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好华 《收藏》2006,(2):68-70
玉璧是古人祭祀活动中的一种礼器。古人认为天圆地方,而天又是苍色(青色),故“以苍璧礼天”。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穿孔称作“好”,边缘器体称作“肉”,《尔雅&;#183;释器》《说文》释璧均为“肉倍好”,即璧的两边玉质部分相加之和等于璧的中央孔径的一倍。  相似文献   

2.
丁哲 《收藏界》2010,(11):39-41
《说文》所载:"璧,瑞玉,圜也。"《周礼》记有:"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圆象天,琮八方象地。"玉璧,是中国古代玉器中最为常见且流传最为久远的器类之一,其存在几乎贯穿整个古代玉器制作史,在近七千年的漫长岁月之中,玉璧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演进。早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存中就有数量较多且制作较为精美的玉璧发现,其后绵延发展于殷商、两周,  相似文献   

3.
饮食时空     
古人眼中的酱文化古人把酱的制成看成阴阳之气相交而成。《礼记外传》:“醢(hāi,肉、鱼等制成的酱)有陆产有水物,天地阴阳之气所生。”《礼记》:“酱、齐视秋时。”郑玄注:“酱宜凉也。”《四民月令》:“五月一日可作醢”这就是说,作酱最好是夏天,以利质变;但酱制成后,又宜阴凉贮存。但古人又告知,夏天打雷的天气不能作酱。《论衡》:“作更酱恶闻雷,此欲使人急作,不能积久。”因为打雷使人怕下雨,急于制作就不宜久藏,这有一定的道理。可《风俗通》却说:“雷不作酱,俗说令人腹内雷声。”这种说法根据在哪里呢?据说子路是感雷精而生的,所以刚…  相似文献   

4.
卜珩一  胡勇 《收藏界》2012,(12):33-37
湖南省益阳市博物馆收藏有一批新石器时代至战国的出土玉器,其中不乏精品,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可作为断代的标准器。本文遴选数件予以剖析,供大家鉴识。■新石器时代玛瑙璜《周礼》有"以玄璜礼北方"的记载。璜,《说文解字》把半璧形玉器称作璜。文物考古界则习惯把形同璧或  相似文献   

5.
戴应新 《收藏》2008,(6):88-95
本刊2008年1斯刊发戴应新先生《又见齐家文化玉器》一文,在玉器研究者及收藏者间引起了较大反响。有藏友打电话给编辑部,认为戴文对一批新见齐家文化玉器加以认定,值得赞扬。也有很多藏友打来电话或撰写文章,认为这批玉器的玉质、工艺都 有明显问题,纯属赝品,有的还指称其为近时兰州或甘肃某地所造。为了进一步展开讨论,本期我们推出“聚焦齐家文化玉器”专题,发表戴先生有关齐家文化玉器的另一篇文章《兰州齐家文化玉琮记述》;同时刊发陈国英、李江平、李焕三位先生《齐家文化玉器初探》一文,介绍出土齐家文化玉器的材质、工艺、沁色等特征;以及檀瑞林先生《真假齐家文化玉器辨析》、刘继涛先生《质疑〈又见齐家文化玉器〉》二文,对戴文商榷、质疑。本刊提倡学术民主,鼓励不同意见的互相辩难。我们认为,这对净化收藏市场,规范收藏行为,提高鉴赏水平,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阎玖 《收藏》2009,(4):149-149
甘肃庄浪县博物馆刘继涛质疑戴应新《又见齐家文化玉器》一文说:“戴应新《新见齐家文化玉器》刊一件素面玉玕和牙璋,笔者在六七年前就亲眼见到,属伪造品。”我特此向贵刊阐明事实真相。刘继涛根本没见到这两件玉器。  相似文献   

7.
古人把《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美喻为“乐府双璧” ,把杜甫的《登高》推崇为“古今七律第一”。我认为东坡中秋词《水调歌头》堪列中秋词作榜首 ,自古及今 ,无出其右者。正如南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所说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 ,余词尽废。”这“余词尽废”的含义是说 ,东坡此词的豪放旷达 ,凝重亮丽 ,它词难以比及。因此 ,长期以来 ,评注多多 ,但好多评注牵强附会 ,难以屈就。下面我对该词略抒管见 ,以飨广大诗词爱好者 ,并请高明指点。该词词前小序说 :“丙辰中秋 ,欢饮达旦 ,大醉 ,作此篇 ,兼怀子由。”由此观之 ,…  相似文献   

8.
《收藏》2008,(11):85-85
《收藏》2008年6期发表了檀瑞林《真假传世齐家文化玉器辨析》和刘继涛《质疑〈又见齐家文化玉器〉》二文,质疑《收藏》2008年1期戴应新先生《又见齐家文化玉器》。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6,(23)
正玉剑饰是镶嵌在剑上的玉器之统称。因这种用玉料制成的附属物缀饰于剑和鞘上,所以古人将这种剑名之为"玉具剑"。《汉书·匈奴传》记载:"汉赐于玉具剑。"《汉书·王莽传》记载:"莽疾,孔休候之,莽缘恩意,进其玉具宝剑,欲以为好。"由此可见,玉具剑在古代它除了具有装饰意义之外,主要作用是高层统治者用以显示"尊卑有度"的一种礼器。另外古人认为,玉能辟邪,并具  相似文献   

10.
檀瑞林 《收藏》2009,(7):98-100
《收藏》志于2008年第6期推出了《聚焦齐家文化玉器》专题,刊出一组介绍齐家文化玉器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为开展齐家文化玉器的讨论搭建了一个平台,提供了齐家文化玉器多方面的信息,这对齐家古玉收藏的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杨力 《健身科学》2010,(4):42-43
韭菜——菜中之荤,温补肾阳 韭菜,又名起阳草、壮阳草、懒人草、久菜等,以“菜中之荤”而著称,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史。《尔雅》说:“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古人以其再生力极强,久割不断,一茬接一茬供人们享用,故称其为懒人草、久菜。  相似文献   

12.
崔兴众 《收藏》2014,(21):86-90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地下的玉器遗存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从史前到明清的各个时期。玉器的种类主要包括装饰玉、礼玉、葬玉、器具等门类。西安博物院的玉器专题陈列,以“天地之灵”为主题,展示西安出土的各时代玉器精品。西安博物院藏有两件史前时期玉璧,一件是2002年在雁塔区鱼化寨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玉璧(图1),该璧较小,从单面钻孔,素面无纹,表面抛光,磨制精致。另一件是1983年在西安征集的龙山文化时期玉璧(图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3,(13):186
学科带头人:李彦君北京东方大学传统文化学院院长、资深文物鉴定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传承行动办公室副主任、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出版有《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百科全书·玉器卷》《中国玉器投资与鉴藏》《鉴宝》(六卷本)、《玉器词典》等专著,发表考古及文物研究文章90余篇。参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艺术品高研班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4.
陈根远 《收藏》2001,(10):33-34
在国文物学会玉器委员会会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收藏》杂志顾问杨伯达先生致力玉学研究几十年,在玉器鉴定辨伪、玉学的学科构建诸方面戮力耕耘,主编有《中国美术全集&;#183;玉器卷》、《中国玉器全集》等权威典籍。今年,杨先生应邀来陕,为西北大学文博学院与《收藏》联合举办的文物鉴定班讲授“玉器鉴定”,记者就一些藏界感兴趣的问题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6,(13)
正院长:李彦君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早期创办高教机构文物学院,多家电视台鉴定专家、资深文物鉴定家。现任文化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艺术品市场管理委员会会长。出版有《木兰县文物志》《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百科全书·玉器卷》《中国玉器投资与鉴藏》《鉴宝》(六卷本)、《玉器词典》《柴窑与耀州》《十大冷门艺术品鉴赏与投资》(五卷)等20余部专著,发表考古及文物研究文章90余篇。  相似文献   

16.
陈作发 《收藏》2009,(12):78-79
读了边强、杜义德先生发表在2008年第11期《收藏》杂志上的文章《齐家玉器是我国古玉文化的核心》(以下简称边文),对二位先生关于齐家玉器的重要性论述十分欣赏,但对其“单核心论”一说有异议。笔者的观点是多源论,就是说,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并行着红山、凌家滩、良渚、龙山、齐家……多支玉文化,它们自成系列,各有特色,并在相互交流融合中兼容并蓄,使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玉文化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7.
<正> “对不起,太乱了!”是无法否定这个“乱”:十来平方米的卧室,他当窗架起一张书桌,隔出约一个平方米的小天地。桌案上,摆满了不同规格的石印:长的、短的、圆的、方的:还有数不清的书籍:厚的、薄的、体育的、书画的;墙上,挂满字画:自己写的,别人送的,裱好的,未裱好的……。他往桌前一坐,擦把汗,顺手将书报杂志往旁边一推,拿起一方石印便刻起米。“《学校体育》是我们体育教师自己的刊物。前几天,你说要来采访我,我便为《学校体育》刻了几方印。“他将印稿送给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09,(3):173-173
2009年2月7日,由北京华夏典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鉴宝联谊会举办的为期两天的“CCTV2((鉴宝》栏目专家组走进烟台毓璜顶”大型民间鉴宝、寻宝、赛宝活动在烟台毓璜顶公园隆重开幕,2月8日在毓璜顶宾馆会议中心圆满落幕。瓷器专家张宁、玉器专家赵永魁、书画专家单国强、杂项专家刘静向藏友面对面传授鉴定经验,交流收藏心得。《鉴宝》杂志烟台联络处、  相似文献   

19.
新邮巡礼     
《集邮博览》2018,(3):111-111
《元宵节》特种邮票 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为我国传统佳节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时候人们把“夜”称为“宵”,故名“元宵节”。元宵节的起源与发展同上古的天时观念以及佛教、道教的推动有关,也体现出古人对月亮的崇拜。元宵夜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当夜,圆月当空,春回大地,人们张灯结彩,出外游玩,欢度良宵,庆贺新春的活动延续至此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20.
张天琚 《收藏》2014,(4):45-51
四川是人类苛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最早提到茶的历史文献是古辞书《尔雅》,书中记述了茶的栽培。西汉时,司马相如的《凡将篇》、杨雄的《方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