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跑运动是一项能够集中表现人体综合素质的项目,某方面的不足都会影响短跑的速度。它要求通过训练,促进身体全面协调的发展。全面身体训练必须抓住重点和专项特点紧密结合,因为全面训练除提高健康水平、肌体机能外,主要是为专项能力的提高和掌握专项技术服务。例如,力量训练,在练习的重量、用力的部位、角度、方向等都应有短跑的运动特点,但对短跑项目的要求就与有些项目不同。短跑在重量上,不一定越重越好,对重量的要求,只是为了肌肉快速收缩的用力。短跑训练必须把专项技术及发展专项所需的各种素质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全面训练…  相似文献   

2.
一、大众健美操概述1.大众健美操的特点(1)健美操的“人为性”特点健美操运动在诸多体育健身项目中有良好的前景。健美操作为身体操练的体育项目之一,既不同于田径项目以人类生活和生存的技能(走、跑、跳)为主体进行活动,也不同于球类项目有鲜明的游戏对抗性,更不象有些项目在水上、冰上、空中等项目待定的环境下进行活动。健美操运动有“人为性”特点,它的运动形式是人们根据需要而人为的创造动作去练习。创编适宜不同人群或个体的练习方式,使肢体的各个部位可以科学的改变身体姿势、动作方向、动作幅度、动作路线、动作频率、动作速度和动…  相似文献   

3.
不同选项体育课的教学,对男子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的结果表明,由于各运动项目本身特点的不同,使各选项体育课在对学生体质的影响上存在差异.建议在选项体育课教学中应根据各专项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身体素质的练习,使男子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新课标关注学生在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新课标关注学生在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正值长身体的重要阶段,所以我们教师要思考,用什么样的运动手段,既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不使学生由于运动量大而损害身体.其实像田径运动、球类运动、单双杠等体操类运动就很好,但仍有许多女学生对此提不起精神.主要原因是很多女学生在小学阶段练习过音乐或舞蹈类的项目,她们对这些项目十分喜爱,想练习舞蹈类的体育项目.我们不但不能打击她们对体育艺术追求的积极性,还要鼓励她们,帮助她们提高对艺术的审美能力,健美操就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3,(A0):112-113
<正>身体素质训练对人体生长发育有深远的影响。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如何抓住这个有利阶段,通过训练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促进身体机能的提高至关重要。我通过多年不懈的实践、总结、搜集和整理,对身体素质训练总结了体会和收获,现归纳如下: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各器官系统是相互紧密联系的。通过训练有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产生适应性变化总是相互联系的。然而,任何一种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速度性练习神经、肌肉影响较大,而耐力训练则侧重于发展心肺功能等。从运动员体质看,应采用多种训练方法,达到身  相似文献   

8.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课外体育锻炼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进行经常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金宝 《考试周刊》2009,(8):140-140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新课标关注学生在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体育最突出、本质的特征表现就是身体的活动性,它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发展身体运动能力,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游戏有等同于体育的功能,它可以使学生强身健体,而且它具有趣味性、适应性、竞争性,更能吸引和调动每个人去参与。  相似文献   

11.
正幼儿园体育活动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外在表现,结合观察和思维活动参与的一种心理体验的活动过程。运动性活动区是指在户外场地上引发的,以粗大动作练习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区域,但绝不止是孤立地发展粗大动作,而是以粗大动作的自发练习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它可分为固定运动器械区、可移动运动器械区和自然游戏区。其要素一是发展哪些粗大动作,二是如何提高综合运动能力,三是怎样促进运动中的思维发展。《3-6岁儿  相似文献   

12.
身体自我认知是对自我身体的观察与评价,自我身体的认知水平与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密切相关,常被用来预测体育活动的参与意愿、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因此,提高身体自我认知水平,对于促进个体更多参加体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六周有氧健身操练习,旨在探究有氧健身操运动对于女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六周有氧健身操练习,女大学生有7项身体自我认知指标显著性提高,反映出有氧健身操对于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3.
给孩子安排运动时间,没有固有的僵化的模式,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如果家长想跟孩子一同亲子锻炼,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互动,那么每天晚饭后做1小时的运动是可以的.如果你的孩子功课忙抽不出整段的时间,那么在做功课的间隙把孩子动员起来运动十几分钟也不错.可以跑跑楼梯,或就在家做做拉伸练习,或举举哑铃,大脑得到休息放松,身体得到锻炼,鱼和熊掌兼得,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14.
周承 《考试周刊》2015,(33):7-8
在高三体育考生的训练过程中力量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对不同运动项目的力量训练有各自的不同负荷和不同方法。发展不同的力量有不同的负荷,不同的练习次数、组数。不同的项目也有不同的练习手段和方法。根据力量训练的原则,在练习中还要有合理安排,一些在练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们进行各种体育活动之前,事前都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使身体得到充分的活动。体操是我国体育运动的主要项目之一,它是通过徒手,持轻器械,以及在器械上进行各种不同难度和各种不同类型动作的一项体育活动。它内容丰富,动作多样,有易有难,有简有繁,经常从事体操运动,能有效地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人体力量,灵巧,柔韧,协调等素质,又能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体操课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浅谈青少年三级跳远技术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级跳运动员的训练,包括发展一般和专项素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综合性地发展运动素质是本项目的训练特点,这一特点是由于完成三级跳远练习时,所表现出来的负荷量特性所决定的.全面身体训练能保证有机体得到协调的发展,并有助于适应大运动量的训练.这一项目可以在14~15岁时,开始从事专项训练.  相似文献   

17.
运动是婴幼儿智力、心理发展最重要的源泉和动力。身体运动有助于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及智力开发,对构建婴幼儿的智能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身体的、运动的学习"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为了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动作发展,我们分别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量身打造了各自的运动方案。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身体情况及运动能力,为孩子安排不同的运动游戏。  相似文献   

18.
艺术体操是建立在女子生理、心理特点基础上的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是女子特有的运动项目.通过艺术体操的运动可以发展女子柔韧、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促进女子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健康水平,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塑造健美的体魄,陶冶美的情操.  相似文献   

19.
球类、田径运动的项目很多,如果从生理学角度论述各项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则需对项目进行分类: 1.根据肌肉活动的特征,把所有运动练习分为动力性和静止性两大类,动力性练习时表现出身体的某个环节在空间发生移动,如走、跑、跳、投等。静止性练习时表现出身体某一环节保持一定的姿势,如倒立举重等。  相似文献   

20.
王晓玲 《成才之路》2010,(35):64-64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一个指标。我们体育教师要牢牢把握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我在近段时间,对课堂教学讲究时效性有了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