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笔者认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2.
使学生在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授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还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正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技能作了一些探索,发现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利用计算机优势,进行实践教学,对提高中学信息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在新的中小学教学大纲中,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在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成为计算机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志.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能力。信息技术课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本文就此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陈小进 《成才之路》2009,(19):96-96
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去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及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是指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处理以及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做到: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把握信息素养内涵信息素养内涵广泛,分不同层次。我认为,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它主要包括三方面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信息问题的敏感程度,是对信息进行捕捉、  相似文献   

13.
我认为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大胆尝试、研讨其教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的职责。我们通过探索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 展示微机功能 ,培养学习兴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开发智力、授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为此 ,加强…  相似文献   

15.
学校计算机教学是以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基础,以通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能力为目的新兴的基础性学科教学。现代信息社会不仅要求人们具有对信息的快速反应、收集、处理、传输能力,而且更需要人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同时也是终身学习的时代,更需要人的学习能力,而学校计算机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上与其它学科相比更具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6.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在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开发智力、授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探索出贴近学生发展自己实际的教学模式,要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以信息处理服务为核心的新兴事业—信息产业在全世界加速形成和发展.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教育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以下具体探讨一下这方面问题. 一、计算机教学和学生信息意识的关系 (一)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能力是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体现,它是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同时,有适当的能力才能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内在条件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授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1理论课1.1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适合完成基础知识、语言算法、小结讨论等内容的教  相似文献   

19.
温薇燕 《考试周刊》2012,(27):123-124
开展信息教育、培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大问题。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各类问题的意识;合理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信息技术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20.
目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自主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具备独立接受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