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稿”和“地稿”杨尚德我们在今年举办的“我与经济日报”征文中,收到了读者的许多宝贵的批评、建议和意见。其中有一位读者的意见是最令我难忘的,他肯定当前报纸的舆论导向是正确的,但却存在着“三多三少”,这就是:“黑脸稿多,笑脸稿少”(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相似文献   

2.
农家书屋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抓手,在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2013—2022年农家书屋推荐目录为样本,梳理后发现新时代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三多三少”的现状及特征,“三多”体现在出版主体多元、品种资源齐全、类目主题丰富,“三少”则表现为数字化建设不足、内容供需失衡、特色选题匮乏。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农家书屋的“三化”建设路径:一是数字化,即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二是多元化,即把握农民实际需求来提升书屋服务活性;三是特色化,即发扬地方专属优势并创新策划特色选题,以此为我国农家书屋建设提供理论经验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档案减负     
青岛市市北区有107个社区居委会。在构建新型社区居委会的过程中,市北区档案局通过调研,发现社区工作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三多”即考核、检查多,材料、会议多,指派任务多;“三少”即自己支配的时间少,走街串户少,为民服务少。据了解,目前社区居委会用于应检的档案共5类54项,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省级党报总编辑座谈会上,一位与会者指出,当前党委机关报的宣传与传播,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状况。即报道领导层的会议和活动多了一些,报道人民群众关心的新闻事件少了一点;歌功颂德多了一些,舆论监督少了一点;于是,报纸接近领导层多了一些,贴近人民群众便少了一点。这位与会者认为,此种“三多三少”的状况不加以改变,我们的党报就会脱离群众,失去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5.
王卫 《编辑之友》1997,(6):44-45
图书出版工作通常包括选题设计与论证、组稿、编辑加工、校对、印制与发行这几个方面。就选题论证、组稿这两个方面来说,大致有这样两种情况:一是选题为推荐的或自投的已成书稿或即将完成的书稿。这种情况下选题设计已没有必要,选题论证也只是讨论这个已成形的书稿的价值,组稿工作就大大简化了;二是选题由编辑依据图书市场情况设计与策划。这种情况下,选题论证和组稿工作就变得复杂而且重要。尤其是组稿工作,它是根据选题设计的“蓝图”,在一张自纸上构造图书“建筑”,图书出版之成败多系于此。  相似文献   

6.
2006年9月宁夏日报集团召开党委会,对近期《宁夏日报》进行了评议,认为《宁夏日报》存在“两少两多”问题,即消息少、亮点少;长稿多,垃圾稿多。  相似文献   

7.
军报实习的日子,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这些天来,亲眼看见一篇篇粗糙的稿子经过编辑之手,被打磨成能上版面的文章,心中对那些默默作“嫁衣”的编辑老师充满了敬意。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我想换个视角看上稿,通讯员至少应该做到“三多”和“三少”。多写“好稿”,少争“头条”部队搞新闻的同志都希望自己的稿件能上“头条”。不少单位总结新闻报道工作,也无不是以“头条”论英雄。这无疑给“头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头条”是可求的吗?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军报实习,我感到:“头条”可求,但不可强求。“可求”在只要对新闻写作执着…  相似文献   

8.
在报社编辑部组稿、编稿、值班,时间长了,读稿子多了,我发现来稿中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开始,我以为这是本地方的现象,与同行交流后,才知道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新闻来稿中的“三多三少”现象表现为:第一是工作性、总结性的稿子多,深度报道少。工作性的稿子突出表现在年初,比如“经济建设开门红”,“国企改革早准备”,“农村工作早安排”,“计划生育早计划”,“下岗职工早培训”等等。而总结性的稿子则突出表现在年中和年终,如“税收任务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农业生产丰收在望”,“经济建设花繁果硕”,“招商引资硕…  相似文献   

9.
根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的精神,我们首先思考了县市台站目前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的现状。一、随意性。多数台站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报道,处于零打碎敲、有什么稿就播什么稿的状态,缺乏整体计划和安排,没有长期的固定栏目。因此,精神文明宣传缺乏有较大影响和有分量的报道。二、表面性的报道多,深层次的宣传少,特别是典型宣传报道数量少,深度和力度都不够,已有的典型宣传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三、按节日进行的宣传报道多,经常性的宣传报道少,多数台站是“三八”话巾帼英雄、“五·一”话劳模、“六·一”活儿童、“七·一…  相似文献   

10.
(一)我是1986年开始学写新闻报道的,至今12年了。12年中我认为1991年以前自己一直是在糊里糊涂地写稿。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那些年尽管每年在各级报刊电台见稿篇数不少,但却很少听到领导的表扬,很少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肯定,基层官兵对我的稿子也不是十分关注。那时我经常发牢骚,觉得自己为写稿加了那么多的夜班白加了,为单位上了那么多的篇数白上了。有时甚至还有怀才不遇,脱下军装到地方发展的念头。后来在领导和“老报道”们的反复点拨下,我才慢慢醒悟过来:我见稿虽然数量可观,但“三多三少”的现象严重(即猎奇的…  相似文献   

11.
2005年8月间,纪志龙总编辑介绍一部书稿给我,说作者为刘中国,希望我把握刘稿是否具备出版水平。该书稿是一部古籍稿,整理形式为“标点”。阅读样稿后,我将选题名称定为“新安县志(康熙本、嘉庆本)”。  相似文献   

12.
曾建华 《军事记者》2004,(11):72-72
盼上稿的日子笔耕不辍。“不管好不好,一天写三稿;不管上不上,一天投三遍”“初生牛犊”的我敢于品尝“消息、通讯、言论……”组成的“新闻大餐”。盼上稿的日子过得充实。白天出外采访,奔波于训练场上,汗一把泥一把穿梭于战友之间,让所有的故事在心底跳动。寂静的夜晚不顾疲劳,秉烛夜战,让写作的喜悦随着笔尖的墨水一起流淌。  相似文献   

13.
“我原先写长稿多,用得少;近年来写短稿多,也用得少。”有的通讯员问我:“这是什么原因呢?”联系看稿情况,我认为,稿件刊用与否,关键是质量,不论长稿短稿都是一样。我翻了一些不用的稿件,粗略分析这些稿件不用的原因,归纳为10个字: 一曰“偏”。偏离方向,问题抓不准,缺乏针对性、指导性。二曰“旧”。稿件所反映的内容陈旧,老套。三曰“空”。内容空泛,言之无物,华而不实。四曰“平”。写得平淡,可读性差。  相似文献   

14.
今年“五一黄金周”,上饶电视台对外宣传有了重大突破。七天的时间,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发了五条新闻,在江西卫视新闻上稿也有较好的表现,每天保持平均两条以上的上稿量。实现了央视《新闻联播》头条宣传上饶旅游零的突破。上饶台“五一”期间对外宣传之所以能取得可喜的成绩并非偶然,而是因为上饶台采编人员在对接中央台和江西台选题策划上做到了积极应对,多点布局,打了有准备之仗。节前,上饶电视台新闻采访部获悉中央台和江西台“五一黄金周”新闻策划选题后,将自己的选题反馈到省台和中央台,这些精心谋划的选题,由于主题和内容都对…  相似文献   

15.
2001年7月13日军报第三版“战士视点”栏目,发表了我在军报的处女作《班长,请注意批评方式》。这篇近两千字稿件的发表,不仅圆了我的军报见稿梦,而且打破了所谓的“没有关系就别想在军报上稿”的传言。作为一名基层连队的新闻爱好,从没见到过军报记长啥模样的一个普通战士,能在军报发表这么长的稿件,这向战友们证明了一个真理:只要稿子写得好,就一定瞎不了。“多琢磨稿子,少琢磨编辑。”也成了我新闻路上和战友共勉的一句座右铭。  相似文献   

16.
张志荣 《军事记者》2002,(10):27-29
信不信由你,《解放军报》现在竟然闹起了“稿荒”,一、二、三版都缺稿。有的同志可能会说:“我写了那么多的稿件,你们一篇都不用,缺啥稿?”所谓缺稿,不缺一般化的稿件,缺少的正是可供选用的优质稿。  相似文献   

17.
张斌 《现代出版》2005,(3):50-53
关于旅游院校教材的建设,近几年整体呈现繁荣之势。从旅游教材的系列与品种来看,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旅游管理专业一个系列几十个品种,发展并细化到现今旅游管理、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会展管理及旅游外语等若干系列上百个品种;从教材出版的出版社数量来看,已由过去两三家出版社发展到近百家出版社参与到旅游教材建设中。但从已出版的教材质量来看,大家似乎有个共识,即多数教材质量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三多三少”的问题:在教材的编写内容与方式上,剪辑性成果多、研究性成果少;理论内容多、操作性内容少,且多停留在“纸上谈兵”,与旅游行业需求相隔甚远;传统内容继承的多,创新内容少。  相似文献   

18.
呼唤新手     
凡稍留心的读者都有这种感觉:如今的报刊上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二多二少”的现象,即老作者多、新作者少;老的创作手段多、新的写作特点少。对此,一些读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跑龙套”,期盼着一代新人辈出,尽早成为我国新闻事业上的耀眼新星。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以其丰富的创作经验,在新闻战线上长期  相似文献   

19.
创制精品谈     
时代呼唤精品,社会需要精品,受众希望有精品,广播电视工作者在奋力追求精品.多出精品,应做的工作很多,最重要的应在如何提高质量,建立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精品机制上下功夫.创作精品的关键丁关根同志指出:“精品就是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社会和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的优秀作品”.一件精品是由许多因素合成的,关键是把握三个重要环节:即选题、创意和艺术表现。(一)把握选题出精品好的选题是成功的开始.制定选题,要增强四个意识:一要增强策划意识.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策划要有预见…  相似文献   

20.
许丽燕 《出版参考》2007,(7X):24-24
在传统的期刊编辑工作中,责任编辑更习惯于按照数年不变的栏目组稿、编稿,而后上版刊出。如此多年运行下来,期刊编辑工作更像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记“流水账”,往往是重点选题没有充分展开,而一些可报可不报的选题却频频刊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