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画尚意传统形成、发展过程和中国画创作和品评中"意"、"形"、"法"、"笔墨"等美学范畴的分析和解读,提出了中国画尚意传统的精神实质、文化品性与形式特征及其在中国画创作中落实、具化的达意之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画尚意传统形成、发展过程和中国画创作和品评中"意"、"形"、"法"、"笔墨"等美学范畴的分析和解读,提出了中国画尚意传统的精神实质、文化品性与形式特征及其在中国画创作中落实、具化的达意之法。  相似文献   

3.
中西绘画是两种不同的绘画体系,中国画依附更多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其审美思想、造型理念等都有着极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然而当代许多中国画作品传统笔墨性内涵与意象性体现呈现弱化趋势,创作表现更多趋于逼真、写实和制作方面,许多作品更流露出画家对中国哲学、古文诗学、书法、理论等传统文化素养的严重欠缺。以此为切入点,分析造成当代中国画创作这一现状的原因,并针对这一现状提出观点,进一步阐述传统文化在中国画创作与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从古至今,"意"都是画家们苦苦追求的奇特语言,也是东方人独有的审美方式。它积淀了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精华。从线、意、创作与审美等多角度观察,"表意性"在传统中国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生命所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创作必须着眼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要创作有民族特色和人文传统,同时又具有现代文化特质和当代文化功能的现代中国画艺术。  相似文献   

6.
西学东渐后,西方画种传入,中国画创作者面临"二元对立"的道路选择。石涛云"笔墨当随时代",如何重拾传统精华,注入新的时代生命力,是迫切需要深思的问题。"计白当黑"作为中国画构图形式中的一种,不仅传达了中国画的特殊美感,而且深蕴中国哲学和美学的精神。本文以"计白当黑"为主体,以时间为轴,从"计白当黑"的演变入手,阐释其在传统中国画中的表现及其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功地成为东方艺术的主流。这种成功与中国深厚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其中"形"与"意"在历代绘画与画论中所起的指导性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无论是秦汉唐宋美术史对"形神"的评述,还是宋元的现代绘画对"形"与"意"的关注。"形"与"意"在中国画的创作与实践中,承担着指导作用,同时"形"与"意"又随着绘画的实践得到论证与补充。"形"与"意"在画论与绘画中的不同表现,形成了中国画丰富多彩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不似之似"是中国画追求的艺术境界和艺术形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中国画重要的美学原则。在绘画创作中,正确认识和把握"不似之似",是取得绘画理想效果和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校成人教育中国画教学面临着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师生在理论认识上存在误区,在当下国画创作"传统"与"现代"两大阵营的对立中感到困惑.今天的教学必须要在不断地加强传统技法训练的同时,强化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新对传统中国画的认识,正确认识中国画的传统与创新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成教生的理论水平和国画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和当代艺术的发展,中国画学院教学也在不断的探索和调整,如何在继承优秀传统艺术形式的基础上更好的开拓创新,做到既重视传统"技"的学习,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是中国画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分析与研究,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必须贯穿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在基础教学中加强创造性思维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作意识;利用构成课、小品创作课探索创作规律,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注重综合文化课程设置,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