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1月31日至2月2日,首届江苏省“百名美德少年”和“十大美德少年标兵”颁奖典礼暨冬令营活动在苏州举行。镇江市特教中心施颖同学从全省130名候选人中经多轮评选脱颖而出,荣获江苏省首届“百名美德少年”和“十大美德少年标兵”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
图片新闻     
这个女孩叫管仲培,今年13岁,在扬州高邮赞化学校读初二。就是这个小姑娘,不顾路人的阻拦搀扶起摔倒在地的85岁老人,护送到医院,被网友称为"最美中学生"。日前,她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省广电总台所组织的首届江苏省"百名美德少年"、"十大美德少年标兵"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大美德少年标兵"。  相似文献   

3.
他曾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少先队员”、“全国好少年好儿童”、“江苏十佳少年”、江苏省第二届“百名美德少年”;他是第十届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担任江海少年通讯社社长、南通市红领巾理事会副主席;他所组建的“江海少年爱心小使者团”被评为江苏省“红领巾优秀助残集体”,被誉为“传递正能量的爱心小使者”……这些只是他所获得的荣誉称号的一部分,大家想知道他是谁吗?不要着急,让我们慢慢地走近故事的主人公——来自南通市如东县高级中学的朱浩然,看一看他是怎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密云县南菜园小学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积极开展“美德行动进校园”等系列教育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美德歌曲进校园、美德故事进课堂、美德少年进家庭、美德活动进社区、美德人物进讲坛、美德教育徼课程、美德事迹共传诵七大行动策略,培育“文武双修、德才兼备”的美丽阳光少年.  相似文献   

5.
20以内退位减法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1997年苏教版教材是用“做减法想加法”这一教学思路贯穿于整个教材,而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2002年苏课标教材增加了“破十法”来解决退位减法。对于这一改变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一、教材从还原论到系统论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范本”,应该站在最高的理论基础之上。在教学进位加法过程中体现了“凑十法”这一教学观点,教学退位减11-9,苏教版教材让学生去想9 ()=11,把退位减法还原到做进位加法上,教材体现了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6道退位减被机械地还原到35道进位加,这是典型的还原论。新的苏教版新课标教材把进位加法看做系统,利用“凑十法”进行教学,无疑学生会在头脑中把加减法建立成一个有序的知识架,“破十法”可以解决因为忘记加法而不会计算减法的局面,笔者用这两种算法对不同班级进行教学,学“破十法”的班级有70%会独立做32-9,学“做减法想加法”的班级只有50%能独立做32-9。可见“破十法”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是大有益处的,苏教版教材的改变也是编者教学理念的重大转变。二、教师是教材的挖掘者教材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剧本”,不同教师对于同一个“剧本”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要想办法...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第18中学学生姜伟,是一位普通的“网络少年”。他和千千万万少年“网虫”一样,课余时间常常流连于网页上。他从中获得许多知识。“YAHOO!”(雅虎)是全球著名的网站之一,也是姜伟最喜欢的网站。去年8月7日,他怀着激动的心情登录到“YAHOO!”中国网站,当他点击“登录帮助”,进入“重新取得密码表格,确认身份”  相似文献   

7.
5+5=10是“十以内的加法”吗? 这个问题并不难于回答。因为10不是“十以内的数”。如果用a表示“十以内的数”,那么a应满足不等式0≤a≤10,而不是满足不等式0≤a≤10,即a属半开区间(0,10)。由于10不属于“十以内的数”,5+5=10当然就不是“十以内的加法”把和为10的加法与纯“十以内的加法”放在一起,正确的说法应该叫“10或10以内  相似文献   

8.
十年一遇     
乔治在火车站里工作了十年。十年里他从未见到过一列火车准时到达。然而昨天当一列火车开进车站时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双眼。他看看手表,又看看时刻表,然后飞快地跑到站长那儿。“哦,先生,”乔治激动地说,“我在这个站里待了十年,这还是第一列准时到达  相似文献   

9.
星期一,我们班照例评选本阶段“学习标兵”。因为小强的学习成绩进步非常快,所有的学生一致推选他为本阶段“学习标兵”。对他的期中成绩我有过疑问,但细心想一下他近来的表现,我的疑虑打消了。课后小强兴冲冲地跑进我的办公室,满面春风地说:“张老师,你看我的‘学习标兵’证书……说真的,我非常感激您第一单元考试时借给我的1分。就是您借的那1分,让我感到被信任后的喜悦,让我品尝了获  相似文献   

10.
话说开天辟地的盘古用自己的身体化生出世间万物时,我就被定了个婆家。我来到人世间才发现,自己有一个“少年老公”。这不,我成了少年时代就有“老公”的人了。我的“少年老公”是谁?还是让我来告诉大家吧!他是电脑,因为我喜欢打电脑,所以才会有一个这样的“老公”。大家看在我们是哥们儿的份上给我一枚电脑章吧!你们可不要小看我,古人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是个十足的电脑迷。一天,妹妹来我家玩,我正在“泡泡堂”中漫游,和“少年老公”来了个大比拼,并没有发现那神出鬼没的“调皮鬼”。“天塌下来了!”练了“狮吼功”的妹妹大…  相似文献   

11.
教学得数是11的加法,要通过从实物到图形再到算式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认识20以内进位加法的汁算方法——“凑十加”,为后面学习得数是12、13、……18的加法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实物演示,教学9+2=11,初步观察“凑十加”的道理。在进行了10加几的基本训练后,启发学生思考:“学校先买来9个红皮球,后又买  相似文献   

12.
王前友,一个普通农家的儿子。高中毕业回到家乡,依靠文化科学知识,在家乡贫瘠的土地上建成了全县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食用菌基地,带富了一方乡亲,连续被评为“珙县十大青年标兵”“珙县十大杰出青年”“省、地科技致富能手”。他,就似一颗刚升起的星星,闪烁在四川南部的珙县山区。前不久,我们慕名而去,在洛表镇靛塘村一社他的家里,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丹东市关工委、丹东人民广播电台和泰康人寿保险丹东中心支公司,联合开展丹东市“泰康杯”“关爱未成年人十大标兵”评选活动。活动自7月中旬开始,历时4个月,到11月底结束。活动期间,各级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文汇》2012,(4):11-11
我上小学的儿子不算一个优秀孩子,上学期期末居然也捧回来一张奖状——他不讲方言,老师便评他为“推广普通话标兵”。他还得过“数学小王子”之类的“称号”,并经常得到公仔之类的小礼品。有一次,老师因为他发言积极,便送了他一个传统的竹蜻蜓玩具,连我都玩了半天呢。  相似文献   

15.
少年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富有表现力的少年。他的生命是有活力的,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的心地也是善良的。跳动着的是一个活泼的生命,少年闰土较之少年的“我”更富于表现力,是一个有更多的新鲜生活和新鲜感受要表达的少年。少年的“我”的知识是从书本当中获得的,  相似文献   

16.
有个少年想成为少林寺最出色的弟子。他问大师:“我要多少年才能那么出色?” 大师回答说:“至少十年。” 少年说:“十年时间太长了。如果我付出双倍的努力,需要多长时间呢?”  相似文献   

17.
个人简历 王月娥 女 湖北阳新县人,1966年元月生,汉族,大专文化程度,共产党员。1986年2月参加工作,先后任阳新县王英乡石港小学、希望小学民办教师,2000年转为公办教师,现为阳新县王英乡希望小学校长兼教师,小学高级教师职称。1995年获全国“希望工程园丁奖”,1998年被评为湖北省黄石市“十大杰出青年”、“十大女杰”,1999年获湖北省“五四青年奖”、“优秀共产党员”、“十大师德标兵”、“十大岗位女明星”,2000年获“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标兵”、“湖北省十佳职业道德标兵”和省、市“劳动模范“,2001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2年荣膺“全国职业道德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她赴京参加“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标兵表彰大会”期间,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和教育部长陈至立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相似文献   

18.
我始终不大相信“少年出书”称得上一个“热”字。这个“热”字其实离少年出书还有十万八千里。这些年我从媒体上看到的“热”太多了,大多并不“热”,只是记者同仁或者为了耸人听闻,或者为了别的什么,故作惊人之笔。现在有几个、十几个或者几十个少年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那当然  相似文献   

19.
一下课,顾老师便气冲冲地闯进办公室,连说这书真没法教了。我一脸惶惑,抬头一看,只见她身后还跟着四个耷拉着脑袋的小家伙。我知道,我这个班主任的“麻烦”又来了。“就说陈杰吧,课都上了两三分钟了,他竟然举着一根鸡毛得意洋洋地冲进来!”顾老师是真急了,激愤的话语像像子弹一样射出来,“再说赵香,别看她挺文静的,课上到一半时,她居然专心致志地看起了《南通日报》!瞿亮亮和陈伟就更了不起了!快下课时,两个人突然‘咯咯咯’地笑起来!”这还了得?一个胜似一个!我让顾老师消消气,并承诺摆平此事,她这才余怒未消地走了。“你们太不像话了!”我…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如何亲近学生,是每个为师者首要面临的课题。我的感受和做法是从“一”开始。难忘第一面记得十多年前,我考上师范第一次到学校去报到。进入不太熟悉的城市,行走在并不熟悉的校园里,我感到孤独和无助。来到报名处,三五名老师在那儿负责报到。就在我四下张望时,只听到亲切的一声:“朱志军!”谁在叫我的名字,这里我并不认识谁呀。“你叫朱志军吧!”是他,一位戴着大眼镜的老师冲我微笑着。我十分惊讶十分激动真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欣喜。由此,他——我读师范的第一任班主任——郑英铭老师便走进了我心灵的深处,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