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宙之初,不过是一体浑浑沌沌的气体.并无天地之分,也无一年四季的差别,更没有万物的形迹.古代《周易》称它为“太极”,所谓太极,只是一画,一个园,一气而己.《周易》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出,生万物.所谓两仪,实指天地而言,天为阳,又称乾;地为阴,又称坤,后人又有乾坤之说.天地既分出阳阴,天地相交,阴阳相合,世界也就有了万物的形迹,出现了一年四  相似文献   

2.
<正> 儒家六经之首的《周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唯物辩证的方法论,深刻揭示了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在信息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第一页。本文试图从信息科学的角度探索《周易》太极全息思维及其在气功养生中的应用。 《周易·系辞》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程颐注:“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  相似文献   

3.
太极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古老的哲学范畴。最早见于《易传》。《易传·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太极是指天地混易未分的原始统一体,这种太极论是古代朴素的唯物论。自此以后,许多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家都用太极这一概念,来表述自己的哲学思想,但不同的哲学家赋予太极的内涵不同,甚至完全相反。战国末年,《吕氏春秋》以“道”解太极(太一);成书于汉的《礼记 》把太极说成是不可见、不可闻、不可名状的精神实体;从汉至唐,对太极的讨论比较少,比较冷静,但仍有以  相似文献   

4.
“一”是万物之母。老子说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易》曰 :“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太极”也就是“一”。故“一”为万物之母。老子还说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神(人)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首领)。”所以 ,“一”是非常伟大的。文人墨客在诗词中非常重视“一”的运用 ,而且用得非常巧妙 ,有雅有俗 ,有的雅俗并举。以下试举数例 :大家对纪晓岚的大作《咏雪》诗已非常熟悉了 ,但在这里不防再提一提 ,因为诗写得太好了。诗曰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两片三片四…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太极,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传》中的这句话,使得《易传》成为穷尽天地奥秘的哲理书。可以说,在中国,太极基因渗透到了各个文化领域和各种事物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太极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  相似文献   

6.
在《易经》中论述的关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推演原理,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本文援引数学的排列原理对卦象演变过程进行重新推导,发现八卦不是由四象所生,而是由两仪所生,同时又反过来印证了排列原理有所缺漏,应加以扩展.  相似文献   

7.
排列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股周之际的占卜术,较完整的文字记载则见于《易经》。“易”含变化的意思,书中称:“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可用两种基本符号阳爻-和阴爻--表示,每次取两个,就有2~2=4种不同的排列,称为“四象”,即太阳=、少阴=、少阳=、太  相似文献   

8.
《易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群经之首,不论是从哲学方面还是从史学方面看,都可说它是一部伟大的著述。但是,我认为《易经》还是有缺点的,单就《易经》八卦和六十四卦卦序排列,就不是科学、简单明了的。那么,按照《易经》的哲学思想:“易有太极,是(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来分析,于是得出坤0、复1…震9…坎18…兑27…艮36…离45…巽54…乾63。这和三百多年前法国数学家莱布尼兹(Lainiz)所标出的卦序:0、1、2、3……63相一致。这一卦序不是别的,正是被埋没两千多年不为人知的黄帝《归藏》卦序。何以见得?有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六十四卦》为证。最后,揭示出黄帝卦序推导公式:n=∑6m=1am.2m-1并写出黄帝六十四卦卦序新歌为本文作结。  相似文献   

9.
在重新评价“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时,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中国古代哲学家所提出的这一对命题的本来意义和实质,本文主要就宋明时期有关哲学家的思想作一点简介。一、“一分为二”的提出和演变在中国辩证法史上,殷周之际的《易经》已含有矛盾观念的萌芽,春秋战国时的《易传》作者,在解释《易经》时提出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和“分而为二以象两”的观点,含有“一分为二”的思想。隋代杨上善在解释《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相似文献   

10.
张新 《现代语文》2007,(3):106-107
《周易》是汉之瑰宝,被儒家奉为经典,因此被称为《易经》.《周易·系辞上》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其中所谓的"太极"就是指宇宙天地万物的根源,而与之相对应的太极图就是一对阴阳鱼状合二为一的圆体.太极又分为阴阳二气,阴阳化合而生万物.因此,太极图的内部是一对阴阳鱼,这一对鱼,一阴一阳,阴阳互补;"对立"存在,和谐平衡;但又合二为一,"统一"于一个圆,象征着宇宙万物阴阳互生互化、和谐统一的普遍规律,由此奠定了汉文化"对立统一"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一分为三”是中国哲学界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之所以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2 0 0 0多年前,人们就对此话题有过议论。老子曾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认为,生生不息,变化不已,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易传·系辞下传》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日往则月来,月入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孔子认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意指中庸是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12.
《易经》以乾坤卦始,万物始生,生生不息。《易经》以未济卦终,周而复始,无尽无穷。大千世界在变,人类社会在变。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我们研究《易经》,既要研究矛盾,又要研究平衡,以利于对万事万物的理解有度、有序、和谐、平衡。乾坤要和谐,天地要平衡。自然生态平衡,万物正常生存。国家收支平衡,社会才能稳定。内脏气血平衡,身体才会健康。天地有病,则海啸、地震。国家有病,则饥荒、战乱。人体有病,则衰弱、萎缩。人类是天地造就的精英,是高深莫测的艺术,是无法破解的艺…  相似文献   

13.
话说太极图     
我国哲学中的"太极"一词,首见于《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1]图1所示的分别是流行的标准太极图和古太极图.周来祥认为,标准太极图有4美:圆形的美、曲线的美、平衡对称的美及和谐有序静态的美.与之比较,周围分布着八卦的古太极图则包含着不和谐的因素,充满剧烈的流动感,呈现出柔中有刚、静中有动的壮美风貌.从古太极图到现在流行的太极图,大体上反映了从唐代以前壮美为理想日益转向以优美为主潮的历史发展过程口[2].  相似文献   

14.
很多民族都有创世的传说,“盘古开天辟地”是我国古代的创世传说。《三字经》讲“三才者,天地人。”,“天、地、人”三才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盘古传说对于理解“三才”及其关系很有意义。本期我们选登了美国学生洛克梦的作品《盘古开天辟地》。  相似文献   

15.
一 以建筑环境引发的宇宙意识的命题 室外大型壁画《奔向太阳》总长70米,构思独特,形式新颖,内容富于哲理性思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该壁画从选题到构思,始终以建筑环境为先导,引发出宇宙意识,并以此为基调,以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太极意识展开画面。“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挂”(《易·系辞》)宋代道家陈搏作“无极图”,周敦颐根据道家的传授,以《易传》中的思想改名“太极图”并著《太极图说》来阐释自己的宇宙观,按着他的观点,太极乃万物之源,又始终在运动,所谓“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他的学说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并含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而阴阳鱼对转  相似文献   

16.
排列与组合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一部分内容.在古代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组合数学思想的萌芽,由《周易》中对卦符问题的研究——"易生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可见,排列组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古老数学问题.解答排列组合应用问题时,我们应首先弄清楚是排列(有序)问题,还是组合(无序...  相似文献   

17.
说龙     
夏秋之时,雷电发,其光宛转如腾蛇,先民谓之为龙;因不明其真象,遂想象其为神通广大之鳞虫之长,故能乘云升天,变幻无常。并传说古代有人能豢龙、御龙。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曰: 秋,龙见于绎郊。魏献子问于蔡墨曰:“吾闻之,虫莫知于龙,以其不生得也,谓之知, 信乎?”对曰:“人实不知,非龙实知。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献子曰:“是二  相似文献   

18.
《周易·系辞》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相重,又有六十四卦.卦卦皆有六爻(除乾坤两卦,各有六爻外),六十四卦即有三百八十六爻.这八个经卦(即八个基本物质)、六十四个别卦(六十四种新事物)、三百八十六爻(即三百八十六种事物发展的状态),即代表了宇宙间各种事物的形态和本质,也就是说,它们与宇宙万事万物之间存在着全信息的—一对应关系.由此看来,八卦的本质就是信息联系(即信息交合).信息可以无性繁殖,也可以有性繁殖.不同信息的交合是有性繁殖.不同信息的交合可以产生新信息(新事物).“思  相似文献   

19.
《吕氏春秋》哲学思想的基本方面,直接来源于老子。“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而吕书的最高哲学范畴则是“一”或“太一”。它是宇宙未分判时的早期状态,以“混混沌沌”为特征,“一也者(原作齐)至贵,莫知其原,莫知其端,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而万物以为宗。”(《圜道》) 由于“太一”或“道”中包含着变易的因素,此种交易的因素发而为形态则是两仪,故曰“太一出两仪”。(《大乐》)两仪即天地。天地之中又有阴阳两种对立的力量,它们相互作用而产生万物,故曰:“凡人、物者,阴阳之化也。”(《知分》)同时又指出,世界是极其复杂的,各种事物的生成和发展,受到种种影响,“凡生非一气之化也,长非一物之任也,成非一形之功也,”(《明  相似文献   

20.
《吕氏春秋》哲学思想的基本方面,直接来源于老子。“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而吕书的最高哲学范畴则是“一”或“太一”。它是宇宙未分判时的早期状态,以“混混沌沌”为特征,“一也者(原作齐)至贵,莫知其原,莫知其端,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而万物以为宗。”(《圜道》) 由于“太一”或“道”中包含着变易的因素,此种变易的因素发而为形态则是两仪,故曰“太一出两仪”。(《大乐》)两仪即天地。天地之中又有阴阳两种对立的力量,它们相互作用而产生万物,故曰:“凡人、物者,阴阳之化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