,表明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第二册(初三年级用)第154面图11-12,是说明奥斯特实验的插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9.
商荣斌 《物理教师》2001,(12):23-24
如图 1所示 ,将两个不带电的枕形导体A、B(形状、结构、材料相同 )靠在一起 ,再将带电体E靠近枕形导体A的一端 ,支柱都为绝缘体 .这时 ,在枕形导体A的左端和B的右端分别感应出了正负电荷 .保持带电体E不动 ,移开枕形导体B .这样枕形导体A、B分别带上了等量异种的电荷 .图 1为了验证“等量异种”这一点 ,设计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 1〕先将带了电的枕形导体中一个带正电的A与验电器相接触 ,验电器张开一个角度 ,如图 2 (a)所示 .移开这个枕形导体 ,验电器保持张角不变 ,如图 2 (b)所示 ;再将另一个带负电的枕形导体B与验电器接…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物理>(试用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电场一章中,讲到"电场线"一节时,书上给出了如图1所示的点电荷与带电平板的电场线分布图.对此图中电场线的分布,教材没有加以任何说明,对此笔者认为这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