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首先,以人为本,就是要突显人自身发展的地位。“发展要依靠人,发展是为了人。”“人是发展的中心主体,人应成为发展权利的积极参与者和受利益者。”突显人自身发展的地位,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历史进步的前提,它昭示着人们去创造一个合情合理的世界,去创造一种合乎人性的管理制度。其次,以人为本,就是要改善人的生存条件、教育条件,为人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由。“发展可以看做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
杜甲勇 《教育与职业》2007,(20):164-165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理论基点和精神内核."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用"以人为本"的原则去思考传统教育中人性关怀的缺失问题,树立把学生看做发展的人来对待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用平等、理解、关心、爱护、宽容、锤炼的教育方法来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对发展本质的新揭示,对发展核心的新概括,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以人为本"就是社会以人为主体、以人为本位.人既是创造社会的主体,也是享受社会的主体,还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本管理"就是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本文论述了"人"与"本"在企业管理中的内在辩证关系."人本管理"是一种比较新型的、系统的管理方式,代表着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从哲学上说,"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历史创造的主体和实践发展的日的.从伦理道德上说,"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当作人来对待,无论是一个社会组织、团体、政党,也无论是人与人之间,以至每个人对自身,都应把人当作人来对待.从教育教学上说,"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学生当作人来对待.其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位思考与处理问题,理解人、尊重人、相信人,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为本",这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应用."以人为本"在学生政治工作中最根本的标志就是"以学生为本".注重能力培养,注重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尊重人的主体性,注重社会规范与激发创造的双向互动等是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地理新课标的实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的理念是"以人为本".那么新课标下地理课堂教学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呢? 一、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 地理教学中的"以人为本"概括起来就是尊重和发展人.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有一颗善待学生的心,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和人格尊严,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学会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一方面,应以育人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必须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包括人格、尊严等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有着深刻的时代基础和理论背景.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走共同富裕道路,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构成了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  相似文献   

9.
学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荣 《职业技术》2005,(3):47-4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人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价值,满足人的需要,人性化地做好一切工作.学校图书馆人性化为教师服务,应该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对"先学后教"方法中"先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燕 《教育导刊》2003,(2):53-5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多分析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并通过"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比较、分析、概括,进而能获取更深层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定能发挥出无限的想象与创造."先学后教"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以人为本",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中的人.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有位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人问苏格拉底:"怎样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才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呢?"苏便问他:"你说一个干净人,一个脏人,他们谁需要洗澡呢?"那人说:"肯定是脏人."苏说:"错了,是干净人要洗,脏人不习惯洗澡,而干净人习惯洗澡.现在你再说他们谁要洗澡呢?"那人说:"是干净人."苏说:"也错了,是脏人要洗澡,他很脏,有必要洗,而干净人没有必要洗.现在你知道谁要洗澡了吧."那人回答:"是脏人."苏说:"你又错了,他们都要洗,干净人习惯洗澡,而脏  相似文献   

13.
学校追求持续发展,创建特色学校文化是关键."乐美"学校文化是以"乐教乐学"促进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开展"审美立美"有效教育教学活动,营造以"成功、创造"为主旋律的,以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为载体的学习生活方式."乐美"学校文化建设要根据民族文化、时代精神、校本资源等特点去认识生成含义,并从办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和多元评价等方面生成策略去整合发展,以期整体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辩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是:以人为本中的"人"是特指"现实的人";充分发挥"现实的人"的主体性,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不断满足"现实的人"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和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为本,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要大力张扬其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和提升人的价值性目的;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现代性和人性化超越。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实事求是"?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这是邓小平爷爷的生活名言,也是我的回答. 在现在的社会中,能做到"实事求是"这一点的人并不多."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这三点是人应该做的,但是很多人不会充分地把握,把这三点融于一身."实事求是"犹如一幅画,是美丽的;"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则像我们作画时用的纸、笔、颜料,要想构成一幅美丽的画,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去创造."那么,我想教师的幸福就是由学生来创造的. "秘密花园"这一做法的思路来源于对一些问题学生的教育尝试.一次上完课,我把一名玩世不恭、自暴自弃的问题学生叫到办公室,把自己已经写好的"合同"拿给他看,问他愿不愿意与老师一起履行一项"合同"条款.他认真地看完,点点头,脸色稍稍泛红,大概是没想到老师竟会如此特别地对待自己吧. 所谓"合同",其实就是我对他的评价,对他近来表现的肯定,以及今后的希望,而且附上了"老师一定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你"几个字.他临走时,我随口说了句"这是你和老师之间的秘密哦!"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对"以物为本"发展观的否定和反思,是对"民为邦本"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和谐发展"的落实和推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记这一根本宗旨,就是要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是要尊重社会的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给学生的探究活动添加点"甜"味,让学生体验再创造的乐趣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学生才能真正进行再创造.他们对学习的内容才会真正的理解,灵活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教育学"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传递-接受式"仍然是教育学课较为常见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去情境化"、"去问题化",重教师轻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就是要改变这一现状,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带着问题去学习领会蕴含其中的教育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教育问题.在学习方式上,将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阅读课上的语言学习是凭借课文进行的,走的是以有指导的读书活动为主线的语言内化之路.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完美的言语"范型".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自觉地投入"读书活动",反复触摸、感悟丰富多彩的言语现象,不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要靠自己去读,语言运用之妙要靠自己去悟,语文基础,文化底蕴,要靠自己去积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