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0,(90):11-12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华之一,它寄寓着诗人的情感操守与人生理想。总体来说,山水田园诗的情感境界,从浅到深大致可以分为四重:第一重境界是合情,美丽的自然山水与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契合了诗人主体的情感需求;第二重境界是寄情,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操守寄托于自然山水与田园生活;第三重境界是同情,诗人的情感理想与自然山水同化;第四重境界是无情,诗人在山水田园中悟到自然之道与生活之道,无所谓情、无所谓景,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丰富多彩的文学创作以自然、生命、道德相关范畴为中心,比较明显地表现出自然境界、生命境界、道德境界三种文学以及人生的美学存在形态。自然境界体验人文山水、地域风光的纯真,大美无言;生命境界感悟命运人生的无常、庄严、感伤;道德境界追问人性、神性,探寻理想信仰,为民族人类远景凝眸。三种境界的有机协调,水乳交融更让沈从文的艺术世界散发出丰美、感人的持久魅力。  相似文献   

3.
“自然”是中国诗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诗学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在诗人的生活状态中,“自然”揭示了诗人所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在诗歌创作和审美中,“自然”是诗人创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遵循的最高法则,是审美主体对生命的体认。梳理整个中国古代诗学体系,我们可以说,“自然”是中国诗学的基始范畴。  相似文献   

4.
诗人说,理想是风帆,有了它,生命之舟才能在人生的海洋上劈风斩浪;哲学家说,理想是人类的灵魂,有了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了保障。我不是诗人,也不是哲学家,但我要像哲人耶样思索理想,像诗人那样歌唱理想。理想啊,你是我心中的  相似文献   

5.
庄子人生哲学的价值核心是"道",其人生理想的生命旨归是"逍遥游",二者互为表里且始终贯穿于《庄子》全书,并成为庄子思想理论体系之精神内核。通过对庄子"逍遥游"的解读,品味庄子"逍遥游"境界的生命情愫和美感韵味,分析庄子从生命的本原、自然的本性来思考人的本质、人格理想和人生归宿,从而悟化到庄子始终以"道"作为生命的自由皈依和审美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6.
诗人这样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生命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那么,理想是什么呢?其一,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一个民族立足于世界,总要对人类有所贡献,总想傲立于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7.
在诗是人生、人生即诗的诗歌观的指引下,诗人阿毛把自己的生命激情、经验认知、生活感悟、人生幸福融入到诗歌创作中,使诗歌成为传递诗人情感理想的精神寄托。诗集《变奏》无疑成为诗人阿毛个人记忆、文化经验和现实困境的表达体,呈现出社会嬗变过程中个体阵痛的心灵变奏。  相似文献   

8.
审美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可以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道家诗意人生理想所呈现的生命观、人格精神与人生境界为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内容,对于大学生珍视生命、关注人生、提高自己的生命价值等均具有很好的启发与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梅 《现代语文》2006,(10):85-86,94
文学说到底是人学。中国古代文学始终闪耀着人学的光辉:它关注、探索人的自我存在的价值、生命存在的意义;它追寻着一种理想而完满的人生境界。即使在人的生命最脆弱不堪的战争和政权交接的年代,这种对自由审美的人生境界的追求仍未中断,甚至更显强烈!  相似文献   

10.
孟浩然的诗歌,闪烁着他很强的审美理想。对于诗人来说,审美理想就是他所憧憬追求的最美最好最高的境界,是他的人生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艺术性升华。孟浩然的人生理想貌似单纯,其实复杂得很。展开盂浩然诗集,可以倾听到两种旋律,诗人时而是隐逸高士,歌唱着山野栖隐生活,时而又是有为儒士,倾诉着求仕无门的悲哀。历代论者,从李白、王维起,多尊奉孟浩然为志在遁世的隐士楷模,他的人生理想与其说是志在山林,毋宁说是心念魏阙更为恰如其分。隐而仕、仕而隐,这就决定  相似文献   

11.
把握艺术美首先应该追溯于生成艺术品的艺术理想之美。艺术理想是形式理想与人生理想的有机统一,它在作品整体上的体现有意境美、技巧美和风格美等,在作品局部中直接体现于正面人物的刻划上,间接体现于丑的形象的暴露和鞭挞上。艺术美是艺术活动的指路呈与归宿点。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历史“链索”观使其将现实变革意识的基点建立在过去与现代关联的深层文化意义上 ,其重构边城“古典”文化范式的向度在于社会的未来。古典道德意识的美善表达渗透着现代社会伦理道德的合理性基础 ,其道德意义的“秩序和理性”在局限中显示了现代社会基本的最低与最高道德要求的联结。边城人类生命形式的展示和思考折射出生命的现代意义和未来可能性 ,其对人生形式理想的提升和期待同其道德理想必然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种子”。  相似文献   

13.
废名被认为现代诸作家中“第一名难懂”。他披着释道外衣,骨子里却是个入世的儒者;曾引李商隐的诗“梦中传彩笔,花叶寄朝云”,勾勒自己的创作心迹和人生理想。其散文的特色是率真、诚实,追求“杂树生花,群莺乱飞”的自然美,以及清淡、朴讷和奇僻、生涩的美。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期是人的生命意识全面觉醒的时期,生命成为人们主要关注的对象。陶渊明对生死的认识是非常理性的,因而他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但作为一位有抱负的诗人,理想无法实现,因而对时光飞逝、生命短促充满了焦虑和痛苦。陶渊明自觉探求生命的根本,关注人类的命运或生存境遇,去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与永恒,力求实现生命的理想境界。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为后代士人努力追求自身的生命价值意义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的散文之所以深受欢迎,是因其满足了中国人的文化需要和审美需求:一、写身边事,叙骨肉情,满足人们对家庭和亲情的强烈认同感;二、严于律己,追求理想人格,符合中国人传统的道德观;三、诉说苦闷,表现人生烦恼,揭示人灵魂深处的自我冲突。朱自清的散文是可以超越的,但朱自清的背影却是难以忘记的。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小说颓废感伤风格的形成和他对唯美主义的审美选择有着内在的关系.他的小说表现了理想人生和理想人性的扭曲、失落,是对现实世界的诅咒和隐忍抗争.  相似文献   

17.
《大英博物馆在倒塌》阐释的是有关人类生命欲望不可阻扼而又需要自觉控制才能焕发生命魅力的思想。把思想通过小说模本生产出来是现代派实验小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生命的特征是有限性、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独特性及超越性。教育应依据生命的特征 ,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 ,引导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 ,并引导生命从生存走向存在。  相似文献   

19.
戏剧冲突的内涵在于深刻的人生揭示,而人存在的矛盾冲突构成了人生的双极性。戏剧冲突与人生的双极性存在着同构关系。这种同构使得戏剧产生了对于人生观照和拯救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平儿这一卑微的小人物,从普通的使唤丫头到贾府显赫的副主子,其生命奋斗的历程,其生存的艺术,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