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武 《武当》2008,(5):41-42
无论是道家的内丹修炼,还是现代的健身气功,都围绕着气沉丹田这个中心去操练。可见,气沉丹田对人体生理有极大的益处,对修炼者的功夫有极大的促进。那么,气沉丹田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我们只有明白了道理,掌握了方法,在练功实践中,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最佳的练功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健丹田:形意拳内外兼修,首要是养气、练气、运气。于是就必先分健丹田。1、以意领先,气沉丹田。形意拳以心意为谋主,气意为元帅,力意为将士,就必须以意领先。气沉丹田,是使气沉于脐下三指(宽一寸二分范围)的丹田  相似文献   

3.
“武当内家拳技击要诀”乃前辈技击法要之结晶,下面笔者据体悟简析之。武当内家拳技击要诀分为心法诀和技法诀。心法诀“气沉于渊”,即气沉丹田。然丹田非脐下一寸之处,而是小腹之底部,即耻骨处,气沉到此深渊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气”并非呼吸之气,呼吸之气只能在胸部,气沉丹田只是意想。通过这种意想使胸腔开阔、横隔膜下降、肺活量增大,从而使呼吸顺畅、气血通畅、呼吸与气血的通畅是内家拳技击的必要保证,否则气喘吁吁,气闷气浮又怎能进行激烈的打斗?另外“气沉于渊,巧运气血”,也是内家养生的首要法则。所以说,内家拳是技击与养生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1、在太极拳演练中,对松沉总体要求和身体部位的要求是什么?对松沉总体要求是舒松自然,庄重沉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是:头部正直沉着,神贯于顶;肩肘松沉下垂,双肩微屈;胸腹舒松内含,气沉丹田,腰胯圆活自如;松静沉塌,腿足虚实分明,轻灵  相似文献   

5.
“丹田”是武术、气功中最常见的一个名词。武术中讲究“内练丹田气,外练筋骨皮”,“养就丹田长命宝,万两黄金不给人”。气功中则认为“丹田”是生命的根蒂所在。“气沉丹田”是气功、武术最基本的要求、否则就会头重脚轻、气血上涌、胸闷气憋,或者动作僵滞,脚下无  相似文献   

6.
高继寿 《武当》2015,(3):22
学练传统太极拳,修炼太极内功,不是仅靠练好拳架就能得到的,需要有明师指点,在做好各项身法,外三合,备五弓的前提下,需要布气、行气、运气。"以意导气,以气催形"。不仅要气沉丹田,更要气沉脚底。只有气沉脚底,才不是打半截拳,才能贯穿,才能"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才能"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由脚而腿而腰总需完整一气"。要做到气沉脚底,先要气沉丹田。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练功的人,"气"是在胸间,在  相似文献   

7.
闫存文 《武当》2000,(1):19-20
太极拳的原则是松柔轻灵,丝毫不用力,着重使用内劲。何为内劲?即是用功中以姿势套路运动集聚成的丹田劲。此劲是先天自然之气和后天人之本力所结合的统一体。它是通过气与力配合转化,达到丹田,再随姿势转化由丹田发出的劲。劲与力相比,力滞而劲畅,力迟而劲速,力散而劲聚,力浮而劲沉,力显而劲稳等。太极拳  相似文献   

8.
使劲扯蛋     
《当代体育》2009,(3):64-64
火箭和太阳打架事件 当冲突发生时,只见奥尼尔气沉丹田,用英文大吼了一声:“如来神掌!”先后将姚明、麦迪推翻在地。  相似文献   

9.
安呈林 《武当》2013,(11):25-26
武当赵堡三合一太极拳,流传四百多年来,原汁原味的保留着传统文化的精粹——太极阴阳哲理。太极内家,性命双修,丹田乃根本也。据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理解,丹田也就是所谓的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事实上也就是上焦、中焦和下焦气集中的地方,即印堂、膻中及丹田。丹田其实不是一个穴道,而是气的发源地。膻中产生的气的谐波传到心脏,心脏出来的谐波由膻中产生,膻中出来的气聚到丹田,  相似文献   

10.
屠仲道 《中华武术》2007,(10):54-55
在武术的各种书刊中,诸如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沉肩垂肘,松胸实腹,沉腰圆裆、气沉丹田等术语,随处可见,比比皆是,成为练拳人必背的口诀。然而,在练拳中,要真正懂得这些术语的理法,正确掌握要领,就不那么容易了。如果领悟了,做到了,才算入了门。因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燕长风 《武当》2003,(1):48-48
学武之人,都听说过“气沉丹田”的要求;道门修士,皆知道“昔日圣师传口诀,只要凝神入炁穴”的提法。但真正知道气如何沉、神如何凝的人却极少,正应了那句古话,“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焉!”  相似文献   

12.
螳螂罗汉功     
螳螂罗汉功在门中秘不外传,是练金刚不坏之身的秘法。预备式练习者两脚左右分开,脚趾抓地,并站成高式马步。舌抵上颚,气沉丹田,两拳收拢于两侧腰间。  相似文献   

13.
周:李老师,能不能请你谈谈太极拳用架与其他太极拳套路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特点?李琏:其实,太极拳用架的基本要求,如虚灵顶劲、涵胸拔背、沉肩坠肘、气沉丹田、松腰松胯等与太极拳的其他套路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4.
《健身科学》2012,(4):39-40
丹田混元气功,是少林太祖门第一功,其以静为主,以动为辅,以求丹田内气,兼得腰力内劲。混元气是指在人体元气的基础上,通过练功获得的一种内气,首先产生于丹田,故称“丹田混元气”。  相似文献   

15.
邢益 《武当》2023,(3):22-23
<正>“三害”,是形意拳入门必须要去除的三种弊端,这三种弊端不除,不说拳术不会提高,就连健康也会受到损害。其实不仅仅局限于形意拳,练习其他拳术要想拥有健康,也必须去除三害。三害指的是哪三种错误?一就是努气,二是拙力,三是挺胸提腹。努气也就是指气息没能自然沉于丹田,属于内功修养未入其门。此时的气息是积蓄于胸腔的,如果想要发力的话,只能用心力。  相似文献   

16.
孙学孟 《健身科学》2012,(12):18-19
十一、浑圆无极 气至命门,四门略沉,两臂上升撑圆,掌心朝内,劳宫与膻中齐(图55)。丹田鼓荡,内动外随,两腕松宽,意念于指端,十指相对而吸,至欲吻合则相斥(图56)。,两肘平开,十指相对拉长,胸阔至极,肺气充盈,提肛卷闾,气满丹田(图57)。而后十指相对而吸,舒肛展闾,内气灌注毛发,渐归天宇。  相似文献   

17.
张衡 《武当》2009,(7):34-35
福建省南拳中的百花一秀——鹤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相传由咏春方氏所创。鹤拳共用宗鹤、鸣鹤、飞鹤、食鹤四种。鸣鹤拳是鹤拳的一种。鹤拳讲究三战为基本,要求气沉丹田,以气补劲,声力并进,以声夺势。技击时要内外合一,明暗二劲共存。手法讲究五行变化,相生相克,步法稳固,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8.
第一段1、无极势立正站立,双腿缓慢下蹲,双手自然下垂,双足跟并齐。然后,双手同时从身体两侧直臂上抬,掌心朝上,高过头顶,然后左右手手指尖相对,掌心朝下,沉气按掌。随沉气按掌的同时,双腿下蹲,左右手按至丹田处变拳,置于小腹丹田两旁,下颏内收,目光平视前方(图1)。  相似文献   

19.
第一段1、无极起式立正站立,全身放松,目光平视前方,气沉丹田,两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下颏内收;两足跟相贴,足尖外摆,两掌同时从两侧直臂上抬的同时吸气,舌顶上腭,撮肛,双掌上举高过头顶,两手指尖相对,掌心朝下,沉气下按掌的同时,身体下蹲,双掌按至丹田处变拳,分置丹田左右。目光注视前方(图1、2)。要点:动作配合呼吸要一致。2、圈手冲拳式接上式,右手掌抬至口唇处,朝前往下拍按掌的  相似文献   

20.
《健身科学》2007,(12):33
"意守丹田"是练功时注意力集中在丹田使腹部肌肉帮助胸部呼吸,渐渐过渡到"气贯丹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