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广播电视报的空前繁荣。八十年代末期,广播电视报发展到上百家,期发行量4000余万份,是各类报纸发行量最大、自费订户最多的一种专业报纸。在书山报海的信息时代,广播电视报异军突起,赢得受众青睐,争得了立足之地。广播电视报的兴起,为广播电视事业增添了活力。本文仅就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宣传中的地位和传播特征,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报是紧随广播电视其后而出现的一种依附于声屏的信息传播媒体。这种超出任何一种报纸的依附性,给广播电视报牢牢地定位在声屏上,要紧紧围绕广播电视作文章、搞宣传。然而,广播电视报又是一张文化生活类的专业性报纸,它有与广播电视完全不同的传播方式和自己独立的办报方略。正是这种既“依附”又“独立”的性质,使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的传媒中成为独树一帜的第三种媒体。因此它有着与广播电视完全不同的功能,这就是正  相似文献   

3.
城市广播电视报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而迅速崛起的一支新生力量,它是广播电视事业突飞猛进的必然产物,也是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时代之需。从短短几十年的历史来看,城市广播电视报走的是一条借鉴省级报纸和城市大报的经验,而又根据自身条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道路,至今已形成了很大的规模。各家城市广播电视报在当地都小有名气,为市委、市政府所重视,成为广播电视宣传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纵观目前全国城市广播电视报的现状,普遍采取的是以广播电视为依托,逐渐向影响文化延伸发展的方针…  相似文献   

4.
广播电视报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报,它依附于广播电视,但又不依赖于广播电视。作为一个平面媒体,它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可以说与广播电视互为补充,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立体宣传整体。广播电视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集媒体之精华,  相似文献   

5.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作为广播电视宣传延伸和补充的广播电视报也日趋成熟。从过去单一的节目预告单发展成一张立足声屏、辐射社会的全方位、多功能的家庭服务类综合性报纸,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标志,便是副刊的崛起。广播电视报副刊的兴办,使之从附属于广播电视的传统定势中解脱出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增强了竞争的活力。在当今越来越多的日报、晚报乃至各种行业报纷纷抢占广播电视园地、广播电视报面临严重挑战的情势下,如何办好广播电视报的副刊,在内容的取舍和版面栏目的设置上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使广播电视报扬长弃短,以其独具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立于不败之地,成了摆在广播电视报编辑记者面前的一大课题。为此,本刊特编发《湖南广播电视报》楚望霓、《江西广播电视报》吴文滨、田海宏三位同志撰写的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广播电视报副刊的特性、地位、功用及发展前景作一番探讨,供从事广播电视报采编工作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报姓“电”.先有广播电视,才有广播电视报.这好比皮肤和羽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广播电视报背靠广播电视,要以广播电视节目为依托,深化、延伸、补充广播电视宣传,形成“声、屏、报”三位一体的立体宣传优势,这也正是其有别于其它报纸的地方.许多读者买广播电视报,也主要是为了解广播电视播出信息,以便安排好收听收视,防止漏听漏看.所以,城市广播电视报要扬独家优势,紧紧围绕中央、省、市三级广播电视节目,把文章做足做透,大量刊登这方面的新闻报道、节目预告、剧情介绍、幕后情况、演员风貌、声屏知识等内容,办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报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报,它依附于广播电视,但又不依赖于广播电视。作为一个平面媒体,它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可以说与广播电视互为补充,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立体宣传整体。广播电视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集媒体之精华,扬独家之优势,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
声屏之侣:生存于媒体和受众之间──谈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宣传中的作用邢文国广播电视报是一种伴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和普及而孕生的第三种声屏信息载体。它一方面作为现代电于音像传媒的依附品,体现着宣传声屏、服务声屏的基本属性,是广播电视整体传播网络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9.
柳杨 《声屏世界》2001,(11):47-48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振东在1998年常务理事会的报告中指出:“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的补充和延伸,是广播电视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它依附于广播电视又独立于广播电视……广播电视报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报,广播电视的面儿有多宽,它的面就有多宽。”这一说法。为广播电视报的宣传报道又一次作了界定,打破了广播电视报以前“带电作业”的狭窄理念,为广播电视报指出了以广播电视为中心,在补充中丰富,在延伸中升华的创造天地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发韧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广播电视报 ,迄今为止 ,全国已有200多家城市广播电视报 ,加上中央级、省级广播电视报 ,它们已与广播、电视一起 ,形成了我国广播电视传播界“声、屏、报”三位一体的立体宣传格局。广播电视报之所以深受读者欢迎 ,究其原因 ,一是依附于广播、电视的这份报纸同时又是对广播、电视的延伸与补充 ,其导听、导看的职能 ,满足了广大受众的需求 ;二是广播电视报是一份具有浓郁晚报风格的家庭文化报 ,人们在知识性、愉悦性和实用性的阅读中能获得较大的收益。于是 ,广播电视报在90年代中叶迎来了它发展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视报的特点 1991年3月6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王枫同志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筹备会上指出:“广播电视报刊不仅仅是广播电视的补充、延续,还是相对独立的新闻阵地,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它的性质、任务、作用与广播电视一样,虽然效应有所不同,却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广播电视报每天都在发挥它的宣传功能,确实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的确,广播电视报是一张专业性  相似文献   

12.
试谈广播电视报的新闻特色陈雪梅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广播电视报也从昔日"节目报"的摇篮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广播电视系统"视听读"立体宣传中的一名重要成员.改革开放,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也提高了人们的文化鉴赏能力,今日之读者,再也不满足于...  相似文献   

13.
无论何种报纸,都以头版为要。广播电视报当然也不例外。笔者从事《南通广播电视报》头版编辑工作数年,就如何办好广播电视报头版有一点粗浅的体会。一、力求贴近性。“广播电视报”这一名称,就决定了它必须以广播电视为依托,也就是行话所说的必须带“电”。具体工作中,就是要求广播电视报务必贴近广播电视,如果说广播电视报的其它版  相似文献   

14.
我国广播电视报大多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广播电视业繁荣发展之时而生,并随之逐步发展壮大的。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广播电视迅猛发展,电视更是异军突起。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预告广播电视节目的这张周报几乎在一夜之间市场份额激增,商品广告纷至沓来。许多未办广播电视报的省(市、区)厅局和地(市)局相继创办了自己的广播电视报,并把它作为广播电视的延伸和补充,加以积极的扶持,从而在广播电视业内形成了声、屏、报三位一体,相互促进,携手并进的传媒生态格局。广播电视报也因其投入小产出高,深人家庭多,读群广泛等等优势,而成为广播电视业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广播电视报人一直是在不安与困惑中走过的。不安的是,报纸的发行量日渐下滑,难以遏止,广告创收日益艰难;困惑的是,广播电视报将来还有没有出路,出路在哪里?实事求是地讲,广播电视报人从事的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广播电视报无疑是广播电视发展的产物,但它却随着广播电视的繁荣走着相反的路。发达国家的广播电视报从来未成过气候,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未形成独立的报纸,  相似文献   

16.
曾一度占据当地报纸发行量之首的广播电视报,在目前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出现了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即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大幅度滑坡,有的报社严重亏损,甚至有的连员工的工资都开不出来。面临困境,明智的广播电视报人能够审时度势,找出症结所在,正确认识自己,掌握自己在市场中的准确位置。他们依托广播电视报与广播电视保持着一种互动的关系。互动即互相牵动,相互制约。这里主要是指报纸与广播电视互相牵动,也就是广播电视报与广播电视媒体在宣传内容上要有机互动,即电视台各频道应主动提供节目预告表、节目介绍和群众应知的相关…  相似文献   

17.
广播电视报是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影视宣传,服务声屏为天职,以引导人们看好电视,听好广播,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反映大众意见为己任,最终实现报纸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目的。虽然广播电视报是一份专业报纸,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但是它也是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大潮和激烈的报业竞争已把广播电视报挟持到了十分尴尬的境地,报业资源被大量哄抢,报纸发行量严重滑坡便是佐证。然而,广播电视报并非无招架之力。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而要真正使广播电视报走出低谷,重振雄风,必须对广播电视报的属性作出正确的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出相应对策。广播电视报的属性界定一、专业报特色广播电视报属于专业报之列。其理由有二:一是所有广播电视报均由广播电视部门创办和主管;二是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的衍生物,系广播电视的延伸和补充,其刊登的内容主要限于广播影视方面。但…  相似文献   

19.
一般而言,凡报纸都有副刊,广播电视报也不例外。副刊都姓“副”,但作用并不“副”。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宣传的延伸和补充,很大一部分便体现在副刊里。  相似文献   

20.
我是学师范的(1960年夏,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本来应去教书,但是组织上安排我做编辑工作,一做就是35年,其间做广播编辑10年,做《湖北广播》业务刊物编辑10年,做《湖北广播电视报》编辑15年。通讯员朋友都亲切地叫我“朱编辑”,所以我给自己取笔名叫“诸边”。后来我当了《湖北广播电视报》的头,同行称我“朱总编”。我想,我的确总在编啊,从来没有离开过具体的编辑工作。在做《湖北广播电视报》编辑工作中,除了出差外,几乎每期稿件都要过目,付出劳动。 我在广播电视战线长期做编辑报纸刊物的工作,也算一个特点。即把广播电视上宣传的事,或是与广播电视有关的事,通过加工,变成文字,刊登在报纸刊物上,继续宣传,形成了声、屏、报、刊的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