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境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如何把意境融入政治课教学中是政治课教学的一大特色之一。在教学巾,意属于主观范畴,可以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境是客观范畴,可特指学生。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一也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贯通,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做到王夫之所言的“景巾生情,情巾会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那么,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意境呢?  相似文献   

2.
葛学志 《考试周刊》2011,(66):155-156
在教学中,意(情)属于主观范畴,可以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境(景)是客观范畴,可特指学生。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一也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会贯通,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做到王夫之所言:“景中生情,情中会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政治课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意境呢?  相似文献   

3.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在教学中,意(情)属于主观范畴,可以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境(景)是客观范畴,可特指学生,教师与学生的统一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汇贯通,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做到王夫之所言的“景中生情,情中会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意(情)属于主观范畴,可以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境(景)是客观范畴,可特指学生.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一也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会贯通,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没意境呢?  相似文献   

5.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情)和境(景)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如何把意境融入政治课教学,是政治课教学的一大特色。一、导入要妙趣横生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  相似文献   

6.
黄晓钟 《考试周刊》2013,(80):186-186
在教学中.情属于主观范畴,可以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景是客观范畴,可特指学生。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一也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会贯通。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正如王夫之所言:“景中生情,情中会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呢?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意属于主观范畴,可以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境是客观范畴,可特指学生。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一也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贯通,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情)和境(景)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如何把意境融入政治课教学中是中职政治课教学的一大特色之一。那么,教师如何在中职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意  相似文献   

9.
贾跃文 《考试周刊》2010,(35):174-174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情)和境(景)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把意境融入政治课教学中是政治课教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0.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情)和境(景)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如何把意境融入政治课教学中是中职政治课教学的特色之一。那么,教师如何在中职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意境呢?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情)和境(景)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意境是我旧美学思想中的一个反映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的重要范畴,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主客融合、情景交融的意境课堂是对传统课堂“主客二分”的超越。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化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相似文献   

13.
李建海 《考试周刊》2009,(19):198-199
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统一要达到“情景交融”,即教与学融会贯通,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做到“景中生情,情中会景”。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意境呢?  相似文献   

14.
所谓意境,就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词的欣赏,从来讲究“意境”。简而言之,“意”就是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境”就是诗词中描绘的景物和生活画面。所谓意境即主观感情(情)和客观外物(景)的和谐统一。在平时的诗词教学中,学生由诗词语言想象到“境”并不难,但要让学生由“境”生“意”却有一定难度。明代王夫之曾指出“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如何让学生由“境”生“意”,是诗词教学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6.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在《<唐宋词鉴赏辞典>序》中指出:要讲词的欣赏,不能不提到"意境"的艺术理论问题。"意"就是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境"就是诗词中描绘的景物和生活画面。所谓意境即主观感情(情)和客观外物(景)的和谐统一。在平时的诗词教学中,学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美学中,有生境、画境、意境之说。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如果在备教材的同时,也能"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心态及心理需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思想政治课不单单让学生了解人文之美,更能享受境界之美。意境是意与境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也就是人的心理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把意境之美带入政治课的教学中应该会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更易被学生接受,课堂效果也更丰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应该有"启"有  相似文献   

18.
说意境     
意境,是我国古代关于创造艺术形象的重要理论之一。所谓“意境”,就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把读者引入艺术想象的空间境地。它是生活的客观反映和作家情感主观创造相统一的结果。首创“意境”名称的王昌龄指出“景物兼意入兴”;司空图提出“思与境谐”;范唏提出“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朱承爵提出“意境融彻”;布彦图提出“...  相似文献   

19.
意境是客观与主观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诗歌中的形象集中了现实美中的精髓,是诗人创造意境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思与境     
<正>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与景,意与物的统一。 情景交融,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是情与景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的生动表现。 抒情诗必须畅抒胸臆,但主观的情必须借客观的景而展示,才能使读者历历如见,感同身受。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步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钟嵘《诗品序》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它阐明了景生情,情入景的艺术辩证法,揭示了写景就是为了抒情的奥妙。陆机《文赋》中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情随景迁,这就是讲心与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