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工作是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准确的掌握工程根石情况是做好工程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只有加强工程管理,及时掌握河道根石状况,做到适时加固,才能不断提高工程抗洪能力,保证防洪安全。每年汛前、汛期、汛后,省局所属的县(市)河务局都会根据《黄委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管理办法》对本辖区靠流的工程进行根石探测,以了解掌握工程状况,为除险加固、安全度汛做好准备,但是从近年来的探测情况看,仍存在不少问题,对此,笔者想谈一下看法:  相似文献   

2.
防洪工程的稳定决定着黄河的安危,而绝大部分险工和控导工程都是依靠根石来抵御洪水的,可以这样说,主要在于根石基础的稳定。根石断面的不足,是造成工程出险的根本原因,准确掌握根石坡度情况,无疑为防洪抢险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黄河上一直沿用人工探锥的方法来进行根石探摸。  相似文献   

3.
《治黄科技信息》1989,(4):56-59
为了改变人工探摸葛坝根石的落后状态,尽快与根石探摸仪配套使用,实现机械化探摸作业,1986年我局委托中船总715研究所进行伸缩折臂悬吊设备的研制,并于87年8月制出了第一台样机,之后又进行了二项改进设计于1988年10月交付山东河务局正式使用。  相似文献   

4.
防洪工程的稳定与否决定着黄河的安危,而绝大部分险工和控导工程都是依靠石头来抵御洪水的,所以归根到底就是根石基础的稳定。根石断面的不足,是造成工程出险的根本原因。准确掌握根石坡度情况,可以为防洪抢险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目前,黄河上一直沿用人工锥探的方法来进行根石探摸,就是人工利用锥杆(由φl6圆钢制成,长约5m)垂直于裹护段向外每2m一个点向下锥探。通过人体感觉,如遇到石头,往下锥不动,记录其深度,将同一断面所有探测深度绘到图上,得出一个坡度,按1:1.0、1:1.3、1:1.5计算缺石量。根据近几年的野外工作实际,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5.
防洪工程的稳定决定着黄沁河的安危,而绝大部分险工和控导都是依靠根石来抵御洪水的,可以这样说,根石断面的不足,是造成工程出险的根本原因,准确掌握根石坡度情况,无疑为防洪抢险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黄河上一直沿用人工探锥的方法来进行根石探摸。原理很简单,就是人工利用锥杆(由Ф16圆钢制成,长约5m)垂直于裹护段向外每2m一个点向下锥探。通过人体感觉,如遇到石头,即往下锥不动,记录其深度,将同一断面所有探测深度绘到图上,得出一个坡度,按1:1.0、1:1.3、1:1.5计算缺石量。根据近几年的野外工作体会,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6.
1进行黄河护岸、根石加固的意义 自2002年黄河首次调水调沙以来,下泄的清水,使下游河道在短期内受到了严重的冲刷和下切。由于河床下切,护岸工程特别是控导工程坦坡明显变长,致使根石严重走失,防洪工程出险几率大大增加,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此情,对黄河护岸、根石进行加固,有效地增强现有工程的抗洪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控导工程坝、垛是由坝身和根石组成的,根石与坝体在水流中互相依托,保持着坝体的稳定,根石走失或大部分被水流冲走或移动,称“根石”走失。根石是丁坝的基础,防止根石走失是保证控导工程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1 研发背景 防洪工程巡堤(坝)查险是黄河河道日常观测中每日必不可少的一项常年性基础工作,巡查人员在工程巡查时应该做到“五到”中的“手到”就是要求用探水杆不断探摸水深和水下地形变化,及时了解根石走失或险情发展情况。多年来,在黄河工程巡堤(坝)查险时,巡查人员需背一根长竹杆在靠河坝道上巡查险情和探摸水深,由于巡查所用工具笨重不精,携带不便,  相似文献   

9.
铅丝笼堆是铅丝笼改进后的一种新的抢险方式,其最大特点是加固根石,起到提前抢险的作用,避免发生较大或特大险情。  相似文献   

10.
大型机械抛石排的研制:机械抛石排是孟州河务局针对小浪底水利枢纽投入运用后清水下泄后,孟州河段河床下切,根石下蛰,出险几率增多,抢险和根石加固工程量大,劳动强度高等问题而研制出的具有滑、抛两种功能的防汛抢险新机械。  相似文献   

11.
《治黄科技信息》1989,(4):43-44
ZSK——I型测深仪是和摸水车配套,为强时毛解黄两险工埂岸棍石走失情况,准确进行险工抢护,确保工程安全而专门研制的探测设备。除此之外也可做河道的水深测量和船舶的导航设备。  相似文献   

12.
1工程概况 郓城黄河二期标准化堤防建设包括2006年实施方案和2007年实施方案。其中,2006方案项目包括堤防加固工程6段长度15.949km,堤顶道路长度28.075km,堤防帮宽长度3.227km,根石加固4道坝,防汛道路改建2处4.8k;2007年方案项目包括堤防加固工程3段长度8.1km,防浪林长度19.577km,防汛道路改建1处1.9km。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为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风化砂岩的加固保护而专门研制的ZB-WB-S风化砂岩加固材料和采自大足石刻岩体未风化砂岩试块为对象,选用多种材料表征方法分析了加固材料的固含量、黏度、表面张力、分子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并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砂岩的物相组成.通过分析加固前后试块的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照片和X射线衍射(XRD)数据和谱图的变化,初步分析了砂岩加固材料ZB-WB-S与砂岩试块的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1研制背景水文资料与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随着数字黄河的深入和实施,治黄工作中对水尺基础数据的采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大河水尺在安装和观测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水尺一般设置在控导工程附近的滩岸或根石坦坡上,由于坡陡溜急,设置难度大,观测不便;第二,滩岸易坍塌、根石易走失下蛰,使水尺冲走或被滑动;第三,当流量急剧上升或下降时,会造成大量水尺没顶或脱河,由于传统水尺无法快速及时补充安设,易使河道水位观测  相似文献   

15.
潮湿环境下壁画地仗加固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潮湿环境下微生物对有机材料有很强破坏作用这一特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潮湿环境下壁画地仗加固材料的选型分析,运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偏光显微镜(PL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烧料礓石的材质、胶凝机理以及胶凝后产物形貌进行了比较研究,确定了无机胶凝材料料礓石作为加固材料.为潮湿环境下壁画地仗加固提供了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防止极石走失是保证险工埙岸安全的关键。本文通过局部动床模型试验。对散抛石护根,围护四面体,灌注桩挡护,混蔓土铰链沉排护根及沉箱护根五种方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种新的防护造径——网罩护根,该方案能够满足四个条件:(1)整体性强;(2)局部适适应变形;(3)便于施工;(4)造价低,因而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软弱地基不能作为建筑物的承载土层,因此需要加固。软弱地基加固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建筑物地基土体的力学性质,提高其承载能力。地基加固的方法有多种,根据本工程的地质条件,采用换填沙砾石垫层法比较适合本工程,它具有施工简易、工期短、造价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教育》2010,(7):10-10
呼和浩特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已完成排查、鉴定、规划制定以及校舍档案建设工作,全面掌握中小学校舍的总量、分布、安全状况、综合防灾能力、加固改造技术路线等,目前10个重建项目已开工,59所学校完成加固设计,7月1日展开加固工程。  相似文献   

19.
"中原根文化"是指起源于中原地区的在中华民族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主流思想和文化。中原根文化研究对于推动华夏文明的传承创新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要实现中原根文化的传承创新必须从"整理研究工程""保护开发工程""品牌培育工程""创新传播工程""学术推广工程""数字化平台建设工程""产业化运作工程"等七大工程入手,挖掘中原根文化的精神特质、内涵和价值,探讨中原根文化的传承载体和创新途径,丰富和发展中原文化思想宝库,为中原根文化的传承创新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石灰土作为道路工程中的重要材料之一,有着很多明显的优点,其初期稳定性、随龄期增长的强度、板结性、水稳定性等等都受青睐,因此,在县乡公路施工中被广泛应用。但是,气候、气温、含水、压实机县、石灰土性状、拌和均匀性等对其性质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并进而影响工程质量和道路运营寿命。所以,研究县乡公路工程中石灰土的施工工艺对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