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学生座位的安排存在着约定俗成的习惯.成绩优异、品行端正的学生,他们的座位往往被安排在教室的中间位置,在这些老师目光所及的位置,师生课堂交流好,他们容易得到关注,进而取得大的进步;而一些成绩平平、品行不端的学生,座位通常都被安排在后排、角落等不易被察觉、不易被关注的位置,这些位置师生间的交流少,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有不少学生家长想方设法请老师帮助调自己孩子的位置就说明了这一点.许多学生也知道前排、中心座位的重要性,因此在老师安排座位时就借口眼睛近视而努力争取这些"黄金位置".  相似文献   

2.
<正> 一、座位的安排会影响学生的情绪 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我觉得座位的安排不是随便的事,有部分班主任老师往往忽略了这一因素,按成绩的好坏排坐,好的坐同桌,不好的排在教室的后边,这种作法无疑使成绩差的学生感到心灰意冷。成绩差的学生本来就很自卑,与成绩好的学生相比心理不平衡,老师又如此安排,更促成了他们之间心理距离的拉大,于是往往会造成成绩差的学生破罐子破摔。  相似文献   

3.
<正>安排座位历来都是班主任最头疼的事之一。刚做班主任时,笔者也曾经苦恼过,不管按照学生个子高矮还是成绩优劣来排,总有人不满意。其实,安排座位可以很简单,不过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基:师生要达成基本共识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需求,而大多数班主任往往是按照一种标准(比如身高、成绩)去安排座位,这样就形成了矛盾。座位的矛盾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只能尽量调和。在这个问题上,班主任和学生要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4.
班级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和高效运转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座位代表着学生在班主任、老师心目中的位置。学生往往从座位安排中看到班主任及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所以,安排座位不单单是指定学生坐在什么地方,而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是对班主任权衡策略和管理智慧的一种考验。  相似文献   

5.
优秀生是学校中备受呵护的特殊群体,他们在能力、成绩和日常行为等方面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是这些学生在成绩优秀的背后还有着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往往又被他们优秀的成绩所隐蔽,不易被发现,如不能及时引导和教育,则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座位编排,能营造积极、上进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优化学生素质,特别是能激活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同时,座位编排也是家长比较关注的事情,因此座位编排也就自然成了凸显班主任工作的一件"大"事。在这样的"大"事安排中,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往往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惑。这些困惑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对策,自然会对自己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不利。  相似文献   

7.
学生座位在课堂的纵向位置分布,大体可分前排、中排、后排。由于后排学生距老师的讲台较远,师生间的情绪交流较前、中排学生要弱,再加构成上的复杂因素,使得他们较易形成课堂教学的干扰源,从而一定程度地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总体制衡。本文拟就“后排学生”的组成结构,课堂情绪行为及成因,解决的办法作些论述。班主任老师通常根据高矮以及视线是否通畅等编排学生座位,有时也根据学生的课堂守纪,学习心理等情况排座位。前者只是一种机械行为,而后者则是有目的,有考虑的。坐在后排的学生来源相对前、中排学生复杂。教师对他们的课堂情绪和行为也较难把握,尤其是有意向排定的部分学生,尽管占比不多,但其作用  相似文献   

8.
孔维斌 《上海教育》2008,(21):63-63
在我们的学校里,在每一个班级里,总会有这样一个学生群体:他们表现一般,成绩中等,且大多默默无闻,毫不起眼,就连与他们长期相处的班主任,也讲不出他们的特点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间层次的学生。他们既不会因为成绩突出而被老师看重,也不会由于成绩太差而被老师、家长批评;既不会因为能力强、长处多而受到师生的赞赏,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可以随口叫出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的名字,甚至对那些差生我们也熟记在心,但却往往记不住那些成绩中等、表现中等的同学。一个学期过去了,老师甚至跟他们中的某个人没说过一句话。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给予了成绩优异较多的关注和指导,对差生也总是苦口婆心地劝诫,而那些中等生就像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因为他们是让老师放心的一个群体。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也能按时按量地完成,平时也还遵守学校各项制度。正因为这样。教师往往很少关注他们。而把精力放到成绩优异和表现差的学生身上,忽略了中等生对爱和关注的渴求。我曾无意间听到过一个学生这么说:我有时真的宁愿做一个调皮的差生,这样我就能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是啊,其实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哪怕只是一个关切的目光,半句暖心的话语。  相似文献   

10.
王德明 《中国德育》2013,(21):73-75
上小学时,曾经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别无选择地被安排在班级最差的座位。说这个座位之差,不仅仅是我渺小的身板被安插在“一座座大山”之后,还在于我的同桌精神上有问题,他大小便都在座位上,浓烈的异味让我痛苦不堪,每天简直是将上学视为炼狱体验。几次找到班主任要求调座位,都被我的成绩不好为借口否决了。此后,调座位就成为我认真学习的动力。还记得期中考试时以数学满分,语文九十七分的高分一跃成为年级第一,我的座位也被调到前面,占据教室最佳位置。这种以成绩排座位的方式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我当上班主任之后,座位安排也成为我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的是成绩优秀、品德优良的好学生。课堂上表扬他们,平时嘉奖他们,口头上谈起这类学生也是由衷的赞美。而另一类学生则很容易被教师忽视,他们成绩一般,思想、行为懒散,不善于动脑,作业错误很多,课堂上也不专心听讲,有时还故意扰乱课堂,使老师尴尬,总之是老师眼中的异端。我们把这类学生称之为学习中的弱势群体。现代教育要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教室里上课一定要有座位,而只要排座位,就会有人坐在后排,所以,后排座位的存在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把成绩不好或其他方面表现不好的学生都安排到最后一排用这种方式孤立他们,冷落他们,这就不正常了。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后排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还有人建议把座位排成圆形、U字形、三角形或其他什么形。这些提议的初衷很好,但是问题的关键不是学生坐在哪一排,而是坐在后排的学生是不是还在教师关注的视线里。 2007年,很多人被一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深深地感动,也记住了剧中的两个关键词语,一个是“不抛弃”,一个是“不放弃”。这两个词语,表明了中国军人对人和对事的态度。我想,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用这样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那么,就不会再有“后排现象”之忧了。  相似文献   

13.
自己选座位     
冯兴文 《教书育人》2006,(11):51-51
班主任在学年初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安排学生的座位,于是我第一天就宣布:今年你们学生自己选座位,老师不硬性派座。首先我告诉学生一些常用的学习方法(分组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一帮一”对口帮扶法等),然后告诉学生选座位遵循的原则(成绩高低的学生相搭配原则;个子矮的同学在前方位置的原则;特殊情况先声明原则;好动的、好玩的不可以同桌),最后附加一个带有“惩罚性”的规定:如果发现有的同学别有用心,经查实后,安排到后面的单人专座。  相似文献   

14.
一、走师生情感交流之路 初中学生的情绪具有不稳定、易兴奋的特点.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些感兴趣的学科特别关注.或者对某些老师“情有独钟”,他们带着满腔热情学习他们所喜欢、钦佩的教师所教的学科。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摆在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全身心的进行创造性活动.极大地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5.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可以随口叫出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的名字,甚至对那些差生我们也熟记在心,但却往往记不住那些成绩中等、表现中等的同学。一个学期过去了,老师甚至跟他们中的某个人没说过一句话。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给予了成绩优异者较多的关注和指导,对差生也总是苦口婆心地劝诫,而那些中等生就像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因为他们是让老师放心的一个群体。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也能按时按量地完成,平时也还遵守学校各项制度。正因为这样,教师往往很少关注他们,而把精力放到成绩优异和表现差的学生身上,忽略了中等生对爱和关注的渴求…  相似文献   

16.
冉中选 《班主任》2013,(9):25-26
新生报到时,小明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因为在47名学生中,数他最矮。当时我就想,在安排座位时要特别关照这个"小不点儿"。蹊跷"让座",引发我关注开学第一节课,我给学生安排座位。当我让小明坐在中间第一排时,他说:"老师,您让我坐到后排吧!我愿意把这个位置让给视力不好的同学。""你还是坐前排吧,坐在后面你看不见黑  相似文献   

17.
潘志贤 《成才之路》2009,(34):I0015-I0015
学生违纪,家长请客送礼就能不了了之;学生按成绩排列座位。家长可以通过打点老师把座位从后往前调;学生有事请假,要先给老师塞现金……这些学生反映的问题虽未经证实,但我相信,此类现象在某些学校确实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正>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学生对老师有好感,即老师已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他人,他们就会非常乐意听从老师的安排,乐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反之,就会得到截然相反的效果。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由于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所体验到的情感不一样造成的。前者,学生体验到了欢乐、被人信任等肯定的情绪,而后者,则是抑郁、被打击等否定性的情绪。由此可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密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中学生,一般喜欢察言观色,老师对学生的一言一行,学生都在揣摩老师对他们的态度。我们当老师的,往往对成绩好、守纪律的“种子”笑脸相迎,而对成绩差表现不好者冷若冰霜。这样就严重地损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做他们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座位问题”让许多班主任大伤脑筋。所谓“座位问题”,是指班主任在安排学生座位时,无论怎样搭配,也难以让所有学生满意而产生的问题。与教育中的其他问题相比,“座位问题”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其对学生成长带来的影响却是非同小可的。在传统习惯中,许多班主任往往将座位简单化处理,要么一顺儿地按个子高矮排座,要么凭个人意愿按成绩等次确定座次。前者缺乏特色,可能造成班内气氛沉闷,后者有失公正,可能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也有的班主任为了体现自由平等,实行座位自由组合,但这种“自由”却仅仅是凭学生一时的兴趣,不利于“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