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戴婷 《福建教育》2000,(2):82-82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比其它艺术更直接诉之于人的感情。而音乐对人的情感的陶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过程,它的效果是深刻而久远的,它将在人的一生中长期发挥作用。因为音乐艺术对人的心灵陶冶如春风化雨、点滴滋润、天长地久、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2.
1 .音乐教育是达到素质教育目标的最佳手段音乐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 ,也是素质教育的手段。音乐为什么会有这种功效呢 ?因为音乐本身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特性。音乐能够带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给人以精神力量。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 :“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 ,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 ,它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 ,使它也就因而美化。”也就是说 ,音乐和教育以恰当的方式结合所产生的力量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而净化心灵是教育的目的之一。音乐教育正是运用音乐所营造的艺术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调动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  相似文献   

3.
代有俊 《甘肃教育》2008,(18):10-11
音乐是一门艺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音乐有最强烈的力量深人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而丑化。”从这句话可看出,良好的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音乐也慢慢被大众所接受,逐渐成为学科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4.
《大学时代》2003,(11):55
“太吵了”。这是个令我悲哀而无奈的答案。也许音乐本身就只是一种娱乐而已,你不能把什么价值观人生意义之类的归结于它。接触音乐有两种不同的途径。一是,先到达耳朵,再进入心灵;二是,先进入心灵,再由耳朵感受。第一种,你得娱乐耳朵,让耳朵舒服,耳朵受不了.那这种音乐肯定接受不了。第二种,你得感动心灵.让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5.
阿多诺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其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三个重要维度:对否定辩证的音乐美学追求、对艺术审美范式的重新阐释以及对社会个体的人丈关怀.  相似文献   

6.
有人曾说过,音乐是一种伟大的艺术,它具有普遍的感染力。它最有力地表达出人们的感情和情绪。而将这种伟大的艺术教给学生,则是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职责和任务。由于音乐是一种通过自身多种形式的再现来塑造形象、沟通心灵、表达情感、反映社会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就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有不同的教学规律和侧重点。在长期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我初步摸索出了音乐课唱歌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克罗齐的直觉说是一种对理性的否定,他认为直觉就是表现,创造,是心灵的赋形活动,是一种独立自主的精神活动,是与理性知识不相关的独立存在。本文通过对直觉即艺术理论的再认识,认为克罗齐直觉说肯定了艺术表现的不确定性;在艺术表现的过程中,非理性与直觉不可否认和低估;而情性与心灵则是艺术表现的根本。其直觉即艺术,即抒情的成功表现等理论承前启后,对二十世纪的美学思潮及现代派绘画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艺术作为一种美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小学语文中的艺术美无处不在.语文文本是一种符号的艺术.语文的文本符号负载着人的思想、情感、意识,字符从产生那天开始,就被赋予了灵魂和生命力.它所承载的语言、思想、情感也同时发生.因此,语文文本不仅仅是载体,它更是人类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有其美术、音乐的特质,它与美术、音乐本身存在着水乳交融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 音乐教学要有科学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同时还是一门感知艺术.它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是只能通过欣赏者的听觉器官接收,通过他的心灵体会、感受,从而使他得到美感的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0.
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小学音乐教学引起了老师的关注,走入人们关注的视线。音乐作为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心灵的一种艺术,从小培养学生了解它、学习它、欣赏它,对于学生的心性、品德以及思想都是一种净化和促进,是现代学生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培养聆听的艺术对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就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聆听艺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一门个性极强的艺术,每个人都可对音乐艺术有独特的理解。成人常习惯于从理性的角度去感受和思考音乐,冷静但缺乏灵感;而幼儿常常用心灵去领会,所以更容易与音乐沟通。如果让幼儿用特有的童心去感悟音乐,那么,音乐的世界就会在孩子们面前打开新的窗口,展示新的内容,使孩子们的心灵得到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13.
声乐艺术是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有机结合的产物.语言是声乐的基础,它不仅是产生优美动人旋律的依据,而且又直接通过语言的咬字发音与流畅动听的音乐旋律的结合,给听众塑造出深刻丰富的音乐形象,从而产生深入心灵的艺术效果.在实际歌唱中,往往有些学生只注意声而不注重字,出现了声虽美但字不清的声包字现象;反之有些学生只注意字而不注重声,出现了字虽清而声不够美的字包声现象.如何正确处理好歌唱中"咬字"的问题,是我们从事声乐教学值得重视的问题.如何恰当地运用它,使之融会贯通,还有待于我们学习、继承、借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以它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采的音色、立体交叉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织体,严密完美地交织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说:“心灵的器官是音乐,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当我们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我们正感受着作曲家的灵魂,或许我们不知道引发作曲家产生这种情感的事由,我们却直接触摸到了他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现代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和专业方面的要求.本文主要从良好的一般修养、高超的专业素养和精熟的教学艺术三个方面,对现代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的场合发展中,音乐自古以来就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所体现出的美,对人们的心灵产生了一种流动的,旋律或轻快、或慢度的审美感受.也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则以强有力的政治、经济力量宣传和支持音乐艺术的发展.音乐艺术的功能价值决定了其在构建当今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以声音作为物质材料的一种艺术。客观世界中存在着丰富多彩的声音,但并不是一切的声音都能组成音乐,在音乐中使用的声音材料具有某种挑选性和概括性。音乐又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黑格尔曾指出:“往复回旋的材料(声音)所达到的否定一方面否定了空间状态,而另一方面这否定本身又被物体的反作用否定了。所以这双重否定的表现,即声音,就是一种随生随灭、而且自生自灭的外耷现象”。声音材料的时间性、流动性、易逝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比其它艺术更直接诉诸于人的感情。而音乐对人的情感的陶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过程,它的效果是深刻而久远的。它将在人的一生中长期发挥作用。因为音乐艺术对人的心灵陶冶如春风化雨、点滴滋润,天长地久、铭心刻骨,凡是经过长期接受音乐熏陶的人,就会形成一种完美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向。这种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向一经形成就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它会给人的全部精神生活带来影响,甚至对人的终生起作用。 音乐教育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作用呢?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因为道德伦理与美是一致的。”这句名言深刻地揭示出音乐教育与道德教育相互联系与渗透的关系,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音乐教育之中的理论根据。怎样结合进行教育呢?这是我们所要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音乐的内容与文学、戏剧、绘画等那些大量地描述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情景的艺术门类不同,音乐所直接呼唤和激发的是情感与意志。表达情感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功能,是音乐的灵魂。离开了情感的体验与抒发,感知与表现也就不是音乐了,音乐艺术博大的情感魅力,使它成为与人的心灵最能直接相通、耐人寻味的一门艺术,人类的情感赋予音乐艺术无穷的生命力,并推动音乐艺术不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古典对当方阵可回溯到亚里士多德逻辑,并且自此后就一直被广泛地讨论,特别是在中世纪和现代.它刻画了所有、没有、并非所有和某些这四个量词之间的特定逻辑关系,即对当关系.亚里士多德和传统逻辑学家,以及人多数当代语言学家,都把"所有"看作具有存在预设,也即"所有A是B"可以推出"存在A",而现代逻辑则放弃了这一假定.用现代逻辑对"所有"的解释来代替亚里士多德的解释(对"并非所有"也可以作类似处理),就产生了现代版本的对当方阵.近年来有许多争论,探讨这两个方阵中哪一个是正确的.本文中我的主要观点是,这个问题不是,或者不应该卡要是关于存在预设的,毋宁说它是关于否定的模式的.我认为现代方阵表述了自然语言中否定的一般模式,而传统方阵则没有做到这一点.明乎此,不仅需要把对当方阵应用于四个亚里士多德量词,还需要把它应用到这一类型的广义量词上.现代方阵上的任一量词所展示的否定的模式,常常不是在传统方阵中发现的对当关系.本文提供了一些技术性结果和工具,阐述了解释各种英语限定词的量词方阵的若干例子.本文最后一个例子引入了否定的第二模式.它伴随特定复杂量词出现,也能够在方阵中被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