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想写好作文,首先要重视体验,丰厚积淀。以下几位作家的创作体验应能给学生的写作带来有益的启示。1.郁达夫:勾勒自己生活的纯真和个性的解放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小说极具个性,差不多就是他的“自传”,他大胆地把“自我”体验直接写入作品中。《郁达夫小说集·出版者的话》就有这样的说明:作者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强调“作家的个性,是无论如何,总须在他的作品里头保留着的”。他的小说有着与其他作家迥然不同的创作特色,常常以自己的遭际、经历作为小说的素材,忠实地勾勒出了自己生活的纯真和个性的解放。小说中,寄寓了作者…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的话题是“虚构”,《沙之书》是其中的一篇。我用了一节课,主要和学生讨论三个问题:一是“沙之书”的意义指什么,二是作者怎样把一个虚构的故事写得很有真实感,三是博尔赫斯以书为生的生活经历对他创作风格的影响。我以学生读《沙之书》的真实感受与体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小说意象“沙之书”。以及内心的真实与虚构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和学生一起欣赏,一起在“真与假”的小说世界里获得生活的感悟。下面是几则教学片段,浙江省教研室胡勤老师作了点评。  相似文献   

3.
论路遥创作的乡土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路遥创作的乡土特色李建南从《人生》到《平凡的世界》,路遥的创作显示出鲜明的乡土特色。80年代初,当人们热衷于编写离奇的故事,追求题材上的所谓“时髦”和“刺激”的时候,《人生》的作者却不趋时尚,力戒浮泛,将艺术的笔触深人到陕北的泥土层和窑洞里,创作出...  相似文献   

4.
吴组缃是以少数量高质量的小说创作饮誉现代文坛的。在这些作品中,正如他自己所言:在“取材方面,大多写内地农村,其中又以反映农村破产时期动态的居多……、而这所谓“动态~浮非很多左翼小说家所写的革命动态,而是破产时期乡村的经济破产状态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变动。为了论述的方便,笔者将吴组拥这部分破产题材小说简称为“破产小说”。这些小说包挪小花的生日N杨子花》(1931年)《官官的补品V1932年)《黄昏w一千八百担》(1933年)《天下太平w樊家销》(1934年)等作品。这部分小说与他早期偏重于心理分析的小说以及四十年代那…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的话: 贾平凹的《高兴》推出后(《当代》2007年第5期,作家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受到热切关注。其原因不仅因为这是贾平凹继《秦腔》之后推出的又一长篇力作,更因为它所处理的题材——进城的农民工捡破烂的生活正是典型的“底层”题材。而这些捡破烂的农民正是贾平凹的乡亲,他们从商州大地走来,从《秦腔》中的清风镇走来,人物原型都有名有姓。正如贾平凹跪在父亲的坟头说的:“《秦腔》我写了咱这儿的农民怎样一步步从土地上走出,现在《高兴》又写了他们走出土地后的城里生活”。(《后记》)也就是说,贾平凹沿着自己的创作轨道发展,随着自己“血缘和文学上的亲族”的生活变迁而推进,到了《高兴》,与“‘底层’写作”正面相遇,由此进入了这一写作的潮流。  相似文献   

6.
叶宏 《现代语文》2006,(7):88-89
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的文学体裁,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教材中,有抒情性散文如冰心的《谈生命》,叙事性散文朱自清的《背影》,议论性散文如鲁迅的《灯下漫笔(节选)》等等。散文最大特点是接近生活,抒写作家的真实感受和生活境遇,阅读散文最重要的就是体验作者精神感受和领悟生活的人生百态。《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生散文的阅读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学生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俪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相似文献   

7.
第3期《上海学》的小说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比较平淡,或欲为奇耸却仍不免流于平淡。“月月小说”栏目刊登了丁建顺的《封眼》(短篇),写古董界商人之间声色不动的钩心斗角,争财赛智,题材本来颇富传奇色彩,叙述也算一板一眼,写来倒也引人,只可惜讲述之外尚缺了几分言之不尽的蕴藉,读也便少了几分意犹未尽的回味。作在创作谈里说到自己对小说的看法,认为是该“写自己最熟悉的”,学与书法同理。然而话虽如此,即便是书法,却也并不尽是烂熟于胸的笔法最妙,还需多见些额外的风致才佳。  相似文献   

8.
《中国长城建造时》是卡夫卡涉及中国的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短篇小说,在卡夫卡生活的晚期创作而成。这篇小说选取了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长城这一意象来阐释他的生命体验。他采用西方视角来审视中国,在这种审视中他找到了自己切肤的西方体验。对“长城”意象的选择,对长城建造的描述,切合了他的独特精神实质和真实生存感受。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在不算长的小说创作生涯中(1921—1935)共写了47篇小说(据浙江文世出版社92年版《郁达夫全集》)。在这47篇小说中,写妓女的就有《沉沦》、《茫茫夜》及其姊妹篇《秋柳》、《寒育》、《街灯》、《清冷的午后》和《祈愿》。《怀乡病者》中的少女虽未点明是妓女还是当护女,但从她在酒馆里与质夫喝酒、跳进质夫怀里解开自己衣服的举动来看,当是一身而二任的。《孤独》是郁达夫唯一的剧作(名为剧作实际上跟他的小说差不多)也以名妓李芳人为主人公。这样,妓女题材在他的小说中占了6分之1以上。这至少说明郁达夫对这一领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武侠小说在20世纪30、40年代出现了“北派五大家”,其中,王度庐被誉为“悲剧侠情”的一代宗师。2005年12月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徐斯年教授所著《王度庐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即致力于在整理王度庐小说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探讨其小说的审美追求和艺术魅力,详述了王度庐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评传》中把王度庐的小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悲剧侠情小说”,一类是社会言情小说。王度庐在创作时,两类小说经常同时进行,徐斯年称他是一位善于“两手分用”、“左右开弓”的作家。《评传》对王度庐小说的评价主要集中于两点:悲剧精神和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1.
路遥是一位忠实的现实主义作家。在短暂的一生中,他用自己的匠心创作了许多百读不厌的作品,《人生》即为这些作品中的一朵奇葩。一、《人生》生活原型的艺术改造路遥不追求以“新”的刺激性为目的的创作作风,也不把过去的都看成是永远光辉的法宝,而是心平气和地在这种“夹缝”中追求自已的创作道路。他是一位农民的儿子,用他的话说,农村是基本熟悉的,城市正在努力熟悉着。最熟悉的却是农村和城市的“交叉”地带,特别熟悉身上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同时,他感受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之间相互交往日渐广泛,在各方…  相似文献   

12.
《祝福》中的语言描写兴和县第一中学杜静波,孙力畲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地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是怎样做起小说来的》)所以,一般地说,人们在讨论小说《祝福》的人物刻画时,把“画眼睛”当作刻画人物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来讨论,这诚然是不错的...  相似文献   

13.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20多篇“科举士子”题材的小说。蒲氏自19岁至72岁一直不绝于追求科举,然而却屡试屡败,坎坷异常,因而郁积“孤愤”之情。“孤愤”才是他从事《聊斋》中“科举士子”小说创作的真正动力。  相似文献   

14.
施蛰存的历史佛教题材小说《鸠摩罗什》展现了主人公从自我欺骗到自我暴露再到自我掩饰的过程.作者在传统的历史佛教这样的“旧题材”中运用了西方弗洛伊德理论、“内视角”的心理分析、象征手法等创作手法,形成了新颖的感觉模式,创作了“新感觉”派下的“旧题材”中的“新小说”,为历史佛教题材小说的读者提供了新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5.
李平 《当代电大》2001,(7):9-11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是作家经历了大革命的实际运动后的结果,但在创作中对于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自然主义的痕迹很重;在《虹》的创作中,作者希望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具有“革命小说”特点的《路》和《三人行》则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又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终于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小说创作,先后结成《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个短篇小说集。中学语文教材选用过《社戏》、《一件小事》、《故乡》、《孔乙已》、《药》、《祝福》、《阿Q正传》和《狂人日记》(节选)等八篇。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拨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弦,使青少年一代受到感染和教育,永远不能忘怀。本文试从题材、人物、结构、思辩、写实与象征、讽刺和语言等方面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一、自觉选择反映时代风云的题材鲁迅称自己的创作是“遵命文学”,“不过我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先驱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愿遵奉的命令。”“五四”前后文…  相似文献   

17.
关注赛珍珠的人大多知道,她是一位勤奋而多产的作家,一生所从事的跨文化创作成果丰硕,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剧本、传记以及翻译等。我将这些作品分为小说创作和非小说写作两大类。赛珍珠的小说,特别是中国题材小说(如已成为经典的《大地》),是极为重要的作品,它们既代表了赛珍珠为沟通中西所做出的历史贡献,“在《大地》上开辟了新的田地,  相似文献   

18.
“要喊出自己的声音”,是山西中年作家焦祖尧同志的一篇文章的标题,也是他整个创作生活的经验总结。焦祖尧同志从五十年代步入文坛以来,三十余年潜心于多种题材的创作,多种样式的探索,是一个勇于艺术创新的“跋涉者”。特别是对工业题材小说的创作,对煤矿生活的深入采掘,表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女儿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时,问我小说中所说的那种喜欢偷吃西瓜的猹是什么动物,我无法回答,因为我也不清楚。事后查了有关资料,才有了答案。《现代汉语词典》“猹”(音茶)字条这样讲:“野兽,像獾,喜欢吃瓜(见于鲁迅小说《故乡》)。”《辞海》的解释是:“獾类的野兽。”鲁迅在1929年5月4日致舒新城的信中说:“‘猹’字是我据乡下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读如‘查’。但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动物,因为这乃是闰土所说,别人不知其详。现在想起来,也许是獾罢。”鲁迅先生一向治文严谨,为什么会生造出…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强调学生应“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呢?笔者认为,把体验学习作为阅读教学的策略之一,是不错的选择,可称之为体验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