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弓l导学生读书的过程。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提倡以读为本,以读促悟,悟出所读文本的内涵,从而内化文本,达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以文化人的目的。《阅读活动与审美反应理论》一书中认为:每一阅读瞬间都在刺激记忆,而被激发的记忆则能够通过不断调整视角的方法使各个视角活跃起来,并且逐一个性化。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读”是亲近文本,“品”是走进文本,“悟”是深化文本,“展”是超越文本,在以“读—品一悟—展”营建的阅读教学强大的场里,“拓展延伸”是教师解读文本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纽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要在“应用、拓展”能力上发展.阅读教学视野的大与小、精彩与败笔,往往取决于“拓展延伸”环节.拓展延伸的优化,是阅读课堂教学有效的途径之一.阅读教学课堂要以“文本”为经,以“语言”为纬,编织阅读教学课堂的立体空间,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紧紧联系起来,使阅读教学课堂更精彩、更有魅力.  相似文献   

3.
逯新君 《现代语文》2014,(2):125-126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就是一种阅读者对文本再创造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不同的阅读个体,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和分析,限制了学生对文本的再创造思维活动,忽视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解读。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才能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边对话。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阅读,以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仍然存在着对"对话"存在错误理解、未能深入走进文本以及缺乏必要的语言文字训练等薄弱环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当落实文本预习、夯实学生文字的基础训练、坚持"以读为本"的原则、构建阅读实践的平台以及注重阅读的创新性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性概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有着较强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5.
钟碧梅 《考试周刊》2014,(11):21-2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关系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备课中要不断探索阅读教学的规律,充分"素读"文本,保持阅读的新鲜感;文本"素读"要立足于文本,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在课堂上创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教师的个性化阅读发掘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最终呈现出充满智慧的阅读世界,有效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蔺忠绘 《林区教学》2014,(11):20-22
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克服了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阅读感悟代替学生阅读感悟、教学缺乏生机和灵性等种种弊端,而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但是又走进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误区。鉴于此,在列举个性化变成自由化、缺乏正确的鼓励和引导、基于浅表性思维等几个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个性化阅读要基于文本、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调动学生有效思维等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从而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阅读应该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不能以自身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因此,"个性化阅读"已渐渐被语文老师重视起来。教师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一、吃透文本,引领个性化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让学生以自己的阅读表现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  相似文献   

8.
创新阅读应该基于一些前期的热身铺垫,让学生在自主热身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如此,语文阅读教学才能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深解文本,学生才有可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我们的阅读课堂才有可能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9.
钟萍 《考试周刊》2011,(43):64-65
初中学生阅读主要是以学生的个性化作为语文教学内容,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积极思考,自己来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个性化阅读的提出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进步。它的开展和实施大大促进了学生个人生活感悟与文本的有机结合,激发了新的思维,同时使教师的角色合理地由中心主宰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在阅读教学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个体差异为基础进行的阅读教学即为个性化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与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理解充分包容,会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过程中,并在阅读教学中对文本有独特的理解与感情,思想启迪更深刻。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教学已得到广泛的实施,但从结果来看,却是收效甚微。本文对当前我国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对提高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要探究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使他们在主动的积极思维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进而逐步提高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创新阅读应该基于一些前期的热身铺垫,让学生在自主热身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如此,语文阅读教学才能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深解文本,学生才有可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我们的阅读课堂才有可能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3.
谭俊 《教育艺术》2013,(7):30-31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既是学生实现自身精神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的基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现在的阅读教学,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在教学上下足功夫,忽略了让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淡化了让学生自己读书的体验。事实上,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阅读,牢牢抓住读书训练不放松,让学生"我心入书,书入我心",通过自读感知来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通过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什么?阅读就是读书报、读文章,就是读者和文本的对话,就是读者和作者心灵的交流与沟通,是生活的一部分。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是提高学生驾驭语言运用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生活和工作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该如何进行呢?一、坚持以读为本阅读教学要始终坚持以读为本。读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的程序化教学,而是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主线,以生活为桥梁,以思考为核心来展开自主探究性阅读,这样才能彻底改变以往的无效阅读,实现学生的快乐阅读、主体阅读,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16.
<正>阅读是理解文本的前提,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都很注重阅读教学,但却鲜有教师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在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领悟文本的真谛,感受文本的内在情感。一、通过个性品读,理解文本语言当前,教材所选取的课文都是一些优美的文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文本的优质资源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文本是教学的根基,也是阅读的载体。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的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教师该如何兼顾学生的特点与阅读教学的目标呢?笔者认为,个性化品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文本语言的内在意蕴,而且能  相似文献   

17.
陈淑员 《广西教育》2012,(17):20-2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同的学生对于相同的文本内容会有不同的解读,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活动。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却存在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教师的理性分析代替学生的体验感悟的现象,这样学生就不能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在新课改的实施下,阅读教学的创新阅读值得积极实践,从而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悟和体验去解读文本.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这种个性化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个体之间阅读能力的差异显现无遗。这一变化是可喜的,因为它迎来的是语文教学的新时代:但同时.对教授新教材的老师来说.它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正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误区1.以"教"代"读"。"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但是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容易轻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快速浏览后,就将学生向预设的答案引导,最后归纳出几条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