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教学如何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呢 ?笔者从 1993年起参与江苏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发展学生数学思想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教学实验研究 ,通过六年两轮的探索 ,认为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除了应遵循通常的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外 ,还应遵循以下五条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既然数学思想方法被纳入数学基础知识的范畴 ,那么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有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 ,否则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就得不到应有…  相似文献   

2.
黄雪丽 《贵州教育》2010,(14):34-35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应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四基”之间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其中,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是对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方法的高度概括,潜藏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中,指导数学实践与应用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在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领悟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使学生获得“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是《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重要目标。正确理解“四基”的含义,结合具体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教师正确理解和把握“四基”,对于实现数学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体现数学...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关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而掌握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则是形成和发展数学能力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一、新课程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化归思想是初中数学中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是初中数学新课标中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化归思想和方法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化归思想方法是用一种联系、发展、运动与变化的观点去认识问题的方法。从化归思想的概念、功能,以及初中数学中化归的基本形式、化归的特点等内容出发,简单阐述在应用化归思想方法变更问题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给小学数学教育提出的首要任务是: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还要形成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在教学中要从八个方面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发展学生数学思想,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教学实验研究报告江苏省连云港市教科所“MA”课题组自《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来,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已经成为数学教...  相似文献   

8.
杨兴文 《新疆教育》2013,(16):151-151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一方面从明确基本要求,渗透“层次”教学和从“方法”了解“思想”,用“思想”指导“方法”创新数学思维,构建数学思想。另一方面从四个原则遵循认识规律,把握教学原则,实施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面,有利于进一步学习数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另一方面,由于现行小数学教材涉及的基础知识十分广泛,再加上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多样化,使数学思想渗透点变得飘忽不定,难以确立。因此,选择何处作为最容易渗透数学思想的突破点,绝不能随心所欲,而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是“有机”渗透。即:根据教材内容,有机融合数学思想,确定其渗透点,就象砂子里滴水,让它自然地渗透进去一样。例如:教学“相差数”问题时,把“同样多”作为对应思想的渗透点。如下图: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特别是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各科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03年高中各科“课程标准”的先后颁布.教育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纲要”“新课标”的视野下,中学学科教学原则也要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七条新的教学原则:即,重视科学素养与强调人素养相结合,强调教师主导与强调学生主体相结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遵循学科学习规律相结合,强调智力开发与强调非智力开发相结合,强调学生全面发展与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注重课堂学习与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重视培养学生基本素养与强调培养创新能力的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丈量土地”教学应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沈长生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  相似文献   

12.
朱金春 《教师》2010,(13):73-74
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提出了要把数学教学的标准从原来的“双基”改变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因此,新课程对我们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组织学生探索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新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数学思想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在教学活动中“基本思想”将是教学主线。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学科的学习可以分为表层知识和深层知识的学习,深层知识主要是指数学的思想方法,它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遵循合理重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学生参与等原则。  相似文献   

14.
对学生进行基本数学思想的培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数学教育界议论的热门话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作为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四基”中的要素之一, “数学思想”必须引起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基本原则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学数学创新教育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其它数学知识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应当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摆在数学创新教育的重要位置上。在创新教育中有针对性地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我们应遵循如下原则。1.渗透性原则———相机引入,适时渗透渗透性原则是指在数学创新教育的知识教学中不直接明其所指,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把分散在数学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加以挖掘和整理,适时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领会蕴含其中的数学思…  相似文献   

16.
数学思想的渗透是数学教育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了解“大纲”要求,把握教学方法,遵循认识规律,把握教学原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提炼,揣摩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对于打好“双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独到的优势,它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外,还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闵志刚 《职教论坛》2002,(24):40-40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即培养学生缜密思考、逻辑推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有“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之说。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一、讲清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中专数学教材贯穿了学习数学基本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并重的原则。所以教学中既要传授数学知识,更要注重讲清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例如“化繁为简”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在讲授证明三角恒等式时,我分析一般有“顺证”(左边证到右边)、逆证(右边证到左边)…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在原有的“双基”的基础上又提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经验。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也明确提出:“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可见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那么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又该如何渗透和应用呢?笔者作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数学教学应该遵循“两个适应”原则,即与专业课程对数学的要求相适应,与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我国高职数学教学在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上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应根据“两个适应”的原则对高职数学教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