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琴艺术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始终占有位尊价高之地位,古琴音乐所表现出的含蓄、淡和、移情之美,代表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主流,是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象征。对古代中国的文人来说,"琴"言志是他们毕生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传统音乐审美范畴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2.
现代电影自其诞生以来,就天生地具有了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和属性。现代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已成为大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全面地超越了文学、绘画、戏剧、雕塑、建筑、音乐、舞蹈和摄影等传统艺术形式。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和接受手段,现代电影逐步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合谋,并取代传统媒介,进而转变为一种全面影响社会生活的“文化生产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古琴文化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孕育和发展的联系为线索,以传统音乐美学中"礼乐"思想及"和"的美学观为理论基础,论述了在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琴艺术和以儒、道、释音乐美学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交融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音乐传播史的构建意义早在音乐传播学科成立之初就已彰显。媒介发展模式以鲜明的媒介意识观照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和衍进,其以媒介科技的发展为期划线索,进而统划中国历史中的音乐活动;传统断代模式则是以传统的政权更迭为期划线索,秉持了经典的历史梳理模式,将音乐发展的媒介特征涵盖于政治图景的阐述中。两种模式的视角不同,其所囊括的史学信息亦有差异,在学科交互中也应有不同取舍。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48):19-20
跨文化交际构成了人类活动的主要内容,贯穿人类实践轨迹之始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的出现远远早于"跨文化交际"这个术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通过彼此沟通,增进情感,互通有无,借鉴对方优秀的文化丰富本族文化内涵。电影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媒介和传播手段,发挥着其他媒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华语电影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电影台词作为角色信息产出物,向受众传达着电影的微观意旨,从一个小小的剧情折射出电影背后承载的电影输出国文化的宏观蓝图。本文以冯小刚电影"老炮儿"为例,从跨文化视角审视其台词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的微观逆流和宏观顺流之现象,旨在剖析跨文化交际的多种手段和可能性,丰富跨文化交际的实现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艺术瑰宝源远流长,琴在这样的艺术价值体系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琴作为一种乐器,它非常具有影响力;除为乐器之外,它还具有道德、哲学、宗教、政治的内涵。作为中国古琴艺术的代表——梅庵派古琴艺术,它是中国古琴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发展,既具有历史的机遇,也包含着古琴艺术家们自己的天分、才华。它体现了二十世纪的部分文化生态,丰富了古琴艺术,造就了曾经古琴有过的辉煌,也为艺术的新发展留下了重要的的空间。本文就如何继承梅庵琴派的传统,坚持面对现实,以此来作为爱好者乃至关注它的所有人们需要长久思考和不懈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儒道精神的入世和出世,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两大支柱。儒家成就了中国人的道德生命,道家完善了中国人的艺术生命。音乐作为思想文化的载体,背负着儒道两家的精神。古琴艺术作为中国古老的音乐形式,承载着圣贤哲人的人生哲学和艺术精神,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血脉和对人生态度的感悟。  相似文献   

8.
古琴艺术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记谱法、弹奏法、指法、乐律、关学等体系,故又有“琴道”或“琴学”之称.古琴不仅仅是用于演奏的一件乐器,可以说是集中国传统音乐、文学艺术之大成者,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中孤寂黯淡的“雅”的审美倾向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昆曲艺术和古琴艺术已先后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和科技文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慢慢发生了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面对这种境况,应该思索该如何来保护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0.
古琴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遗产,其形制在琴乐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定型.在传统文化保护日益紧迫的今天.古琴音乐迈出了自己可喜的一步,成为其他文化艺术形式保护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乡村电影”作为中国农村主要的娱乐和文化传播媒介,曾经占据了乡村生活的重要位置。它承载着深刻的仪式意义,并成为一代人的成长记忆。乡村电影不同于一般的电影,它独特的放映方式已经变革了电影的形式,增益了电影原有的意义,并构成了其特有的历史行为功效。它在短短二三十年间的兴盛与式微,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和文化的诸多变迁,以及迅速而剧烈的媒介变革。当传统秩序和革命话语为新的生活方式与现代性观念所替代,乡村电影的仪式和文本意义也就逐步被瓦解。随之而来的媒介变革,在给中国农村带来新的文化娱乐体验的同时,也培育了新的媒介使用兴趣和需求,乡村电影的存在空间也就越发紧缩。  相似文献   

12.
古琴在中国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古琴与儒家以及道家之间的文化渊源及古琴自身所展示的美学思想,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琴的历史及其流派、古琴音乐的作品及其形态分析、古琴的美学思想和古琴音乐的发展四个方面来谈中国古琴的保护与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多元环境下,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播载体、传播渠道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众媒介和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也为传统艺术的传播实践和传播效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探讨新形势下,传统艺术传播模式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随着中国传统艺术生存环境的转换以及传播实践的不断深入,其现代传播问题成为学术热点。  相似文献   

14.
古琴指法是琴学理论在表演艺术上的集中体现。由于古琴艺术的谱式是奏法谱,其记录形式主要依靠对指法的记录,因此它的重要性不仅体现技法的演奏,同时还承载着音乐的记录。通过对远古至汉魏时期古琴指法文献与图片的梳理、分析、考证,探究古琴指法的起源应在先秦时期,而随着文人雅士对古琴艺术的推崇,汉魏之际古琴指法的发展较为丰富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影音乐诞生之初就已成为音乐界人士关注和参与的重要领域,发展过程中渗透进很多民族民间音乐的元素,同时风格上也形成千姿百态的变化,具有鲜明的特色。电影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对电影艺术具有深刻影响,拓宽了电影的创作思路,其本身的观赏性与艺术性也得到了发挥和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中国音乐艺术, 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的潜移默化教育和传播的功能. 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在海外传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形式的发展, 其形式与内涵也在与时俱进.近年来, 海外华族合唱团体已经成为中国音乐艺术在海外华族传播中的新宠. 拟从中国合唱艺术在海外华族中的传播途径、 传播动力、 传播价值、 传播建言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承载了西方审美情趣的小提琴,自被传入中国开始就被赋予了特殊的艺术特征。在长久的发展中,中国的小提琴艺术家们逐步意识到中国小提琴必须走民族化道路,这不仅是中国本土音乐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是让世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举措。笔者以中国的小提琴音乐艺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当前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发展现状,旨在揭示中国小提琴民族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琴音乐的文学旨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式样之间是相互融通、渗透的.诚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样,古琴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显学在制作、标题、题材、音乐形象、审美旨归等方面皆显现出浓郁的文学旨趣.文章的讨论将有助于我们认识艺术式样之间的相互联系、别样艺术需要其他艺术门类的帮衬、古琴音乐厚重的文化底蕴,进而领略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民族音乐家的整体文学素养,彰显中国音乐艺术的"文化镜子"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古琴是一种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乐器,蕴含着深厚的艺术和文化底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教育、审美教育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特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应大力提倡。学校与教师应在保护古琴艺术,促进古琴艺术传播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戏曲是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融合吸收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服饰、武术等艺术精华,综合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气质和中国式的审美倾向。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戏曲艺术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尤其是电影的技术形式革新对戏曲内在的艺术风格和主题表达产生了重要影响。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从布景与转场的现代性转换、电影运镜强化戏曲表演的张力、老故事与新技术的有效融合、戏曲电影传播的效果化追求等方面对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中国戏曲艺术要想突破困境、获得更好地发展,必须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