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杂文概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杂文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杂支队伍蔚为壮观,杂文国地迅速扩大,杂文总集和杂文丛书相继出版,杂文组织的建立和杂文作家群的形成,杂文理论的深入探讨和杂文研究的不断拓展。这些都表明了新时期杂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更重要的是,随着杂文理性批判精神的复活和高扬,杂文形式的突破和创新,让人们看到了世纪之交中国杂文希望的曙光。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的杂文在不断的探索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突出的征象是:强烈的批判精神,杂文艺术追求的多样化,杂文意识的真正觉醒,杂文园地的扩大。纵观当代杂文发展轨迹,影响杂文兴衰的因素有:时代环境,作家自身的品格修养,作品的品位和读者的审美意趣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的杂文,在新时期十年中情况如何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十年杂文扫描十年中,人们拿起杂文这种灵活机动的武器向“四人帮”丑类宣战,发挥了匕首投枪的  相似文献   

4.
鄢烈山是新时期的青年杂文作家。其杂文直面现实人生,饱含激情,言辞锋锐,呈现别具一格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杂文的走向,许多人认为由于新时期的到来,阶级矛盾已不是主要矛盾,因此作为杂文重要特色之一的战斗性随之削弱。杂文相对萧条,题材也较窄,很大部分是那些缺乏艺术性的“政治论文”。 杂文已到了末路吗?不! “我们何妨把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未竟之志承接下来!把人们的政治心态纳入世道人心的文化层次中,把对世道人心的褒贬和导向纳入国民性改造的任务中!”湖北著名杂文家苏天生铿锵而有见地  相似文献   

6.
九十年代以来的杂文创作是中国新时期文学中一种重要的文学形态 ,它在内容上的发展态势和艺术形式上的新动向 ,对中国未来的杂文创作走向无疑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但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中 ,小说、诗歌、散文这些传统的文学样式始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 ,作为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的对象也往往重在于此 ,而对杂文的研究与评价则常常被人们有意无意地视为是支流 ,这不能不说是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的一种缺失。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九十年代以来的杂文创作在共时与历时中的蕴示的研究 ,对它在文化批判意识、自我反省意识、当代审美意识上存在的缺失的分析 ,揭示它的现代性写作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的杂文创作在文体形式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创新态势,它表明了杂文创作主体在艺术上的成熟。这种创新态势突出地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二是开放自觉的文体意识;三是流派纷呈的语言风格;四是反映民间意识的网络杂文的勃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文体的发展演变,杂文已逐渐渗透到各种文体当中。杂文与小小说本属两种不同的文体范畴,但许多杂文作者却喜欢采用小小说的形式和手法抒写杂文,使杂文小小说化的倾向不断加强,甚至出现杂文与小小说界限不清的现象,这虽然拓宽了杂文的表现手法,但在很大程度上却削弱了杂文的社会作用,成为杂文萎缩化的一大标志。  相似文献   

9.
苏洵以议论文名传千古,研究者多有重视,而其杂文数量较少,常为人们所忽略。苏洵杂文多来自日常生活,有着与其议论文不同的风格。文章从其杂文内容和风格探究了苏洵的另一特色,从而深化了对苏洵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鲁迅杂文目前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计有《纪念刘和珍君》等十篇。这些杂文是作者在不同时期,为了不同事由,针对不同人物而写的。同是杂文,但却具有不同的特色,因而在教法上自该有所同,也有所不同。《纪念刘和珍君》是学生觉得比较艰深的一篇。本文即拟探究一下,教《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杂文,需要突破一些什么样的困难,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杂文和小说不同。尽管杂文的语言是形象的,有时也刻画人物,甚至也概括了一种典型,但入手便分析人物,用处理小说的方式来处理杂文是不相宜的。要看  相似文献   

11.
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于2007年年底揭晓并在绍兴颁奖。在这一届的获奖作品中没有杂文,陈鲁民对此深表不满。他在(作品与争鸣)上撰文说:”我详细看了活动的相关报道,对小说、诗歌、翻译等其他奖项无异议.只对优秀散文杂文奖有不同看法。既然叫‘优秀散文杂文’奖,那就应该既有散文又有杂文,即便散文多一点。无论如何也要给杂文霉下一席之地,可是。  相似文献   

12.
这样的鲁迅     
我们活在这样的地方,我们活在这样的时代。——《且介亭杂文·后记》杂文这种体裁,是在鲁迅那里达到了高峰的,就像格律诗是在唐人那里达到高峰一样。每次重读鲁迅的杂文,总有新的发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鲁迅的杂文,代表的是鲁迅背后的那个时代,以及他一生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鲁迅杂文派形成于30年代初。这一创作群体的形成与当时政治斗争的僵持状态、杂文热的兴起及其成员的人生信仰、志向的选择密切相关。他们的杂文表现出对现实反映和风格追求的趋同性,注重政治效应,充满抗辩色彩,效仿鲁迅笔法,他们从不同角度师承了鲁迅杂文尖锐泼辣的笔锋,含蓄、凝炼、绚丽的诗风,纵意而谈、洒脱自如的文风,同时,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4.
略论鲁迅杂文的多趣多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中国古代文论关于“趣”与“味”属于不同审美要求的理论和鲁迅杂文的实际,提出鲁迅杂文趣味性的特征是“多趣多味”的新看法。“多趣”包括有理趣、奇趣、情趣、形趣和言趣等等。“多味”包括有新味、熟味、辣味、笑味和回味等等。在论鲁迅杂文的辣味时还总结了鲁迅的讽刺理论和杂文创作对中国和世界讽刺文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及讽刺与幽默的区别。文章最后指出,鲁迅杂文的多趣多味是对中外文学作品重视趣味性这个优秀传统的创造性继承与发展,对当代杂文创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广义来说,杂文因记叙、议论、抒情的侧重点不同,教学时,往往把它归入不同的文体单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学中不必注重杂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所具有的特点,相反,正因为本质上是杂文,所以在结合某一单元的文体特点进行教学时,还必须紧紧抓住杂文的特点。在这点上,杂文中的议论文教学当首称一难。与一般的议论文一样,杂文中的议论文也具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但它与一般的议论文也还有许多不同的地方。首先,杂文中的议论文不象一般的议论文那样,论题大,行文长,它往往从  相似文献   

16.
“野百合花”系列杂文呈现了现代美学观念,以对现实阴暗面的否定来实行对现代民族民主国家的文学建构是其基本理路,“鲁迅式”杂文是他们创作的指导思想。但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其成员却各有自己的艺术个性,如丁玲对女性诗学的建构,王实味对狂人美学的实践。萧军对日常生活美学的追求等。杂文作者们各自不同的艺术个性显示了前期延安文学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五四”以后以鲁迅为代表的现代杂文的高度发达是一个相当动人的文学景观。造成这一景观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点似乎还不为人们所注意,即杂文这一古已有之的文体,经过在近代的发展,至“五四”之前已逼近了向现代杂文的“飞跃”。详尽论述近代杂文的发展,自非易易。但是,把龚自珍和梁启超的杂文作为近代杂文不同阶段的抽样进行分析,把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近代化”杂文和“五四”杂文作一些必要的纵向比较,或可为我们提供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今天的杂文,不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在基调和风格上,比起五四时代的杂文来,都已有所不同。但是,我们应认识到,今天的杂文是五四以来优秀杂文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我们研究五四时代的杂文,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点。那时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他们把杂文当成反帝反封建的锋锐武器。而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  相似文献   

19.
<正> 鲁迅先生的杂文,基本上属于广义的议论文的一种类型。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杂文只是在行文之中议论成分较多,面这种议论又往往和抒情揉和在一起。因此,通常称为议论性散文。还一种杂文就是论文,而不少又是驳论。其中也有这样一些文章,它由于采用了所谓杂文的笔法,稍不同于一般的论文,比较不容易掌握它的论证方法。这两种杂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明显的不同特点,从中学语文教学角度来看,无疑就应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杂文的本质、特点、创作规律、当前杂文创作的困惑和杂文作家的苦衷,以及杂文创作的出路与对策都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