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的宣传“一哄而起”不好,与此类似,宣传中信息过量的问题,也值得引起注意。“一哄而起”,表现在一个短时间内,倾盆大雨式地集中宣传一个问题,反来复去地传播一种信息;而且各新闻单位之间,互相攀比,层层拔高,形成“一面倒”。这样“一哄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们的报纸经常宣传反对“一哄而起”。“一哄而起”是“文革”的后遗症,历史上我们就吃过它的不少苦头,应该反对。但,反躬自问,我们自己在宣传中是不是也有“一哄而起”的问题呢?不能说没有。3月6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里,就有人写文章对此提出了批评。文章说:“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的报纸经常宣传反对“一哄而起”。“一哄而起”是“文革”的后遗症,历史上我们就吃过它的不少苦头,应该反对。但,反躬自问,我们自己在宣传中是不是也有“一哄而起”的问题呢?不能说没有。3月6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里,就有人写文章对此提出了批评。文章说:“宣传报道上的一哄而起,可以说是一个老毛病。远的不说,以近几年为例,报上批‘向钱看’的时候,好象沾不得‘钱’字的边,连‘时间就是金钱’这  相似文献   

4.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宣传上都不能搞“一刀切”、“一阵风”、“一哄而起”。改革的宣传尤其如此。一旦刮起风来,势必乱了思想,乱了阵脚,乃至给改革带来某些挫折、失误和损失。改革宣传中的“刮风”现象,近几年  相似文献   

5.
新闻宣传“度”的把握新闻宣传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经常性的极为重要的工作,与人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负有重任。实践证明,片面性、绝对化、一哄而起、大起大落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大忌。既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贯...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报道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形:某个先进单位或个人,在一段热热闹闹的连续报道后,不久便垮了下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它往往与报道的一哄而起有关,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正确处理典型报道中“热”与“冷”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编辑是一张报纸的最后把关人,把关不严,就可能会出现问题,并且让问题见报,造成危害。问题的性质不同,有政治性的、有事实性的、有知识性的、有技术性的。如果编辑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那么问题就可能减少到最小程度,甚至杜绝。如果麻痹大意,就会错误百出。 怎样把关?关键的是编辑要掌握好“度”。所谓“度”,是指任何事物的量都有一个界限,一旦超越,性质就会起变化。新闻宣传影响着读者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宣传内容适度,就会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目的,有助于激励群众奋发向上,不断进步;反之,就会起到副作用。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编辑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认真把关,努力掌握好“度”。 报道成绩要留有余地。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宣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人的经验和成绩,应一分为二,不宜把话讲得过头、过足。话讲得太满的,更要多加斟酌。这就是说,宣传成绩要讲“度”,把握好分寸,实事求是。某报宣传一个镇推广示范油菜新品系“华杂3号”情况的报道,称该镇“是全国唯一一家对比反差试验成功的乡镇”。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别较大,没有全国性权威机构的可靠评审验证,能说“全国唯一”的过头话吗?因此,宣传报道成绩应该留有一定的余地,应客观地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8.
“新闻策划”剖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随着“策划”理念与行为在企业经营、广告宣传、公关活动等领域的广泛运用,新闻出版界也及时探索“报道策划”、“编辑策划”、“出版策划”等运作问题,“新闻策划”概念也就应运而生。但是,这个应运而生的概念却不那么幸运,流行伊始,就引起了争论。赞成者说:“新闻策划”是“报纸的新的生长点”,“有新闻就会有新闻策划”,“有新闻竞争就会有新闻策划”;反对者说;“新闻根本就不能策划,凡是策划出来的也不能称之为新闻”,“策划性新闻只不过是披着新闻的外衣的广告和宣传”。因此,科学地认识“新闻策划”这个概念及其反映的现实内容,就是探索新闻传播领域中策划问题必须首先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出版社是图书的信息源,读者是信息接受对象。怎样才能在出版社和读者之间建立一种密切联系呢?这就需要研究图书信息的科学传递问题。大概是在三年之前吧,有个出版代表团访英,带回来英国出版界广为流行的一句话:“一本书至少要宣传两百次。”这大概是极而言之,无非是强调宣传的重要性。近来广告的声誉不佳,图书宣传不免受到了“池鱼之殃”。轻一点的,被人讥之为“老王卖瓜”;重一点的,则被加上了“花嘴媒婆”的恶名,于是,有人从“宣传两百次”转向取消主义:“酒好不怕巷子背。”宣传不宣传似乎都无足轻重。凡事最怕走极端。思想方法的片面性,往往会导致实际工作的摇  相似文献   

10.
当前网络传播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应用功能较难很好地满足政府和企业的信息传播需求;“数字鸿沟”问题依然严重,部分社会公众难以接触网络.主旋律宣传较难全面覆盖,党和政府的重要信息较难一杆到底地有效传达:  相似文献   

11.
某报发表了《喝酒的害处》一文,文中有一段话这样讲:“即使每次喝几杯,长期下去,往往会引起胃病、食道癌、肝硬化等疾病。此外,喝酒还能成为缩短寿命的因素。”我们认为喝过多的酒对身体是有损伤的,正如人们所说:“美酒不可过量”,应该加强宣传和指导消费。但是,说即使喝几杯也会引起食道癌等病症和缩短寿命等等,这种宣传就不一定科学,而是有点绝对化了。更重要的是这样宣传后的副作用很大,在  相似文献   

12.
同一本图书,不同的人对其销量的判断也会有差别。作者对图书销量通常会很乐观,也在情理之中;出于宣传的需要,责任编辑和出版单位对外宣传的图书销量也会存在“溢价”;实体店某些店员的“感觉”只能是一家之谈;开卷数据中会有“回购”的因素;三大网站(当当网、京东商城、亚马逊)的评论中不乏“灌水”的成分。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我们的新闻媒体对“星”们——歌星、影星、舞星、笑星、体育明星的宣传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辟专版、开专栏、作专访,不惜版面和时间;说轶事、谈爱好、讲家世,连隐私也不放过。每有新“星”升起,报纸广播电视都要大红大紫地“热”一阵子,有时直“热”得明星们上街都要戴墨镜、捂口罩,掩真容,生怕被人认出来。不仅宣传大陆的“星”,还万里迢迢,把港台、外国的这“星”那“星”也一个接一个地引将进来凑热闹。相比之下,对“家”——在科技、教育、经济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企业形象”和“报纸形象”言微现在广告事业大有发展,对于扩大企业影响和活跃经济很有作用。广告的“学问”也大有发展,形式日见出新,努力做到引人入胜,宣扬自己。比如,做广告可以集中力量,一哄而起;也可以细水长流,让你天天加深印象;可以长篇累牍,让你看得发...  相似文献   

15.
政策的宣传是党报的一项重要任务。报纸宣传政策时,一定要处理好“一时精神”和“一贯政策”的关系。当我们强调“这个”的时候,不应该否定“那个”;肯定今天的时候,不要否定昨天。虽然事物在前进,理论在发展,政策需要完善,但其核心精神不能来回变。如果一个时期一个精神,叫人无所适从,那就不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就会给实际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这方面的教训是不少的,不应该重复。在当前的宣传报道中,下面几个问题尤其要注意。  相似文献   

16.
十几年以前 ,跟人说单位是“档案局”、“档案馆” ,常见对方一脸迷惑地“啊”一声 ,就完了。如今再提到工作单位 ,经常会遇到“你们那里净是什么档案 ?有没有我的档案 ?”“档案局管什么”等一连串问题。从一声不吭到问题多多 ,既反映出社会对“档案”的认识提高 ,也充分暴露出新时期档案宣传上的严重滞后和不足。笔者认为 ,在档案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 ,无论从社会需求还是从档案工作自身发展需要角度 ,档案宣传都必须被提到应有的重视高度。概括讲 ,新时期档案宣传需要在观念上“一改” ,在行动上“三多”。一、改变传统的为宣传而宣传观念…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报道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形:某个先进单位或个人,在一段热热闹闹的连续报道后,不久便垮了下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它往往与报道的一哄而起有关,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正确处理典型报道中“热”与“冷”的问题。刘明金,是湖北省特等农业劳动模范,闻名全省的养猪专业户。可是,他近几年在生产上经历了一场大起大落,由“万元户”变成“负债户”。去年4月,老刘在接受采访时对我说:“当专业户,搞商品生产,不能头脑发热图虚名。说句心里话,当初接二连三的报道,也是促使我头脑发热的一个因素。”听了老刘这番  相似文献   

18.
党的新闻机关要宣传各级党组织的代表人物,这是一个客观实在的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宣传领导”.所谓“宣传领导”,主要是讲宣传地方各级领导人,其内函是指正面宣传,批评领导人的报道当作别论.  相似文献   

19.
张卫山 《图书馆杂志》1994,13(4):16-17,45
1992年9月《人民日报》报道:国家科委根据科技情报界的要求,决定把“科技情报”这一名称改为“科技信息”……,在今后的宣传中,特别是外事活动中,少用或不用“情报”一词,而以“信息”代之。于是乎,各地文献情报部门纷纷改名为××科技信息中心,××科技信息研究所。事实上,情报并非如此简单。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来仍然有必要对此问题再进行一番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媒体的新闻实践中,有一个问题值得研究:长期以来,新闻报道中普遍存在“三化”现象:即,内容工作化,报道程序化,效果一般化。既影响媒体所肩负的责任,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认真分析原因不难看出,这与误解了新闻的宣传功能,弱化了信息的传播功能有深刻的联系。所以,要解决当前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三化”现象,应该不断提高传播意识,提高宣传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