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张三丰全集》实为张三丰史料汇编,其内容既有本人著述,又有后人整理;既有门人撰稿,又有托名说教;既有民间传说,又有乩坛降笔;既有史志碑刻,又有笔记杂著……通过这本全集,可以全面了解张三丰及其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2.
《张三丰全集》是李西月在晚清救世思想的指导下以张三丰丹法体系与神仙信仰为核心而编创的隐仙派(或犹龙派)道统经典,其中又融入了西派内丹理论,可以说它是张三丰丹法与西派丹法的合集。因李西月受时代思潮及地域环境影响,在选题原则与编纂方法上又多融入个人主观因素,致使部分内容真伪迄今尚无定论,所以学术界在探讨李西月及西派丹法时当以《张三丰全集》为镜鉴,而研究《张三丰全集》又当以李西月思想观点与版本谱系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三丰的名号很多,其中张志朴很可能是张三丰在南宋宝祐年间的一个名号。张三丰出生年代的争论也很多,但根据历史年代的判断,把张三丰出生年代定在五代似较合理。  相似文献   

4.
校录姚鼐佚文五篇,并略附考论于每篇之后.这五篇佚文为研究姚鼐诗学理论提供了新材料.编辑新的更全的姚鼐全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敕建大岳太和山志》等书籍中有关张三丰事迹,以及明太祖、成祖寻访张三丰的记述,探讨明太祖、成祖寻访张三丰的事实与目的,从而得出张三丰是一位生活于元末及明初洪武、永乐年间(1368-1424)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6.
笔者最近于湖北黄梅县偶得黄梅《梅氏宗谱》(1934年版)。细翻检之,喜获文天祥《祭圣俞公》一文。查《文天祥全集》,该祭文未曾收辑。现将佚文布列如后,且略考之。  相似文献   

7.
近读叶景葵(字揆初,号卷庵)的《卷庵剩稿》,从中发现龚自珍的一则佚文。它既未为《龚自珍全集》所收录,又不见于附于集尾的《龚自珍佚著待访目》的“文目”中。窃以为写出可提供一则龚自珍的佚文,以备《龚自珍全集》  相似文献   

8.
《中文自学指导》2009,(4):111-111
本辑所录沈从文作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三篇佚文,均为《沈从文全集》(2002年12月太岳文艺出版社初版)所失收。本刊今后将不定期地刊登现代作家的集外佚文,供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宗白华全集》所失收的一组佚文,并对其刊载出处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张三丰道教内丹理论的前研究张三丰内丹理论,必须确立其研究的基本历史前提,一是张三丰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是历史的客观存在,且证据凿凿;二是他作为一个内丹理论家,必须有著述传世,成一家之言,而非伪作;三是他身为一个道教内丹理论家,必须有其修炼、研究、著述的环境,有产生其思想的文化土壤,而非幻想臆测.这些是构成研究张三丰道教内丹理论,形成论纲首要的基本条件,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唯物主义前提.l、张三丰作为道教理论家、内丹学家、武当拳宗师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据《明史》卷299《列传》第187记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伟,  相似文献   

11.
《何其芳全集》之外,有佚诗《梦歌》和《招》,佚文《论文学上的民族形式》和《曾经是地主的农民》。这些散佚诗文,对全面评价何其芳的文学创作活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裕钊不仅是中国近代颇有影响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桐城派发展史上重要的文章学家.张氏与其师友及门人的论文书信,多有关于文章学的论述.但迄今为止,尚少有人就此问题予以深入、全面的考察.张氏的论文书信,集中体现了他的文章学思想:倡导“萧疏暗淡”的文风;为文主张以“意”为主,而以“辞”、“气”、“法”辅之;注重声调,并提倡“因声求气”.考察张氏论文书信中的文章学观,既有利于我们探索其文章学思想的形成原因,又有利于我们看到其文章学对桐城诸贤的继承与超越,还有助于我们对从姚鼐到曾国藩再到张裕钊的这一文章发展史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清代著名道士刘一明一生虽然经历多次病灾,但他矢志求道,并且以弘扬张三丰道法为己任。他一生勤于著述,留下了大量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刘一明注重日常生活起居的心性修养内涵,也表现了一个修道者不同寻常的思想旅程。他花费了很长时间研究《西游记》,写下了洋洋洒洒百万言的《西游原旨》,为后人的"西游学"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武当遇真宫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遇真宫以奉祀武当高道张三丰真人而著称。通过探寻遇真宫的文化背景、风水堪舆的绝佳妙处、规制布局的突出特点以及艺术鉴赏视角原则,以其对遇真宫的文化做梳理和阐释。  相似文献   

15.
“三教”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教、尊奉老子为教主的道教和尊奉释迦牟尼为教主的佛教。但在如何统一的问题上,三派的主张各有不同。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以儒为主,援佛道入儒;以道为主,援儒佛入道;以释为主。援儒道入佛。纵观张三丰的论述,可以发现他“三教合一”的思想特点仍然是以道为主,援儒入道、以道通儒,但呈现出趋向儒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张三丰考论     
一代“隐仙”、武当道祖张三丰,因受到明朝诸帝崇仰而屡次召请加封,成为自唐末吕洞宾以来最负盛名的“活神仙”。其生平事迹,传说甚多,幸尚有根可稽,今探史考究,以飨读。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张恨水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研究者的目光大都集中在张恨水小说上,对于其散文的研究则显得较为沉寂。新时期张恨水散文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小说研究与散文研究间的不平衡;散文能否进入现当代文学史问题;目前散文研究中显现出研究多宏观少微观、多思想少审美、《山窗小品》研究“热”与其他散文研究“冷”等现象。  相似文献   

18.
孙奇逢所撰的《理学宗传》,是研究宋明学术思想发展的极为重要而完备的参考资料。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出版了张显清先生主持整理的《孙奇逢集》,集中所含的《理学宗传》当是该书付梓以来的第一个标点本。遗憾的是此书的校点错误颇多,致使许多句子难以理解。通过版本比勘及相关典籍参校,发现该校点本讹脱、误标80余处,祈望引起校点者及读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