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省市报业资源整合、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省市报战略合作是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有效举措,也是市场经济调节作用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从参股经营<潍坊晚报>,到合作经营<沂蒙晚报>、控股经营<鲁南商报>,大众报业集团与地市报以资本和产权为纽带,进行报业资源整合重组,这标志着山东报业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省市报业资源整合是大势所趋 省市报业资源整合,既符合产业发展规律,也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明确要求.大众报业集团实施省市报业资源整合,顺应了文化产业改革与发展的大势,符合媒体自身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3.
张玮 《传媒》2012,(8):43-44
行业报是中国报业的一个分支,系指由中央或省市(自治区)相关行业管理部门主管或主办的报纸,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发展,已经在我国报业中形成了独特体系. 我国行业报发展历史回顾 回顾我国行业报的发展,1931年8月在江西瑞金创刊的《健康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专业报纸.  相似文献   

4.
刘亚群 《传媒》2004,(5):30-31
自上世纪80年代始,广播电视报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一个报种,走过了一段在中国报业史上辉煌的历史.90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多,都市类报纸的冲击,广播电视类的报纸开始大面积大幅度的下滑,目前除个别省市外,大部分省市的广播电视报普遍处于低谷,在报业市场中边缘化明显.为此,各家广播电视报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版,试图寻求一条再现往日辉煌的道路,但今天看,不管改革是一种主动的追求抑或是市场之手推动的,广播电视报都没能寻找到一条可行的发展之路.一些报业专家预言,广播电视报是一种阶段性的报纸,从高峰走向低谷而后消亡是一条不可抗争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印刷是报纸发展的支持辅助系统,也是一个产业。做大做强报业集团,就要充分挖掘印刷资源,使之成为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有效控制和利用印刷资源的必要性1、报业印刷是稳定利润源近年来,中国报业在不断壮大的市场经济中得到了迅速发展,报纸印刷也随之快速成长,成为各报业集团和报  相似文献   

6.
2002年7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将两家目前都赢利的报纸<大河报>和<城市早报>进行合并,拉开了我国报业集团资源二次整合的序幕.这次整合是报业集团由已经实现"做大"到迈向"做强"的战略性调整,是报业集团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阶段,是报业集团按市场规律进行操作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报业突围的三个路径
  报业广告增长乏力是当前不争的事实。业界人士较早地感觉到新媒体带来的威胁,2005年就提出了“报业寒冬论”,并积极寻找报业突围之道。从业界的实践来看,有三个突围路径:一是资本化运作。比如上市融资;二是数字化生存;三是区域化发展。报业区域化的重点是跨区域发展,也就是突破报纸的行政区划和市场区域,进行跨区域的经营。但限于属地化管理原则,当前报业的跨区域化发展方向,是在同一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区域着力或者省市报业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8.
《新闻实践》2011,(10):52-52
据南方日报9月5日报道,继西江日报加盟南方报业集团开创全国省市两级党报实质性全面合作的先河后,南方报业在做大做强国有文化企业,深化广东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再有新创举:梅州日报加盟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集团主报南方日报在采编、广告、发行等领域进行全方位合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省市级报纸进入深层合作阶段,如山东半岛传媒有限公司与潍坊报业集团合办《潍坊晚报》、辽宁报业传媒集团与地市报的合作、《黑龙江生活报》与地市报的合作等。这种新的合作模式,与以前的异地办报有明显区别。以前的异地办报,多为独立办报,与当地报纸形成竞争关系,而新的合作模式,则是与当地报纸合作办报,  相似文献   

10.
解放以来我国报业结构演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报纸全部属于国家所有。报业结构总体上为宝塔状, 上面是中央报纸, 其覆盖下有两个报纸系列: 条式———省级、地方级、县级报纸, 块式———部委级、局级、企业级报纸。这种报业结构是我国计划经济条块分布状况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突出表现是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由中央报纸与省委机关报占主导地位的报业体系变成了中央、省市、地县、部委厅局企业多级多层办报的报业体系; 由单一的党委机关报发展到今天党委机关报与以服务为主的经济类、科技类、教育类报纸, 以休闲为特点的文化类报纸、游乐类报纸、都市报等并存的局面。实际上50 年来, 我国报业结构的演变阶段大致经历了50—70 年代的全国和省级报纸占主导地位的阶段, 80 年代基层报纸大发展的阶段,90 年代城市报纸崛起的阶段三个时期。我国报业的这种变化, 反映了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各项政策促进与社会变化推动的结果, 我国经济模式的变革, 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与事业机构分权, 报业管理政策的调整, 报社企业化管理, 报纸发行渠道的拓展, 报纸读者群的变化等等都促使报业结构的演变向着市场的方向发展, 并逐渐用市场规律来解决报业发展中的一系列  相似文献   

11.
瑞典、丹麦、挪威等北欧国家是世界上著名的报业发达国家.2005年,世界报纸人均拥有量居前5位的依次为挪威、日本、芬兰、瑞典和瑞士.2008年,挪威、芬兰、瑞典的报纸千人购买量分列世界第2~4位.近年来,受世界报业不景气的影响,北欧国家的报业开始出现衰退.北欧传媒研究中心所做的调查显示:在过去10年间,所有北欧国家的报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报纸出版人对来自互联网和免费报纸的挑战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12.
报业网站数字化商业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爽 《青年记者》2008,(15):83-84
数字化现状 世界上最早一批新闻网站是1994年前后美国的报纸出版业创办的.报业向互联网进军已经走过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96年前后到2000年前后,报业创办网站,但仅作为传统报纸的附属;第二个阶段,与其他公司合作投资经营性网站,探索数字化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3.
张军朝 《今传媒》2007,(6):47-49
中国报业市场化经营已近二十年时间,回顾总结这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再看看如今各地报业的格局,所有党报人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曾经在中国报业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党报,其经济效益乃至在老百姓中的社会影响力已经明显落后于都市生活类报纸;在每个省市自治区乃至省会城市,发行量、广告收入排在第一位的往往不是党报.面对竞争,许多党报经营处在非常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14.
2008年,辽宁日报传媒集团与铁岭日报社合作创办《辽沈晚报.铁岭版》,首开省级报业集团与地市级报纸出版单位之间优势互补、合作出版、合作经营的先河。之后中国报业掀起"传媒新圈地运动"的帷幕。  相似文献   

15.
报纸总编辑有两大使命:一是坚持报纸的正确舆论导向,及时准确地传达党和人民的声音,为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二是经营好报业,使报纸在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办好报纸,是报纸生存的根基;经营好报业,是报纸发展的加速器。因此,要求总编辑既要做“政治家”,又要做“企业家”。在这方面,《新疆北屯报》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省市级报纸进入深层合作阶段,如半岛传媒与潍坊报业集团合办潍坊晚报、南方日报与西江日报的合作、辽宁报业传媒集团与地市报的合作、黑龙江生活报与地市报的合作等。这种新的合作模式,与以前的异地办报有明显区别。以前的异地办报,多为独立办报,与当地报纸形成竞争关系,而新的合作模式,则是与  相似文献   

17.
报纸的靓丽离不开新闻图片,新闻图片的吸引力、感召力、冲击力和影响力已与文字平分秋色、相得益彰;同时与市场接轨,把报业做大做强,新闻摄影又有着文字难以替代的特殊功能。展现新闻摄影特色,发挥新闻摄影的主体作用,提高新闻摄影的履职能力已成为国内各报业集团的共识。从新闻理论角度讲,应该说图片报道与文字报道,一个是视觉形态的新闻,一个是文字形态的新闻,在统一的报纸平台上两者之间存在着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表现在竞争方面的不是载体展现的自身形式,而是载体所载的新闻价值,谁的价值大,报纸就选用谁。表现在合作方面,主要是反映在…  相似文献   

18.
谈论一张报纸的定位是个老话题,也是每张报纸创办之初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新京报创刊至今将满八年,很多当时首创或率先实践的办报理念,如今已成业界共识。 比如所谓“第三条道路”,新京报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并且真的过了河的先行者。在一些创刊元老的回忆中,2003年之前的中国报业,有两种业已成熟的办报模式——要么做一份严肃的时政报纸,即“党报模式”;要么做一份通俗的市井报纸,即“小报模式”。前者偏重权威性和影响力,但不免高高在上;后者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同,也容易沦为平庸。于是,在2003年南方报业集团和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商讨合作办报时,“第三条道路”就成了新京报定位的共识。如果要下个定义,那就是“新型时政类主流城市日报”。  相似文献   

19.
缺乏产品设计是中国报业市场的通病 重庆报业市场的问题也是中国报业市场的通病.一是一个地方只有一个报业集团,通吃,广告很显然是被当地报业集团垄断的.二是报业集团内部的重复建设太多,几张市场化报纸都办成都市报了.既然要集团化,就应该把多年不赚钱的产品淘汰,把相同的产品合并,但中国很少有报业集团这样做过.  相似文献   

20.
做报业的都知道一句话:订户是我们的上帝.在报业面临转型的当下,在说这句话前,我们需要先厘清这样几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1.报业的那些订户还在吗? 2.订户是否等同于用户? 3.订户还是不是报业的上帝? 我们这里来分析一下.从整个报业来看,我们即使没有确凿的数据,但仅仅从普遍现象来看,报纸的订户已经大量流失了.比如某张晚报,曾经在当地一报独大,公交车上乘客纷纷捧读该晚报曾是一道风景,一份报纸在高校宿舍要传阅七八个人,广告客户要排队等待上版面……而今这差不多已经成为一种回忆.其他发行量小的生活类报纸境遇就更惨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