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2.
1958年到1961年,我国教育战线出现了一场历时三年之久的教育大革命。正确认识评价这一段教育历史,不仅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建国后十七年的教育,而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战线拨乱反正、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理解。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订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高潮,教育战线也随之开始了“教育大革命”。  相似文献   

3.
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掀起了为建设统一政府及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的北伐战争。对待这场战争,中共持什么样的态度。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1 第二次东征的结束,广东境内反动军阀的被肃清,以及广西的归顺,为实现孙中山先生的通过北伐把革命推向全国的遗愿提供了一个红色基地。国民党高层领导人如汪精卫、蒋介石等在不同场合曾就北伐问题多有言论。蒋介石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宣称:“去年可以统一广东,今年即不难于统一全国”,汪精卫更希望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汉口及北京相见。 对此提议,中国共产党采取了积极响应的态度,1925年12月20日,中共广东区党、团委员会联合发出了《告广东民众书》,明确提出了广东国民政府应“与全国革命民众携手”打倒北洋军阀势力,“建立全国统一的国民政府”。这里虽没有明确提出“北伐”一词,但在其中却寓有了北伐的主张。翌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在《为吴佩孚联奉进攻国民军告全国民众》书中,更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北伐的主张,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援助国民军,并“请求广州国民政府出兵北伐”,以肃清吴佩孚在长江的势力。这可说是中共中央第一次对国民政府军事上的倡议。但是真正从战略高度提出北伐,还是在1926年2月下旬于北京  相似文献   

4.
1960年是我国全面持续跃进的一年,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全国各地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高潮。我們哈尔滨市十九中学全体师生,在党支部提出“苦战一周,在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中争取做标兵,并以丰厚礼物向三級群英会献礼”的号召后,个个奋勇向前,按照学校指出的教育教学、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5.
六十年前——一九二五年,发生在上海的五卅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的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一九二四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工农群众运动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革命形势由南到北不断高涨。全国铁路总工会与中华全国总工会相继成立,广东沙面罢工;小资产阶级不断左倾,学生参加革命运动的奋发,北京学生“五·七示威”、太原学生抵税暴动、福州学生反日运动之流血等,这一切都表明五卅事变之前,各地民众都已开始活跃,革命的战火已经在各地爆发,这不能不引起帝国主义者的高压政策,“他们知道这是对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可怕力量,决不能放任他尽量的发展。”一九二五年二月,上海日商纱厂王人为反对厂方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八年以来,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掀起了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高潮。在教育战线上,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展开了一場史无前例的教育大革命。这一場革命,完全符合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决心改变我国文化落后面貌的强烈願望,因此它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內和全体規模上进行的劳动人民“文化翻身”运动。由于教育属于意識形态的范围,也是上层建筑,所以致育革命,是在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綫上“誰战胜誰”的問題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又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其影响所及,将愈来愈大,任凭怎样估計,也不会过分。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九二五年的“五卅”运动是一场震动世界的伟大反帝爱国运动从上海掀起的反帝怒潮,迅速扩展到全国,沉重地打击了英、日帝国主义,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涨。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在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五卅”运动期间天津人民的反帝斗争,是这场伟大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八年,正当抗战高潮之际,“而全国民众,正在一个绝大的危难底下抖擞”,郁达夫先生抱着“若有人因看了这回忆之故,而去多读一些鲁迅的集子”的“本望”,写出了他一生最纯美,最深情,也是鲁迅研究中最具真实价值的不朽篇章——《回忆鲁迅》。在这章文章中,达夫先生无意间,也是第一次把自己和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完李剑鸣教授的文章《“危机”想象与美国革命的特征》后,让笔者对美国革命的产生与发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对于普通民众在革命中的作用也更加希望作一个进一步的探讨.本文的目的就是强调“普通民众”这一群体的重要性.文章在界定了普通民众即白人选民这一范围的情况下,从普通民众的社会地位、政治参与以及对在美国革命中的作用出发,逐步论证其在美国革命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近日,湖北省竹溪县实验小学以“传唱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希望之星校园歌手擂台赛”在全校正式拉开了帷幕。举办校园歌手擂台赛是该校为掀起“民族精神代代传”教育活动高潮而采取的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这一活动充分体现了队员的自  相似文献   

11.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国民党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第一个革命高潮。在这次国共合作中,李大钊作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他是促成国共合作的“主角”,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的楷模。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在南海召开过实验室建设工作会议,从那时起,我们全省掀起了中小学实验室建设的高潮。通过这几年的建设,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今天再选择在南海召开全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工作会议,它的意义就是要掀起新一轮的中小学实验室建设的高潮。下面我主要讲四个问题。(1)高水平、高质量的“普九”,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对装备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国务院在9月20日到22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这是我们国家解放以来国务院专门就农村教育召开的重要会议。会上温家宝总理就加强农村教育工作作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国务…  相似文献   

13.
<正>一在指导学生们进行高考题练习时,有一道题的答案在学生和教师中间产生了较大的分歧:2013年全国高考试题新课标Ⅰ文综卷,第30题: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决议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掀起高潮,中国同盟会制定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纲领、政策,对封建主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批判,这对推动革命迅速发展,最终推翻清政府,作用甚巨。但是,革命党人在建立新政权的过程中,对封建势力却“不念旧恶”,“咸与维新”,表现出罕见的宽宏大度,成为革命的隐患。同盟会在批判君主专制的时候,始终未能抓住问题的实质。这些沉痛教训都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总结的。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中期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分别掀起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分别被称为“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的觉醒”。这两次运动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史上都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世界民族解放史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北伐战争的时间、目的、对象、主要战场和胜利进军的原因。 2.要求学生认识,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所进行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全国王农运动的高涨,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严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二、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三、教具: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四、教学过程: (教师联系旧知识提问学生)“哪位同学根据前两章学过的内容谈谈当时我国处在什么样的革命形势?”(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补充)北伐战争之前,由于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五卅”运动掀起了全国反帝高潮,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广东革命政府两次东征的胜利,使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统一和巩固。  相似文献   

17.
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等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今天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文化革命高潮的标志。参加这次盛大的群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霍华德&#183;加德纳因创建“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美国教育改革的首席科学家”、“多元智能之父”。25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影响了全世界的教育,掀起了多元智能理论学习与实践的高潮.从而被各国教育学界、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文艺上的“西部”概念首先由影评界于1984年提出。之后,迅速延伸至诗歌、小说以及整个文学艺术领域。1985年可以说是文坛的“西部年”,一批反映西部地域特色、民风民俗、灿烂历史与光辉现实的作品相继问世。1986年,“西部音乐”开始发端并掀起高潮。“西北风”、“黄土风”一时间风靡全国。1986年10月,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是一个有趣的回文数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将在北京召开,我们坚信,这个不寻常的回文数年将在我国掀起一个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高潮。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与“2002”有关的趣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