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几年,“磨课”在中小学各科特别是语文教研中流行起来。“磨课”,即组织同组老师或邀请有关专家对某位老师将要参加教学评比的课反复观摩、推敲、修正,使之趋于完善,以充分展示参评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我认为,“磨课”也是实现教学设计最优化、教学结果理想化的教研形式之一;但在“磨”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怎样“磨”、由谁“磨”、该“磨”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磨课是集体备课、教研的一种方式方法,也是新课程教学提倡的一种校本研讨方式."磨课"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充满着集体的智慧.磨课的主要内容有磨目标、磨教材、磨环节、磨学生、磨细节等五个环节,其中磨教材是关键.从磨课的意义、内容和过程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一课进行全程总结,深刻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力争在课堂渗透新课程立意,既要遵循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在磨课中强化教学反思,才能快速提升教育教学、教研水平,"磨"出更理性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3.
磨课是集体备课、教研的一种方式方法,也是新课程教学提倡的一种校本研讨方式.“磨课”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充满着集体的智慧。磨课的主要内容有磨目标、磨教材、磨环节、磨学生、磨细节等五个环节,其中磨教材是关键.从磨课的意义、内容和过程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一课进行全程总结,深刻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力争在课堂渗透新课程立意,既要遵循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在磨课中强化教学反思,才能快速提升教育教学、教研水平,“磨”出更理性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4.
“磨课”对一线教师而言是常事。但凡参加公开课展示或者教学竞赛,教师都少不了一番辛苦的磨课。通过一而再再而三地试教、修改,执教教师最终都能在听课教师面前呈现出一堂比常态课精彩得多的课。可惜的是,许多教师在公开课落幕之后,就为磨课活动画上了一个“句号”,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和浪费。笔者认为,“磨课”不仅“磨”出了好课,也“磨”出了写文章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5.
赵静 《教师》2011,(31):79-79
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叫“磨课”。不久前在前辈的悉心指点下,我经历了一次艰辛的磨课之旅,虽然费尽心思设计的教学设计一次又一次地被推翻,重新打磨反思,但是这都是我教学生涯中一笔笔宝贵的财富。反思磨课的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我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重点,促能力,切忌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宜昌市西陵区三江小学以学科教研组为基地,以磨课式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逐步总结出了"模课"——"磨课"——"谋课"三步法,较好地提高了全校教师队伍素质. "磨课"其实是"磨技能".首先选择课的导入、教学板书、课堂提问等教学基本功磨练教师.课堂导人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了"课的导入"设计比赛活动.在活动中,青年教师们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尝试了多种导课方法,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刘壮伦 《考试周刊》2015,(32):87-88
<正>一、认识"磨课",洞悉意义磨课,是某位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节)教学进行反复、深入的揣摩、研究与实践的过程。即指教师与其他成员围绕实践课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磨课的着眼点是让教师感受到从备课到课后总结全过程的精细化研究,需要教师活跃的思维,丰富的知识储备,敏锐的观察力,懂得教育心理学,有敬业精神,让教师实实  相似文献   

8.
唐芳 《河北教育》2014,(5):39-39
“‘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回忆自己‘一课三磨’的经历,大到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的改变,小到对每句话、每个动作的斟酌,真是‘一课一变,一课一进’。磨课是一种痛并快乐的幸福,你不磨。  相似文献   

9.
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的诞生当然也离不开我们反复地推敲,不断地修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课"。随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重视,磨课已逐步常态化。大到对外展示的评优课,小到平时的教研课,上课教师都要经历磨课的过程。事实上,磨课既是对教师个体的打磨,也是对教师团队的锤炼,是集体智慧的交融,也是团队素养的并进。我们磨课总是先从研读课文开始,因为这是学生学习的载体,而研读课文最先看到的就是课文的题目。题目,通常被称作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浓缩的精华,是作者反复斟酌才最终确定下来的。  相似文献   

10.
"磨课"是提升现代教学效果常用的重要方式,通过教师的多次实践教学,发现自身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摸索出更加切合学生,更加能调动起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想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就要多进行"磨课"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当然离不开我们反复地推敲、不断地修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课。所谓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对某节课的教学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使这节课的教学尽快地达到较高水平。通过磨课,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较快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生成教学智慧,让教师从平凡走向卓越。但是,笔者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却发现,许多教师在磨课的过程中,个性逐步被打磨掉,磨出来的教学预  相似文献   

12.
心理教师在上公开课之前,都会经历一个“磨课”的过程。“磨课”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复实践、琢磨及改进。通过回顾两节心理公开课的磨课历程提出反思:上好一节心理课,应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汲取整合及创新;心理课的“磨课”应关注学生主体地位辅导理念的实现,围绕核心目标开展活动设计,关注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吴永旭 《成才之路》2011,(10):36-37
什么是磨课?把自己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与同组中其他教师的智慧相结合,在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就是大家通常说的"磨课"。一个"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反复复的修改和斟酌。不过,这磨课的"磨"字就如十年磨一剑,道出了一节成功好课的艰辛和不易。  相似文献   

14.
王玉珍 《山东教育》2007,(10):27-27
几年前,我参与了我们镇的教改实验课题——磨课。在实践摸索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好课是“磨”出来的。下面,我就以《丑小鸭》一课为例,谈谈我磨课的收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叫磨课。不久前在前辈的悉心指点下,我经历了一次艰辛的磨课之旅,虽然费尽心思设计的教学设计一次又一次地被推翻,重新打磨反思,但是这都是我教学生涯中一笔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6.
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而教师在磨课过程中不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才能给学生更好的教学质量。文章以“数据表的美化”一课环节中的自我磨课为例,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进行详述与反思。  相似文献   

17.
沈荣 《成才之路》2012,(16):50-50
磨课是一种新的教研方式,解决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个人精品课的提升。磨课的内容有许多方面,文章着重从教学目标、教案、学生、教学方法、情感教学等方面论述磨课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磨”者,“砺”也。课经过磨砺,磨掉的是粗糙,炼出的是精华;教者一磨课,磨掉的是倦怠,炼出的是深思。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我通过磨课,“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师生合作交流的默契,在磨砺中成长,砺炼中成熟。  相似文献   

19.
赵萍 《考试周刊》2013,(81):55-56
常听有经验的老师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每次听完后,我总是一头雾水,磨课。磨什么?平常的上课不算磨课吗?直到本学期初,校领导通知我上一节县级示范课,在反复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我才真正体会到上好一堂课真是不容易。对于一名青年教师来说,“磨课”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20.
磨课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打造高质量的公开课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在磨课的过程中,执教教师经常选同一个班级(特别是学生素质较好的班级)的学生来反复试教,磨课变成了磨学生。在笔者看来,这种磨课方式至少存在以下弊端:(1)学生越磨越烦。以磨课的名义让学生多次上同样内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