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谢父亲     
每当翻开自己的剪报本,看到剪贴在首页的《上官镇农民体育活动好活跃》这篇消息稿时,我不免会想起我的父亲,正是父亲的引导,自己才走上了新闻报道这条路,而自己也没想到这篇处女作竟然“首发命中”。2001年初冬的一个周末,我第一次为“爬格子”而“开夜车”,写了又改,改了又写。终于比猫画虎写出了自己平生的第一首息引也为又一篇消息。然而,我的“大作”并未得到父亲的夸奖。只说了一句“再好好揣摩,好好修改一下”。当我再次把稿子拿给父亲时,他告诉我,新闻讲究精悍,要多修改,不怕修改,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稿子。最后…  相似文献   

2.
我从1978年考入大学中文系起,就学写文章,可是连续写了五年,寄了几百次稿子,结果连一个字也未发表过。直到1983年,我在西藏山南地区工作期间,偶尔听一位学生家长说,国家运往西藏的一些名牌自行车,有不少又被人带回了内地,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当晚,我的头脑里老是想着这事,于是在半夜里信手写了一篇短文:《希望尽快改变进藏物资倒流的状况》。一个多月以后,《人民曰报》在《读者来信》版上发表了,并被放在“紧急呼吁”栏。我似乎受了启发,不久又写了《在西藏推行太阳灶势在必行》的短文,又被《人民日报》发表在《读者来信》版。看着自己的文章竟被《人民日报》采用,就好象一个从未坐过汽车的人,一下子坐上了飞机似的,喜不自禁。我身边的藏族老师们也纷纷称赞我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这时,我回想起自己写过的数十万字废稿,那些稿子不知花了我多少心血,而这两篇稿子连草稿也没打呀!我从中悟出,写文章必须从生活出发,做生活的有心人。否则,一味凭自己主观意念来  相似文献   

3.
小的不做,大的又做不来,这是一些人的一种通病。我想起了我自己写稿的一些经历。记得我工作后,也是我有生以来发表的第一篇稿子是在山东省教委《中学生报》“青春短笛”栏目里发表的一首自由诗,一共16行,150多字。那时我的学生都争相传阅那期报纸,读那篇稿子。一位老哥说:“这样的稿子也能发表,好,咱也写!”我还半带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其实有些稿子很容易发表,就看你写不写。你只要写,就能发表。”而我,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的一天,当看到我的第一篇稿被刊登在驻地《奎屯晨报》上时,高兴的泪水顿时模糊了我的双眼,这可是我当新闻报道员4个多月以来取得的第一个成绩呀!高兴之余的我,看着这篇消息,同时不得不深思:为什么大体相同的稿子一个月前投去一点回音也没有,而这次却得到编辑的青睐?一天上午,《奎屯晨报》编辑部刘主任来我部为函授学员授课,他在收集我们学员写的新闻稿件时,给我们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事:“有一天,一个小伙子一次给我送了21篇稿件。我抱着对他负责的态度看了每一篇,虽说其中有几篇稿件的新闻价值不错,但都没有写精。我觉得这小伙子对新…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不少报刊开辟了生活版或生活专栏.给通讯员开辟了新的写作阵地。我最早写“百味人生”稿还是在1989年。那年.我看到我家的沙发在短短的几年内.更新换代几次。回想起沙发这类家俱,建国初只有高手才使用.而如今沙发不仅进了寻常百姓家.且式样是换了一茬又一茬.我便写出了《我家的沙发》这篇反映生活变化的稿子.被某报采用。此后.在写好新闻稿的同时.我总喜欢捕捉一些生活类信启、,写一些生活搞。去年我探亲时,给80高龄的父母买了一个可以发出笑声的“老人乐”玩具,父母高兴极了。我便写了《还给爹妈一个笑》的稿子被采用…  相似文献   

6.
刚开始尝试着写稿时,因没有投入真情实感,又随随便便地把稿子寄了出去,结果,寄出10多篇稿子竟未实现零的突破。后来,我又写了一篇反映我真实想法和情感的稿件──《列兵之梦》,确实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说了出来,表达了一个列兵的梦想和追求。结果,很快就被《文学艺术报》采用了。而且,编辑老师还给我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鼓励信。这说明,凝聚着我真情实感的稿子,打动了编辑。再以后,每次我写稿时,尽量带着感情去写,结果,又陆续发表了不少作品。由此,我深深地理解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吉言。写稿要凭真情感@余永春!济南  相似文献   

7.
陆安权 《新闻知识》2001,(11):51-51
由于大报面向全国,档次高,稿源多,对来稿要求相当苛刻,因此,基层通讯员的稿件很难被大报采用。近年来,我就如何在大报上稿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和尝试,收到一定效果,每年在大报上稿10至20篇,今年1至8月,已在大报上稿16篇,其中《人民日报》1篇、《法制日报》7篇、《人民公安报》8篇。一、善于“淘金”,找出亮点。写稿子要讲究艺术,要善于从新闻材料中提炼主题,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稿里淘金,这是稿件能否上大报的关键。当你得到新闻素材时,不要轻率仓促动笔,应该静下心来,对自己所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思考,反复推…  相似文献   

8.
孙巡 《传媒观察》2007,(2):39-41
2005年底,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后,我给自己出题:沉进乡村,看看新农村建设能写多少稿子?到2006年底,这一年中,我独自采写,包括与同事合作,发表25篇版面头条,其中,20篇被评为新华日报当日好稿,近10篇稿子被评为月度好稿。  相似文献   

9.
记得那是1992年老兵即将复员的季节,我得知某县电业局、税务局、电影公司三家单位争相发函聘请我们团电影组一位老战士的事,敏感地意识到这件事有点新闻价值,对这位老战士进行了突击采访。第二天正当我在改稿抄稿时,战友小王看了我的稿子说:“你的稿中心不突出。”接着,班里的其他几位战友也对我的稿子进行评价。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天我按照战友们的建议对原稿又进行了删改、润色,加深了思想内容。稿子发出后,很快在军区《前卫影苑》报的一版发表出来,还被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等三家报刊、电台选用。从此之后,每写一篇稿件总要坚…  相似文献   

10.
去年初,我随师工作组到某团二连蹲点。碰巧,连长爱茶,看到他请战士喝茶聊天那高兴劲儿,我敏感地捕捉到这茶里的“文章”,以《刘连长的“功夫茶”》为题,写了一篇反映连长借喝茶做思想工作的稿子。此稿很快被军区《人民前线》报在三版头条加了编后发表,后来还被评为当月“优质稿”。回想完成这篇稿子的过程,结合自己担任新闻干事几年来的些许感悟,得出一条小小的经验:要像“品茶”一样写稿。“选”——让稿子的“原材料”独树一帜要泡出好茶来,首先要有好茶叶。同此一理,要写出高质量的稿子,首先要选定高质量的素材。高质量的素材往往蕴含着…  相似文献   

11.
1994年10月5日,我在陕西日报《学习版》发表了一篇题为《行政“三陪”也堪忧》的评论稿。但没想到这篇稿子,不仅荣获94年度“陕西新闻奖”新闻言论一等奖、全国报纸理论宣传优秀短论二等奖、全国党报新闻奖三等奖,而且还被中宣部新闻局办的供领导同志参阅的《新闻舆论动向》摘要转载。这篇千把字的小稿子,为什么能获如此殊荣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此稿抓住了当前在各级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下级对前来检查工作的上级陪会、陪吃、陪玩这个焦点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其一,我为什么会想起写这篇稿子。这是由于在《机电日报》和《半月谈》杂志上看到的两则消息触动了我。一则是安徽省人大代表、朱庄矿矿长苏德鑫,成年累月不断有人前往他们单位检查参观,他既要接待、汇报,又得陪吃陪喝,有时一天就有七八次,这使他见酒就发抖。万般无奈,只好在酒杯上做文章,出钱请人将酒杯钻了一个小洞。一则是安徽某乡政府为了从应酬  相似文献   

12.
从事新闻报道两年,我共在省以上报刊见稿100余篇,被军区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被集团军作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表彰,并连续两年荣立三等功。回想自己成长进步的经历,我真是由衷感谢政委谢守忠的那顿“剋”。前年春上,我走上了团报道干事的岗位。为了早点在报上见稿,一开始,我成天闷在办公室里研读报纸,想点子。一天,我从报纸上看了一篇写某师党委热心为基层排忧解难的报道,灵机一动,决定仿照此文写一篇反映本团党委热心为基层办实事的稿子。于是,精心构思,以称关再难,也不能让基层跟着作难》为题,写了团党委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3.
6年前,我已是第三年度的老兵,写了一篇《春天的思索》的诗歌发表在驻地《漯河报》上,那时只知一个劲的高兴,没想到写文章那么神圣的事情倾刻变成现实。昙花一现。这是当时盲目乐观的教训。后来一年写的稿子都石沉大海,正当我丢笔之时,济南陆军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飘然而至。当我成为一名军校学员时,才真正找到了摘报退的那份感觉。刚进校不久,学员队队长刘玉云让我写一篇反映新学员任联士落榜不失志的稿子,我照着报纸上的原样比葫芦画瓢写了一篇,学院的报道干事何进改厂后,送到《前卫报》社,没想到周天后竟上了个头版头条,这一爆…  相似文献   

14.
我常遇到一些刚从事新闻写作的同志,他们写的稿子象封建时代的姑娘那样羞涩怕人;他们偷偷地写,“秘密”地寄,结果,篇篇如石落大海。此时,他们又抱怨编辑“不识货”了。当初,我写稿时就吃了这方面的亏,对自己写的稿子除本人和编辑看外,别人连个“气”也闻不到。后来有位颇有名气的老通讯员到我家玩,非要看看我的稿子不行。恰巧我刚写了一篇《粉笔虽小获利多》的稿,  相似文献   

15.
有些初学写稿的通讯员,写了几篇稿子,或未被报刊采用,或见报时间晚,就误认为写稿也得走后门。实则不然,绝大多数报刊编辑,对作者来稿处理都是极认真的,就以我的几篇稿子为例吧。去年2月14日,当我打开西安晚报时,见四版有我一篇题为《闲话‘压岁钱’》的小言论,可是近期我没有向西安晚报投这篇稿子呀。后经查发稿登记,原来是  相似文献   

16.
2001年7月13日军报第三版“战士视点”栏目,发表了我在军报的处女作《班长,请注意批评方式》。这篇近两千字稿件的发表,不仅圆了我的军报见稿梦,而且打破了所谓的“没有关系就别想在军报上稿”的传言。作为一名基层连队的新闻爱好,从没见到过军报记长啥模样的一个普通战士,能在军报发表这么长的稿件,这向战友们证明了一个真理:只要稿子写得好,就一定瞎不了。“多琢磨稿子,少琢磨编辑。”也成了我新闻路上和战友共勉的一句座右铭。  相似文献   

17.
每当自己写的稿子被报纸录用时,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但是,对于某些编辑同志的删稿,有时也会感到“扫兴”。五月份,我写了一篇有关《盛泽镇实现电话自动拨号》的报道,被某报采用了,这本来是件高兴事,可惜其中有几处被删改得走了样。例如,将“居于上  相似文献   

18.
有位朋友看了这个标题后,摇摇头说:“太浅薄了吧?”我却觉得这是办报当中应该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且请看事实: 有位同志花了好多业余时间,写了篇稿子寄给某报社。文章登出后四个月不见寄稿费来。托人问是否邮寄有误?亲手处理此稿的负责人却说:“什么稿子呀?查查看吧!”又过了半年,仍杳无音讯。  相似文献   

19.
有位朋友看了这个标题后,摇摇头说:“太浅薄了吧?”我却觉得这是办报当中应该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且请看事实:有位同志花了好多业余时间,写了篇稿子寄给某报社。文章登出后四个月不见寄稿费来。托人问是否邮寄有误?亲手处理此稿的负责人却说:“什么稿子呀?查查看吧!”又过了半年,仍杳无音讯。  相似文献   

20.
初搞报道时,我见什么写什么,没有什么针对性,两三个月下来,稿子发了不老少,可无一篇变成错字。新闻干事看过我写的稿,让我停下来,并拿过一叠好搞让我抄,并要求很严,即使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也绝对不允许出现差错。开始我认为妙稿是白白浪费时间,可抄了50多篇后,便觉得按出了收获。原来抄稿是新闻干事有意安排的呀?一次,我在路上,碰见一位妇女和孩子被一拖拉机撞倒在地,可路过的十几辆车见状无一停车。这时,一位青年急忙开过来自己的客货两用车,把受伤的母女送到了医院。当时我打算写这位退伍战士救人的事,然而,联想到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