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剑峰  初梅 《大连大学学报》2006,27(6):43-46,52
建筑创作的广义地域性特征作为应对建筑文化与形式趋同的一种策略,起到连接地域性与全球性建筑文化两极的链接作用.本文从对传统地域建筑产生及特征分析入手,提出广义地域性建筑的创作特征,并对二者之间的分殊加以界定,以求对整合建筑思想起到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建筑学教育实现与重点名校差异性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地域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设计机构和建筑市场对应用性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是地方高校建筑学教育实现差异性发展的社会基础.地方高校建筑学教育目前存在着培养目标单一、教学内容狭窄、教育资源匮乏、教学理念陈旧等方面问题.实现地方高校建筑学教育的差异性发展,必须科学确定培养目标,合理设置有关专业,调整充实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手段,逐步形成适应地域性发展的教育框架,走出建筑学专业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3.
在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赣鄱地区的民间美术教育应重视地域性民间美术的传承,扩大民间美术的受教育面,加强绿色文化教育,普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现代建筑不仅仅是遮风避雨的单功能空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建筑的空间形态和建筑特点应具有地域性,而不应受全球文化一体化的影响形成千篇一律的建筑形式。文中列举了自然条件、建筑文化、传统习俗以及材料、技术等条件对建筑形式创作的地域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研究安徽中部丘陵地区合肥六家畈镇生土建筑为出发点,从建筑选址、空间布局、建筑材料、营建技术、院落形式等多方面对合肥地区六家畈镇传统生土民居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该地区传统生土民居的地域性特征,探析该地区传统生土民居建筑的营建,以期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在适宜地区和经济条件下传承和再利用传统地域性生土建筑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一般而言,不同地域的物产差异导致地区建材文化的差异,不同地域气候差异导致地区建筑形式的差异,不同地域日照的差异导致地区建筑布局的差异,不同地域地势的差异导致地区民居建筑的差异,不同地域宏观社会背景的差异导致地区园林建筑风格的差异,不同地域资源差异则导致了地区佛教建筑的差异。因此,加强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性开发,也要重视对其中地域差异性色彩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建筑节能直接关系到国家资源战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建筑业一项重要,应值得全社会重视,北方地区能耗较大,推广和使用节能建筑必将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建筑,这门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同时影响人类的学科,从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至今在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然而在多元文化冲击的今天,人们的审美观点不断变化,建筑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审美疲劳、崇洋媚外或是盲目攀比,一味追求时髦也使得一些当代建筑缺乏文脉。笔者认为将视觉文脉融入到当代建筑中是延续建筑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的有效手段。在欣欣向荣的社会发展中,设计出有强的理论支持的、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优秀建筑作品,以促进我国建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民国时期的两处纪念性建筑广州中山纪念堂和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历史沿革、建筑成就、地域性建筑文化内涵的分析,解读上世纪初建筑前辈们开拓、进取、探索的精神为我们留下的弥足珍贵的带有中华民族精神的近现代建筑文化遗产。这类建筑值得我们发掘,弘扬其文化价值。同时,应从中得到深刻的启迪,将其精神应用于新时代的地域性建筑创作中。  相似文献   

10.
藏区教育受自然、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重视藏区教育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藏区要在开办寄宿制学校,发展实用教育,建立激励和稳定人才的长效机制,服务民族学生、培养民族人才,开展双语教学,传承民族文化、强化民族及文化交流与融合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突出教育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确保藏区教育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重视与强化地域性传统音乐的教学,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亟待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现在为了改变这个现实,大家都在呼吁"回到建筑本源",如何在多元化文化的时代背景下看待我们自己的建筑、自己的文化应当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通过实地考察了皖南一带的徽派建筑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在地域性特色浓厚的地区和建筑中还保留着独特的风情,才能自信的登上国际舞台,获得本该属于它的认可与掌声.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地域文化研究为出发点,针对建筑室内空间设计领域的地域文化缺失所造成的各种问题,通过理论、实例分析等,提出了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应注重文化的地域性.同时,关注建筑的地域要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和交流;注重民族、民间特色.最后试图结合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现状,总结出居住建筑室内空间创作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略介绍了建筑色彩的发展,分析了色彩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提出了建筑设计中色彩的运用策略,主张建筑色彩的运用要与周围的环境色调相协调、要符合建筑本身所应该具备的功能性、要与光影相结合、要注意所在地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要遵循色彩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从城市景观发展的地域性、民族性着眼,以呼和浩特市的景观发展为例,阐述了城市景观发展与地域性、民族性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三个需要关注的课题,即要从本质上理解地域性的概念、民族性的体现不一定直白,可以采用含蓄的方式、要把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上日程。认为不断寻求对传统民族文化景观精髓的发扬和传承的方法,才能让地域性与民族性得以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培田古民居是客家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笔者通过对培田古民居的实证考察、测绘、访谈等工作,探析培田古民居在环境艺术、建筑艺术、装饰艺术等方面的创作手法与特征.认为培田古民居建筑既有历代相承之处,又显时代鲜明个性;既有民族性,又实现池域性.对中国现代的建筑如何体现其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无疑是一个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2006年,由国际建筑大师贝聿铭担纲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江南一隅的这栋建筑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更让无数建筑爱好者为之振奋.他从世界遗产与地域性的角度提出了中而新、苏而新的理念,并从哲学、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反复辨析历史建筑的各种价值及其相互关系,为中国古典园林从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方面作出新的探寻.通过对...  相似文献   

18.
探讨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改革的方案,提出建筑装饰专业应坚持办学特色,加强职业技能教育,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制定出既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又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建筑业对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的今天,加强对建筑类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培养非常必要.而当前建筑教育存在着建筑教育者还未摒弃传统的建筑教育思想和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还未真正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等问题,因此,必须要树立起可持续发展建筑教育理念,从传统建筑教育模式向可持续发展建筑教育模式的转变,将可持续发展观渗透到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使可持续发展观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文化,一种价值观,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践行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地域性作为一个热门话题在建筑方面研究较多,而本文所研究的地域性虽然特指的是南京地区的博物馆展示设计,但文章的重点在于从宏观的角度提出地域性在展示设计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立足于展示设计本身的特征,挖掘出地域性在展示设计中营造的切入点以及构思实施的角度和途径,并从设计师的角度归纳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