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马克思《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本文简称《手稿》)于 2 0世纪三十年代公诸于世 ,不同思想阵营的争论从未停止。西方学者称之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录” ,以为新发现了一个人道主义的马克思 ;前苏联学者则称《手稿》仅仅表述了一些没有联系的思想 ,不是成熟时期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学者对《手稿》的关注在 70年代末 80年代初形成热点 ,伴随思想解放、拨乱反正的社会进程 ,在哲学、美学领域出现了大量集中的研究成果 ,结集出版了《人性、人道主义问题讨论集》(人民出版社 1983年 )、《马克思〈手稿〉中的美学思想讨论集》(陕西…  相似文献   

2.
《春蚕》、《丰收》和《多收了三五斗》都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初我国农村出现的“丰收成灾”这一现实的作品。三部作品都对导致“丰收成灾”这一悲剧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各自的追寻。通过对这三部作品的剖析,对它们的艺术形象和艺术个性进行了比较研究,表达了对三位作家的共同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的敬意。  相似文献   

3.
关于魏良辅与昆山腔的关系,我曾写过《谈〈南词引正〉中的几个问题》(一九六一年七月十九日《文汇报》)、《昆山腔发展史的再探索》(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上海戏剧》第三十九期)、《魏良辅之生平和昆腔的发展》(一九七八年三月《戏剧艺术》第一期)三篇文章,所接触的面比较广,钱南扬、项笃璜等同志曾先后写文和我商榷。现在我把最近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的要点谈一谈,也许对问题的深入有所裨益吧!  相似文献   

4.
<正> 《湘君》、《湘夫人》是两首祭祀湘水之神的优美的古老恋歌。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高超的想象,凭助楚辞艺术形式的特点,塑造了湘君、湘夫人两个艺术形象,赞扬了湘君、湘夫人坚贞而深厚的爱情。它们都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 《九歌》除《国殇》外,都是古代祭祀神灵的歌舞曲,最初为劳动人民(包括民间艺人)所创作,屈原在学习民间文艺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加工后的《九歌》,与民间原始的粗糙的东西相比,在艺术上就更加精粹美妙。  相似文献   

5.
雨果作为十九世纪法国的浪漫主义作家和世界文豪,其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且体现在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的方方面面。通过查阅数据库资料、阅读文学作品、理性分析、合理归纳的方式从《巴黎圣母院》中找寻雨果的人道主义踪迹,不仅对于进一步认识雨果和其文学精神有着重大意义,对进一步了解十九世纪法国的文学发展概况和欧洲人道主义思想也有帮助。本文从歌颂自由与肯定人性,呼吁和平与期待博爱,弘扬理性与反封建三个方面对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创作中,艺术视角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是描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山乡巨变》、《三里湾》和《创业史》,因为作家采用了不同的艺术视角,所以这三部作品也就具有了不同的思想意蕴,它们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同。文学作品的最大意义和价值是在文化上,而不是在政治上。纵观中外的文学史可以发现,艺术视角既具有个人性,也具有时代性和作家个人的反叛性。  相似文献   

7.
魏源的《诗古微》是清代今文学派的一部重要著作。他在前人对于三家诗佚文、遗说的搜辑、考订的基础上,论述了三家诗和《毛诗》的异同,发挥三家诗的微言大义。《诗古微》刊行后,历来为治经学者所重视。尽管由于门户之见,诸家对于《诗古微》的褒贬不一,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他们都认为魏源作《诗古微》是专主《齐》、《鲁》、《韩》三家诗而排斥《毛诗》。例如:梁启超谓魏源“《诗》主《齐》、《鲁》、(韩》”“而排斥毛、郑不遗余力。”(《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刘师培谓“魏源作《诗古微》,斥《毛诗》而宗三家诗”。(《经学教科书》)章太炎谓“魏源作《诗古微》,全主三家”。(《经学略说》)马宗霍谓魏源“说《诗》斥《毛传》,宗三家”。(《中国经学史》)周予同谓魏源“著《诗古微》,攻击《毛传》及大、个《序》,而专主《齐》、《鲁》、《韩》三家”。(《经今古文学》) 笔者近年来对于魏源的生平、思想及《诗古微》作了一些研究,认为上述观点失之偏颇,似乎还有商榷的余地.本文拟初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并祈学者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8.
魏源的《诗古微》是清代今文学派的一部重要著作。他在前人对于三家诗佚文、遗说的搜辑、考订的基础上,论述了三家诗和《毛诗》的异同,发挥三家诗的微言大义。《诗古微》刊行后,历来为治经学者所重视。尽管由于门户之见,诸家对手《诗古微》的褒贬不一,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他们都认为魏源作《诗古微》是专主《齐》、《鲁》、《韩》三家诗而排斥《毛诗》。例如:梁启超谓魏源“《诗》主《齐》、《鲁》、《韩》”“而排斥毛、郑不遗余力。”(《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刘师培谓“魏源作《诗古微》,斥《毛诗》而宗三家诗”。”(《经学教科书》)章太炎谓“魏源作《诗古微》,全主三家”。(《经学略说》)马宗霍谓魏源“说《诗》斥《毛传》,宗三家”。(《中国经学史》)周予同谓魏源“著《诗古微》,攻击《毛传》及大、小《序》,而专主《齐》、《鲁》、《韩》三家”。(《经今古文学》) 笔者近年来对于魏源的生平、思想及《诗古微》作了一些研究,认为上述观点失之偏颇,似乎还有商榷的余地。本文拟初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并祈学者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9.
“与”字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相当活跃的词,出现频率高,用法也多;而在现代汉语中,它的出现频率极低,用法很少.“与”字在近代汉语中的情况怎样?它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研究它,对了解汉语发展的历史和规律,不是没有意义的。本文选择三部较有影响的小说的语言材料来考察上述问题。它们是《水浒全传》(以下简称《水》。成书于十四世纪),《红楼梦》(以下简称《红》。成书于十八世纪)和巴金的《家》(成书于二十世纪)。我们认为,“与”字由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  相似文献   

10.
同是民间爱情叙事诗,侗族的《娘梅歌》和傣族的《娥并与桑洛》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艺术上都具有极大的价值。文章从悲剧主题和结局、形象塑造、艺术风格等三个方面对这两部长诗进行比较,挖掘出它们独具的审美魅力,阐释它们的审美差异性,从而揭示了它们的审美差异性是植根于不同的民族文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一、《竹书纪年》晋太康二年(二八一年)汲郡(治所在今河南汲县南)人发掘古墓(大约是魏襄王的墓),出土古书七十五篇,中有《竹书纪年》十三篇。此书叙述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时魏国的史事。周幽王以后用晋纪年,三家分晋之后用魏国纪年,至魏襄王二十年(前二九九年)止。据此及古本《竹书纪年》辑本内容推论,《竹书纪年》大致上是魏国的编年史。所记如“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都和传统史书记载不同,但该书的某些记述与甲骨文、金文史料相符合。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儒林外史》这四部长篇小说,以其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广大读者历久不衰的衷心喜爱.毫无疑义,它们是有口皆碑的伟大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由于它们描绘时代生活的真实性、塑造典型形象成熟的艺术手段、组织故事叙述故事的高超本领,以及运用语言的高度技巧,还将吸引一代一代的读者、哺育一代一代的作家.因此,我们虽不能说这四部小说是不可企及的艺术高峰,但肯定他们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是不为过的.从整体上说,这四部小说(《红楼梦》后四十回显然不如前八十回,但那是因为出自另一作者之手,故另当别论)是精美的艺术珍品,是我们民族文学园地的瑰宝.但并不能因此就说它们都白璧无瑕、无懈可击了.我们如果仔细加以分析就会发现,每部作品内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的成就是不平衡的:它们的后半部明显的不如前半部.人们重读这些作品时,一般是对前半部读得细致而且兴味盎然,对后半部则匆匆而过,不愿作过多的回味了;文学史著作和研究文章所征引的正面的例证多数出自前半部.我们当然不是说,它们的前半部就没有败笔没有弱点,而是说前半部成功的描写和叙述究竟太多了,简直令人目不暇接;也不是说它们的后半部就没有精采之笔(  相似文献   

13.
生态伦理学主要有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两条路径。《护生画集》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图文并茂的阐释了天地好生、节用时禁,民胞物与、和乐自然等传统儒学的生态智慧,从而构建了以“护生护心”为主旨的中国近代“人道主义”护生平台。《护生画集》创作的成功不仅有效的实现了传统伦理资源的近代理性转型,也开创了中国生态伦理建设的人道主义路径。  相似文献   

14.
于静静 《文教资料》2013,(9):14-15,53
本文结合萨特的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理论,从自我觉醒和自我超越、“共生”、反战三个方面分析了大江健三部的《饲育》中的人道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新教材选了《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以下简称《面》)这首抒情短诗 ,是很有眼光的。通过它 ,读者可以一窥海子抒情诗的特质及其诗学理想。笔者就第三代诗人的诗学追求尝试解析这首诗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色。背景 :启蒙主义思想的滋润。海子 1 5岁考入北大 ,1 982年 1 9岁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以海子为代表的第三代诗人 ,其精神追求与艺术探索的核心思想是启蒙人道主义之“人”———人的自我价值与人的自身完满。评论家认为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荷尔德林的生命诗学给他们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和必要的导引。海子们是循着…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明确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提炼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四个方面的艺术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构建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发挥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文章从修订价值取向、目标理念与主要变化、教学实施重点三个方面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解读,并建议在艺术教学中加强过渡与衔接,注重学生艺术体验,围绕核心素养发挥艺术学科以美育人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7.
1999年的《三国演义》研究,着重评述了新见较多的三个问题:(1)关于罗贯中的生平与作;(2)关于《三国》的成书年代与版本;(3)关于《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8.
马尔库塞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人道主义学说,从人和人的本质、异化劳动、对象化和异化诸方面进行了改造。这种改造是奠基在“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改造,因而具有抽象、思辨、直观的性质,歪曲了《手稿》的人道主义学说,扭偏了《手稿》人道主义学说的发展方向,是历史唯心主义的改造  相似文献   

19.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文学体裁,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点.1990年版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本的两个小说单元,共选了八篇小说,其中有鲁迅的《药》、叶圣陶的《夜》、高尔基的《母亲》.这三篇小说分别塑造了三个母亲形象,三个母亲既有惊人的相似,又各具风采,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三位作家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和作品的不同风格,领略到它们诱人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药》、《夜》、《母亲》中塑造的三  相似文献   

20.
《阿Q正传》、《围城》、《金锁记》这三部作品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用不同的眼光对人性进行最彻底、最深刻的探究和阐释,并取得各自辉煌的成绩,但它们在探索、挖掘、揭露和鞭挞人性丑上存在着共同性、多层次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