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研究在韦纳三维归因理论的基础上,自编问卷,调查并比较了大学生与教师在考试成功领域内的一系列奖励态度。研究结果显示:①自编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0.44-0.73)和效度,调查结果稳定可靠。②大学师生对持的相同奖励态度是:对内部、可控、稳定的因素(如持久努力)导致的考试成功应该给予奖励;对内部、可控、不稳定(如一时努力)或外部、可控、不稳定(如他人帮助)的因素导致的可支奖励;对外半、不可控、稳定(如任务容易)的因素导致的可以不奖励;对外部、不可控、不稳定的因素(如运气)导致的不应该奖励。③对外部,可控的因素(如他人帮助)导致的考试成功,教师比大学生更倾向于给予奖励。④对外部、不可控、不稳定的因素(如运气)导致的考试成功,女教师比男教师更倾向于不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被试为普通师范院校大学生675名。自编“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问卷,问卷由职业认知、职业声望、职业情感、职业行为倾向、职业吸引五个因素组成,共28个题。结果显示: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均分属于中等偏上水平,未达积极水平。男生与女生在职业声望因素上有显著差异,后者高于前者。来自农村与城市的学生在职业声望、职业情感、职业行为倾向上有显著差异,前者高于后者。文理科、不同地区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无差异。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方法。  相似文献   

3.
师范大学生教师职业态度问卷编制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当前师范大学生对教师职业的态度.方法利用自编的"师范大学生教师职业态度问卷"对742名师范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教师职业态度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职业效能四个维度.(2)男女大学生在四维度上差异均显著,女大学生高于男大学生;来自农村与县城、城市的大学生差异显著,农村大学生高于县城、城市大学生;年级差异不显著.结论师范大学生对教师职业持积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4.
关于大学生对考试作弊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大学生成绩考试作弊不良行为的内在心理因素──态度,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对考试作弊态度的认知、情感、意向三种心理因素中,明显存在着认知与情感的不协调。多数大学生对考试作弊行为有正确的认知,但却又有宽容性的情感。由此推断大学生对考试作弊的认知与意向也存在着不协调,就是说考试作弊行为的内在心理倾向在多数大学生中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及态度,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尤其是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对同性恋认知与态度调查问卷"对普洱学院和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对同性恋各项基本知识知晓率不足30%,51.7%的学生拒绝同性恋,5.5%的在校大学生有同性恋倾向。结论: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识尚不全面,对同性恋的态度显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自编态度问卷对上海市9所高校的573名在校大学生就残疾学生接受高等融合教育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认知维度上,在校大学生对残疾学生及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态度较为积极,但对高等融合教育形式相对陌生。在情感维度上,在校大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接纳态度。在行为倾向上,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行为倾向态度较个体行为倾向态度更为积极。被调查者的性别、专业、与残疾人的接触频率及对高等融合教育的了解程度对其态度有影响作用。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实施高等融合教育在同伴接纳这方面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相似文献   

7.
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问卷(FAD)、婚恋价值观问卷(CMLCQ)、简易性态度量表对121名景颇族大学生家庭功能、婚恋观与性态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景颇族大学生家庭功能的情感介入因子具有显著的城乡差异;(2)婚恋观的恋爱动机和婚姻价值观得分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3)婚恋观的性爱抉择观、婚姻角色观、婚姻忠诚度得分具有显著的专业差异;(4)景颇族大学生性态度开放倾向、情感倾向、需求倾向和回避倾向得分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问卷(FAD)、婚恋价值观问卷(CMLCQ)、简易性态度量表对649名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德宏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家庭功能、婚恋观与性态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大学生家庭功能的行为控制得分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沟通因子得分具有显著的城乡差异;②大学生婚恋观的性爱抉择观、婚姻自主观、恋爱动机、婚姻忠诚度和婚姻价值观得分有显著性别差异,婚姻倾向具有显著的城乡差异,性爱抉择观具有显著的专业差异;③大学生性态度开放倾向、情感倾向、需求倾向和回避倾向得分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开放倾向具有显著的专业差异。  相似文献   

9.
师范大学生教师职业态度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了解师范大学生教师职业态度的现状,为我国21世纪办好师范教育提供借鉴。方法:对甘肃省属七所高等师范院校的611名大学生采用自编的“教师职业态度调查问卷”、“对教师职业的期望和自我评价调查问卷”进行测查,并通过访谈结果作补充分析。结果:师范大学生的教师职业态度总体趋势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一,即“高认识-高情感-低意志”的不协调状态。结论:师范大学生的教师职业态度现状不容乐观,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有效途径是加强师范大学生教师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的形成性教育,呼吁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教师职业态度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教师职业态度研究的被试为普通师范院校大学生393名。自编“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问卷,问卷由职业认知、职业声望、职业情感、职业行为倾向、职业吸引五个因素组成。研究结果显示: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的教师职业态度前三个因素基本持肯定态度,未达积极水平。教师职业行为倾向属中等偏上水平,个别差异较大。教师职业吸引约为中等水平。小学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态度差异比较显示,教师职业认知、职业声望、职业行为倾向呈显著性差异,前者高于后者。据此,我们可采取如下策略提高教师职业态度:加强师德教育,变“灌输”为“养成”;重视职业情感教育;增加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以山东省梁山县780名高中生为被试,以考试成败归因问卷为工具,探讨高中生对物理考试成败结果的归因特点。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梁山县高中生对考试成败倾向于作内部可控归因,其中又主要归因于持久努力、临时努力和学习方法,对考试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倾向基本是一致的;男女生对于考试成功的归因不存在明显的差别,对考试失败的归因有一定差异,女生比男生更看重学习方法、学习基础与能力等原因对失败结果的影响;不同年级高中生对考试成败具有基本相同的归因倾向;不同成绩水平高中生对考试成功的归因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对考试失败的归因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学生性态度问卷和中国人人格七因素量表(QZPS-SF)对45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了解大学生性态度的基本状况及其与大七人格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大学生性态度的开放倾向、情感倾向、需求倾向和回避倾向4个维度上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大一和大二年级大学生开放倾向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专业、城乡类别、父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和母亲职业对大学生的性态度无明显影响。大学生"大七"人格结构的人际关系、处世态度、行事风格、才干和情绪性与性态度具有相关关系;大学生"大七"人格的人际关系、处世态度和情绪性因素对性态度具有正向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专业态度是指从事专业学习或专业工作的大学生、专业技术人员等对自己专业的一种内在倾向性。本文利用自编《学生专业态度问卷》,从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方面对2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满分150的情况下,平均得分97.3346分,与人们心理上的及格水平相当;女生在态度的行为倾向成分上得分明显优于男生;二年级学生专业态度明显比三年级学生积极,其中总分与情感方面差异非常显著;专业态度存在专业差异。改善学生专业态度可以从改革专业教学方式、淡化专业"鸿沟"、加强对大学生以及高中毕业生的引导和教育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对中日两国377名大学生的金钱态度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以探讨其在国籍、性别、工读经历、贷款经历、居住地区、家庭形态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差异特点。结果表明:(1)中日两国大学生较少地看重金钱的象征意义;在使用金钱时比较谨慎,对未来金钱的使用也比较有计划性;消费时,对商品的价格经常抱有怀疑的态度;视金钱为引发焦虑的来源。(2)中日两国大学生在金钱态度的4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3)贷款经历对两国大学生金钱态度的权力一名望、不信任维度影响显著;居住地区对两国大学生金钱态度的金钱焦虑维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硕士生乐观人格倾向、应对方式与裸婚态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2名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生,采用乐观人格倾向问卷、应对方式问卷与裸婚态度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论:(1)硕士生对裸婚的态度在中等偏上积极水平;(2)乐观人格倾向对裸婚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乐观人格倾向与积极的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的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4)幻想这一应对方式对裸婚态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5)幻想这一应对方式在乐观人格倾向与裸婚态度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兰琴 《教书育人》2002,(10):38-39
“态度”是人的高级心理活动,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依据自己的观念体系对待一类社会事物的认知、评价以及行为的准备状态与心理倾向。大学生由于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成长、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先天素质也存在差别,除了形成多种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兴趣、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外,还形成了不同的信念、意见和价值观,对同一事物的态度也不相同,并导致其行为也不一致。因此,掌握大学生态度及其转变规律,有助于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一、大学生态度的特性大学生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心理成分:一是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察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是否一致,研究分别采用态度问卷和SC-IAT对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进行测量,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均为积极的。男生外显态度显著低于女生,而男女生内隐态度之间无显著差异;(2)大学生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是两个不同的、相互独立的结构;(3)SC-IAT可以真实反映被试的内隐态度,作为内隐态度测量的一种有效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本调查的目的是考察有无自杀念头的大学生在完美主义心理和自杀态度上的差异以及完美主义心理和自杀态度的相关关系;调查方法采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和肖水源等编的自杀态度问卷以及自编的关于自杀念头的问题,对150位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心理、自杀态度和自杀念头等进行测量。调查发现,有自杀念头者更倾向于追求完美,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也更为消极,同时也发现完美主义与自杀态度的部分维度呈负相关;研究结论是完美主义与自杀态度和自杀念头存在相关关系,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对自杀态度和自杀念头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引起心理咨询和治疗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本调查的目的是考察有无自杀念头的大学生在完美主义心理和自杀态度上的差异以及完美主义心理和自杀态度的相关关系;调查方法采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和肖水源等编的自杀态度问卷以及自编的关于自杀念头的问题,对150位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心理、自杀态度和自杀念头等进行测量.调查发现,有自杀念头者更倾向于追求完美,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也更为消极,同时也发现完美主义与自杀态度的部分维度呈负相关;研究结论是完美主义与自杀态度和自杀念头存在相关关系,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对自杀态度和自杀念头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引起心理咨询和治疗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使用自编的《北京奥运会社会态度问卷》对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329名残疾人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残疾大学生的体育态度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残疾大学生对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有着积极的认知。但与健全学生相比,残疾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态度比较消极,其参与体育运动的程度较低。应加强对残疾人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指导和奥运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