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教育生命价值取向是现代教育中的价值倾向,重在强调培养幼儿对生命的认识,包括自身生命和自然界其他生命,旨在培养幼儿生命情怀,促进幼儿生命和谐发展。但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很多教育者对生命教育的意义不甚明确,对"生命"与"价值"的理解有失偏颇,而且生命教育缺乏有效的实施过程。为此,必须对症下药,教导幼儿正确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并积极感受生命。  相似文献   

2.
"三生教育",即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重视并实践生命教育是现阶段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然而,高校生命教育却被更多地误读和理解为口号式、情感式甚至应对性教育。高校生命教育不能缺乏对生命及其生命教育的反思,这是大学生认知、思维特征所决定的。要使生命教育真正取得实效,应该理性地深刻体悟和认知生命本身,即对生命及其生命教育"沉思",才能真正使大学生在生命教育中体悟生命真谛,确立生命之自觉。  相似文献   

4.
通过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近20年中国知网有关生命教育的文献进行检索,发现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包括:生命教育的内涵研究、生命教育的对象研究、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生命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和生命教育研究的反思性研究等.同时,将生命教育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即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化阶段.未来,生命教育研究将会从内容主题和方法两个领域深化,推进生命教育实施成效评价的多元化,拓展生命教育的对象范围,形成生命教育新的实践模式,加强生命教育知识的共享系统,构建"范围广、联系紧"的生命教育科研团队.  相似文献   

5.
德育视野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种力量的共同参与,而高校是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力量,同时要鼓励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其中,高校将生命教育融入"基础"课是主渠道,包括"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课程内容,强调生命体验的德育课程实施。家庭德育要树立"能力和道德"并重的人才观念,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意识。社会德育要营造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包括构建生命教育实施框架体系,形成生命化德育理念,构建生命化的活力课堂。生命教育实施框架体系主要以校园文化、研修文化、活力课堂、校本课程、主题活动和多元评价六大工程为载体;生命化德育包括理性的道德教育、感性的道德教育和行动的道德教育;"生命化"课堂将生命的四种关系"我与自己、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在课堂中一定要让"生命在场"。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不应该只是生理与心理教育,还是对意义与价值探究的教育,以引导学生去思考生命,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生命.教育哲学一直都在探讨教育意义与教育价值的问题,本文从哲学意义的思维与视野,提供对生命教育的哲学反省.哲学意义的反省提供给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对自我与存在的关怀" (即与自己的关系),以了解存在的意义;与"对伦理与现实的关怀"(即与他人的关系),以深化生命的价值;以及"对死亡与超越的关怀" (即与超越者的关系),以探讨人的超越向度.  相似文献   

8.
河南师大附中实验学校通过打造"多元课程渗透、学生自我管理、师生和谐共进、生活技能培养、家校社会协同"五种生命教育共同体,合力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让学生在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体验生命、滋养生命、绽放生命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生命教育就是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思考生与死的生命课题,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命与死亡,热爱生命,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创造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关爱生命、直面死亡和生命价值教育。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生命的开始和教育的原点,家庭关系的亲密性使家庭生命教育具有易实施性特点。根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自我保护、抵抗挫折,升华生命、实现价值"的家庭生命教育理念,应加强儿童家庭生命教育,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加强父母教育、和谐家庭的氛围、平衡家校关系、完善社会立法。  相似文献   

11.
"进"这个字造得颇有玄机。在甲骨文中,进上面是"隹",像小鸟形,下面是"止(趾)",即鸟脚,鸟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像离弦之箭。简化字是"走之旁"背着"井",就是说,"进"意味着背井离乡,意味着离开原点。所以,进是积极的也是疼痛的,是独立也是切割。但不进就往往连原点都守不住,不进则退的道理千古传之。时光在前进,空间  相似文献   

12.
<正>生命教育即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健康成长。思想政治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专门学科,在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是笔者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审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常识教学的几点思考。一、生命教育在辩证唯物论中的渗透(一)在讲解"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的原因,即  相似文献   

13.
张璐璐 《现代教育科学》2015,(4):162-165,68
大陆中小学生淡漠自我或他人生命现象屡见不鲜,如何实施生命教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台湾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在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包括制定法律法规、开设系列生命教育的课程、丰富和拓展生命教育内容、多途径开展生命教育,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大陆在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可借鉴台湾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论语》是对"生命学问"探讨的经典,即用有限的生命积极追求构建不朽的生命意义世界,告诉我们在喜悦活着的同时,更应该活出质量和意义。《论语》首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从生命学习、生命共进、生命超越三个维度讲述人生的义理,叙说生命的喜悦。  相似文献   

15.
教育活动中遭遇情感和情感教育被误解或错用等"情感问题",亟需化解:即对情感与教育的关系和"情感教育"等含意进行澄清。教育是转识成智、化情成慧的智慧交往活动。情感实乃教育题中原有之义。情感教育指的是那种兼顾情知双修互进与和谐丰富的教育(思想或模式)。教育活动中要树立自觉的情感教育意识,要挖掘一切积极情感因素,涵养博大深厚、丰富向上、辩证和谐的高级情感,助成理智与情感融为一体的智慧的和谐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2001年起,郑州轻工业学院在河南高校中率先实施了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进社团、进网络的"三进"工程,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006年9月实施的社团辅导员工作制,更是全国高校之首创.  相似文献   

17.
开设单一的生命教育课程,无疑是落实生命教育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我们要精心设计生命教育课程,具体化为课程的内容和模式并加以实施,必须先对生命教育课程的独特性进行分析。生命教育课程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生命"二字。文章在对"生命人"假设及其基本特征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生命教育课程的四个基本特性,即针对性、整合性、开放性与互动性。  相似文献   

18.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沉睡的巨人,教育就是要唤醒每个人内心沉睡的巨人,使其发现自己内在的大师。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他们内在的巨人一旦被唤醒,就能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过程等,就会随之而改变,就会主动而积极地自觉融入到课程改革中。此时,活动即成长,教育即成长,管理即成长,生活即成长,一旦一个人的生命被唤醒,就会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自己不断向前进。  相似文献   

19.
<正>生态教育有五大实践工程,分别是区域教育、学校文化、学科教学、教师发展和课程建设。教师发展是五大实践工程中的重要工程,名师团队建设又是教师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生命为本,向生而生"的教育理念,积极倡导并努力践行"教育即生态"的教育主张,不断建构并描述生态教育之理想画卷:研究生命的样态,改善生活的状态,绽放生长的姿态,让教育的春天百花齐放、万紫千红,让教育春天里的每一个生命都精彩无限。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生态教育团队。一、生态教育:团队发展过程中的自然选择"三人行必有我师","众人拾柴火焰高,十指抱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维吾尔族文化的视角,将其对人性价值的判断略作归纳,即以"善"为根本,与尊重生命、崇尚生命的道德行为相结合的伦理道德观。对维吾尔族传统家庭伦理思想的内容、基本特点及其现代价值略作讨论,其主要内容包括:以"爱"和"敬"为主要道德规范的夫妇之伦;以"慈"与"孝"为主要内容的亲子之伦;以"宽"与"忍"为核心的长幼之伦。并指出维吾尔族传统伦理精神在指导、规范和协调社会成员的日常行为方面的现代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