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1,(20):38-39
主持人龙吟:何谓意象?叠加之意象在诗歌中能取得怎样的效果?请看下文——诗法指津当代著名修辞学家谭永祥先生说:"古典诗歌作品里面,有一种颇为奇特的句式,即以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结构组成,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怀,这种语言现象……我们把它叫做‘列锦’。"(《修辞新格》)这里所说的  相似文献   

2.
列锦与想象、联想 古代文学作品里,有一种颇为奇特的句式,即以名词或用以名词为中心的词组构成,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怀。这种语言现象不是语法所能解释得了的,它是一种修辞手法,称之为“列锦”。例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前三句分三组,每句都是三个名词性词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诸词各是一个特写镜头,这些镜头的连贯出现,就给人展示一幅浑然一体的图画,渲染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创造出一种荒僻冷寂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3.
一怕采访不到人。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采访到人,一种是没有采访到要采访的人。从这一期的BBS中可以看出,这一怕没有难住小朋友们,小朋友们该采访的可能都采访到了。但有一点很不好:没有写被采访者的真名真姓,用“答1”、“答2”或“老师”、“学生”等代替了。小朋友们要记住:没有特殊情况,必须写出被采访者的真名真姓,否则真人也成假人了。二怕采访不到真话。这里面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象没有说真话,一种是对象说的真话被写假了。从这一期的BBS可以看出,小朋友们总体上做得不错,比如“那得看什么事了,有些事情告诉大人结果更…  相似文献   

4.
邹高艾同志在《名词意动用法另一种被忽视的形式》一文(见《语文知识》1994.6.)中指出,《阿房宫赋》中“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为“八个名词并列成四个意动句”,这是被人们忽视的名词意动用法的另一种形式,其特点是“主语(被动)名词后带谓语意动名词”,没有宾  相似文献   

5.
生活教育这个名词是被误解了。它所以被误解的缘故,是因为有一种似是而非的理论混在里面, 令人看不清楚。这理论告诉我们说:学校里的教育太枯燥了,必得把社会里的生活搬一些进来,才有意思。随着这个理论而来的几个口号是: “学校社会化”、“教育生活化”、“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这好比一个笼子里面囚着几只小鸟,养鸟者  相似文献   

6.
《张衡传》中有“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网论》,言甚详明。”一段,对里面的“阴阳”、“璇玑”等几个天文学名词,目前有几种不同解释,争论很大。去年,北京天文馆的徐登里同志在《中学语文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讨论语法学领域内的一般现象与特殊现象的关系及其教学问题.语法现象的一般性与特殊性普遍存在于词法与句法之中,如何认识这些现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恰当地予以处理,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一 先让我们来看看词法中的情况.词类的划分主要依据其语法功能和重叠粘附等能力.这里面的问题也不少.名词1.名词一般不能同副词组合.例如,不能说“不书”、“已经学校”、“最钢笔”等,但可以说“不人不鬼”、“已经星期三了”、“就一个人”,名词中表示方位处所的词也可以同副词“最”、“再”等组合,如“最前线”、“最下边”、“再里面”等等.  相似文献   

8.
古代汉语的“所”具有名词的意义特征、功能特征。但跟一般名词相比又有许多不同,它在进入语句前没有固定的词义,只有在具体的语句中才有确定的意义,有时甚至只有名词的功能而没有名词的意义。因此把“所”叫做“形式名词”。  相似文献   

9.
<正>“大N的”短语作为汉语口语交际中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曾为许多语言学者所重视。宋玉柱在20世纪90年代就注意到了“大+时间名词+的”的特殊结构,他在《“大”的区别词用法》一文中分析了“大”的词性,认为这里的“大”是一种区别词,意在强调该结构中时间名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然而,这不符合区别词成对出现的特点,即没有“小+时间名词+的”的结构。吴长安在《“大……的”说略》一文中指出,“大”应当作为一种语气副词,用以表示一种强调的语气和主观态度。项开喜在《事物的凸显性与标记词“大”》一文说道,  相似文献   

10.
英语没有量词,但是在英语的名词词类里,有一部分名词却是具有汉语量词性质的。一般认为,英语不仅有与汉语的度量衡单位词和集体量词性质相当的词,还有与汉语个体量词性质相当的词,比如英语one sheet of paper一类形式里面的sheet等名词。本文认为,英语没有与汉语个体量词性质相当的词,英语的sheet等名词,是与汉语个体量词性质不同的词,它们是汉语集体量词性质的。本文从产生条件、用法、搭配规律等方面做了讨论,并且分析了英语sheet一类词被当成汉语个体量词性质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冠词     
一、冠词的定义冠词是一种虚词,本身不能独立使用,只能附在名词之前,帮助说明名词所指的人或事物,说明该名词的含义。这个概念在汉语中没有,只在英语中存在。二、冠词的分类冠词分为定冠词(the)及不定冠词(a,an)两类。1.定冠词(the)定冠词表示名词为“特定者”,表示“这”、“那”、“这些”、“那些”之意,用在可数的单复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前。例如:the apple这(那)个苹果the books这些(那些)书the red one红色的那个the bigger one那个更大的2.不定冠词(a,an)不定冠词仅用在单数可数名词前,表示“一”的概念,但不强调数目,只表示该名词不…  相似文献   

12.
舟子 《老年教育》2011,(7):36-36
“文革”后期有段时间,大兴“学哲学”之风,连农村也概莫能外。那时候,大多数农民没有文化,看不懂那些哲学著作,更搞不通里面的一些哲学名词,必须要找人辅导。找来找去,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没办法,曾上过两年小学的村革委会主任只好硬着头皮当起了“辅导员”,每天带领全村社员“学哲学”。往日里一敲钟,社员们“大呼隆”下地干活;如今一敲钟,社员们“大呼隆”学哲学。  相似文献   

13.
"里"、"里面(里边/里头)"与非名词组合成方位短语时,主要有以下差异:"里"可以与动词、形容词组成方位短语,表示状态,但"里面(里边/里头)"一般没有这种用法;"里面(里边/里头)"可以与代词、"的"字结构组成方位短语,表示具体空间或抽象范围,但是"里"没有这种用法;与数量词语组合时,可以用"里",但更倾向于用"里面(里边/里头)"。  相似文献   

14.
随便翻开一本语法复习书,找到“名词”这一章节,同学们会发现。其中的知识点通常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名词的单复数,名词的可数性,名词的修饰语,名词的所有格,名词作定语,等等。但是,同学们再从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考题中仔细查找一下,高考在近几年的单项填空中考过这些考点吗?没有!涉及此类知识点的考题一道也没有!那高考英语单项填空对名词的考查到底又是涉及哪些方面呢?请看下文分解。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中,“名词。+名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形式。本文从语义关系出发,把名词,分为四种类型,笔者认为名词。具有陈述功能,是一种功能游移的现象,并着重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零派生名词是指用派生构词法构成的没有添加任何词缀的名词.对维吾尔语中零派生名词进行分类,按照其在派生过程中“词形不变,词义、词类改变”这一特征,探寻维吾尔语零派生名词与汉语的兼类名词、名动词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根据它们的异同点来分析维吾尔语零派生名词在汉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过去不少中外学者否认汉语词类的存在,尤其认为汉语名词与动词之间没有界限。例如法国著名汉学家马伯乐(H.Maspero)曾说:“我们语言中的名词和动词的区分在汉语中是没有的,名词和动词在语法上什么区别也没有。”这种名词与动词无界限的误会主要导源于汉语、特别是古代汉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8.
一流教育家的四个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洪宇 《师道》2004,(10):17-17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一流的教育家》中指出:有三种教育家,第一种是“政客教育家”;第二种是“书生教育家”,纯粹搞理论,不懂实际;第三种“盲行盲动的教育家”。他认为这三种都不是好的教育家。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家?有两种精神,一种是创造的精神,一种是开辟的精神。创造的精神就是说发明新理,创造新说。开辟的精神是指教育没有到的地域,像内蒙、云南等我们教育家不去的地方,他要到那里去开辟;在学术里面、教育里面很多没有涉及的领域要去开辟。他说只有具有这两种精神的教育家,才是真正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9.
弋睿仙 《考试周刊》2009,(25):33-34
汉语中数量词短语“一群”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因此在汉译英过程中,如何翻译这一词组是不容忽视的,主要是由于汉语没有类似与英语中的名词形态变化,如单复数、集合名词等。本文通过分析汉语量词和英语集合名词的特点,对比其差异,阐述了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零名词,大致说来是表达实体的。①在一般语言环境中,名词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易于理解——因为在名词与其它词语结合而形成的语义结构中,名词只是一个单纯的名词。然而,文言中的名词,以现代汉语观点而言,却常常处于一种所谓“活用”的语言环境中。②活用以后,文言名词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随之而变“活”,这种“活”主要表现为名词在其充当动词性谓语并同其它相关词语结合而形成的语义结构中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名词。本文拟对文言名词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